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妹妹的兒子兩歲半被發現有自閉症加多動症,今年馬上七歲了,一直以來都在特殊學校,一個月學費5000多,我妹妹全職陪著,所有壓力都在妹夫身上,一個月收入七千多,大部分收入全部在學校,但是幾年了,完全沒感覺有好,不會跟人交流,說話也只會說重複的,沒有自理能力,多動,出門一不小心就會跑丟!這種的家庭看著就好壓抑,已經延期上小學,但是真的可以上正常的學校嗎?以後怎麼辦?
11
回覆列表
  • 1 # 他們說的

    想要想康復兒童自閉症,家長必須先洗腦,要與主流專家機構的思想做決裂,凡是他們倡導的都要反對,比如訓練對視與社交,還有用器械鼓搗嘴說話,等等都是違背常理的。還有假關愛真傷害,要勇敢的給孩子建立起一個個的心理陰影,有心理陰影才有規則的意識才有思想,才是正常的人,沒有心理陰影沒有懼怕意識就是呆傻,在真實生活裡錘鍊摔打鬥爭體驗各種吃虧上當受騙。

    想要徹底好了,趕緊退出機構模式的訓練干預,迴歸正常人的環境裡,在真實生活裡錘鍊學習薰陶慢慢成長不能拔苗助長。

  • 2 # 秋雨菲菲3

    我家的孩子也是這樣的,以前出門要寸步不離的跟著拉這,因為他不知道交通規則,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走失,去學校上學也是不知道要遵守課堂紀律,帶這樣的孩子真得是心力交瘁,好在幾年的治療下來孩子有了很大的進步了,語言表達沒問題了,過馬路也知道要避讓行人車輛,就是多動上小學需要陪讀,雖然累但終歸是看到希望,在別人眼裡也許他是個傻孩子,可我依然覺得我的孩子是那麼的可愛,孩子不幸得了這個病,作為父母應該拿出百倍的耐心和愛,這樣的孩子需要不斷的重複,正常孩子一次明白的他們可能要幾百遍才會,還有孩子的飲食也會影響他們的病情

  • 3 # 雞蛋殼裡的蝸牛

    過度依賴機構會導致家長和孩子的眼界,接觸面都越來越狹小,反而膽子也越來越小,不敢離開機構,認為離開機構孩子該何去何從?更是沒了可依靠的感覺。

    其實在機構學習到方法以後,家長要學會舉一反三,領悟如何對待自閉兒的竅門,一旦覺得自己有能力應對孩子的情況了,就要脫離機構,回到正常環境中,讓孩子多與大眾接觸,多去大自然當中放鬆自己,孩子會越來越好的。

    當初我的孩子要離開機構時候,老師不同意,認為孩子不具備與正常孩子相處的能力,也不能適應大環境,但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怎麼回事,家長也要有足夠自信和能力相信回到家庭中完全可以帶好孩子才行。

    家長不斷學習,不斷為孩子創造可以接觸到更多人的環境,平時多跟孩子互動交流,家庭氛圍要溫暖寬鬆有愛,孩子在恰當的引導下會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與自理能力,這些最基本的生活必備條件就擁有了,慢慢孩子會越來越好。

  • 4 # 孤獨行者Noodle

    算來有倆月沒回答問題了,因為答了也是白搭。這個問題我想無數自閉症譜系家庭都會想過無數遍了,其實每個逐漸成長的人們都會想過,只不過在前狼後虎的情況下我們才會真正去思考吧。思考我們該如何活著,“出路到底在哪”?

    可惜“出路”這個東西,不是任何人可以給予的,未來只能由自己走出,我們無論走到何種地步,都是自己的選擇,或無力,或懶惰,或逆來順受,或奮勇抗爭……我們每個人做過什麼,在做什麼,將來會做什麼,將決定未來的“出路”。

    無論面對自閉症也好,面對其他也罷,總該有“信念”二字支撐,“信念”二字說到底是對自己選擇的自信,而自信的基礎是建立在冷靜客觀的思考之上的,說白了就是“獨立思考”……而在“自閉症”這仨字面前,這些都分分鐘灰飛煙滅,出路就這麼被我們的腦髓所湮滅了。

    我們面對問題時總會下意識地去尋找“答案”,更苦苦尋求“標準答案”,遺憾的是,即便這個問題我給出答案,也只是我自己的答案,更何況這是一個需要我們用一生去尋找的東西。而“標準答案”是一個最無知的答案吧。

    先“獨立思考”一下吧,為何孩子兩歲半開始到現在七歲,也“早發現早干預”了,也每月五千塊扔機構裡了,家長也陪上了……卻仍然連一些基本社會規則都沒有進展……我們可以為孩子的未來做什麼,我們該怎麼改變這個操蛋的環境……唉,我只能一聲嘆息。

    為何不嘗試一下“改變”,拋卻那些所謂“標準答案”,好好生活呢?

    出路其實無處不在,出路其實就在眼前,只是我們看不見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時候睡熟之前身體會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