回覆列表
  • 1 # 認知框架

    個人的【邏輯學】是自學來得。

    學習【邏輯學】是要講究學習方法的,其實學習【任何知識】都是要講究方法的。

    當我們談學習時,其實有2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學習的方法、學習的工具、在這裡把【方法、工具】組合起來,形成一套學習的方法論。

    第二個層面,利用學習方法論來學習知識,在這裡就是利用【學習方法論】來學習邏輯學。

    個人學習邏輯學,主要採取的是【框架法】

    框架法的核心在於建立聯絡。

    把新學的邏輯學知識和已知的邏輯學知識聯絡起來,形成一個有聯絡的框架。

    用【大腦裡的已知】來聯絡【新學來的知識】。

    所謂用【已知】來聯絡【新學來的知識】,就是在兩個知識點之間建立一種聯絡(關係),所建立的聯絡(關係),就形成了一個路徑。這樣新學的知識,就被同化到已有的結構。

    這樣透過【已有的結構】比較容易就能提取【新學的知識】。

    把新學的知識,透過創造一個銜接,聯絡到大腦裡已有的結構。

    舉一個例子,自己透過應用【框架法】來建立起一個邏輯框架。

    之前所學的邏輯學,對自己來說,就是碎片化的。

    屬性、性質、關係

    概念、內涵、定義、外延、劃分

    判斷、假設

    推理、論證

    透過框架法,把上邊的基礎概念聯絡起來,形成框架,並注意學習的前後順序性。

    這一個個知識點,缺乏聯絡,大腦裡缺乏一個框架把這些分立的知識點聯絡起來,最終所學到的邏輯學就是一些碎片化,就是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

    這樣的學習,自己想透過邏輯去思考一個問題時,是沒辦法應用的。

    學習沒有【建成】大腦裡的一個框架。

    思考時就別奢望,能夠框架性的系統思考。

    可以參考自己的專欄,【從0到1設計一個簡單的邏輯框架】,這個框架我是如何一步一步搭建出來的。如何把那些碎片化的知識聯絡起來,並形成一個有聯絡的邏輯框架。

  • 2 # 愚翁良知

    我們現在學習的邏輯學是由西方傳入的。包括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都是一種思維方法。形式邏輯開始是研究人們的思維方法和思維規律的,有非常強的主觀性,只要求不自相矛盾(自恰)就行,但很容易出現偏差,走向詭辯論。為了克服不足,就產生了辯證邏輯。邏輯學自身就有很大缺陷,但在推動科學發展卻有不可磨滅的功勞。反之,科學的發展也推動了邏輯學的進步。

    人們思維的物件肯定是客觀事物,客觀事物也有其自身規律性。這樣思維規律和客觀事物的規律就建立了聯絡,也就得到了驗證。

    學習邏輯學的方法就是邏輯學自身介紹的方法。可以從整體到區域性也可以從區域性到整體。找本邏輯學的書先看,看多了,對邏輯學也就有了整體的瞭解。華人喜歡從整體到區域性,先看一些綜合介紹的書,對總體先有個瞭解,在深入的研究。這就是邏輯學的分析和綜合,演繹邏輯和歸納邏輯的具體應用。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所以不必計較學習方法,開始就好。

    我建議還是按華人的習慣,先閱讀一些介紹性的書籍,然後再深入研究。毛主席的矛盾論和實踐論一定先看,奠定自己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當你深入地學習了東西方的邏輯學以後,才知道這兩本書的高明之處。

    如果自己不知道如何選書,可以先從大學相關專業的教科書開始。要想達到比較高的水平,最後還是要讀西方的原著,並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邏輯學有所瞭解。才能夠真正理解邏輯學的深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薛寶釵如此明達事理,為何寶玉會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