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待曉兒

    漢語和韓文雖然寫起來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兩者一為“音意文字”,一為“表音文字”,根本上有很大不同。

    但有趣的是,這兩種語言的歷史有很大的淵源。

    北韓半島的歷史中,“漢語”的地位極高

    如今在北韓半島上生活的人已經不用必須學習漢語了,但是如果時間退回到一百年前,“漢語”還是當時統治階級的必修課。

    而如果再向前追溯,“漢語”是北韓半島上的通用語言。

    先分清一個概念,“語言”和“文字”是兩件不同的事物,這還有一個專業點的詞彙,叫做“語言”和“言語”。

    日常使用的漢語、英語叫做“語言”;構成漢語、英語的文字、單詞叫做“言語”。

    而需要注意的是,“語言”和“文字”不是一定會並存的關係。

    中國因為在古代有非常燦爛的文明,所以很多起源的事物我們體會得並不深,以為是很正常的現象,比如服飾、比如農業、冶金等技術,再比如文字的起源。

    “漢字”的起源極早,至今也不知道源頭在哪裡,我們現在所說的“甲骨文”只不過是目前所能發現的最早的漢字,已經非常成熟了,但也恰恰說明了這不是文字的起源,而是已經經歷了長久發展的結果。

    但是,北韓半島最初沒有進化出屬於自己的“文字”。

    其實也和漢文化的傳入有關,北韓半島原有居民存在,但文化水平不如中原地區,直到武王滅周的時候,紂王賢臣箕子逃避周朝,從而到達了這一地區,教授這裡的人民蠶桑、禮儀、耕種等等技術,北韓半島的文明才迅速發展起來。

    這件事情在中國和北韓半島的史書中都有記載,而考古實證當中,平壤附近有箕子墓,北韓半島居民歷來有“尚白”的傳統,這是箕子當時身著灰白衣袍的緣故。

    而北韓半島到底從什麼時候接觸了漢字,這一點還沒有證實。可以確定的是,最遲在公元414年,此地的人們已經可以熟練使用漢字了。出土的《高句麗好太王碑》是純漢文寫就,共1759字。

    從古代中國和北韓半島來往的國書中也能看到,所用文字皆為漢文,這在晚晴時期依舊如此。

    漢語的傳入雖然彌補了北韓半島“文字”方面的空缺,但也限制了其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誕生。

    這很好理解,文字的出現就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的生活需求,而既然有通用“文字”可以滿足北韓半島上的需求,自然也就不用另行創造了。

    所以,我們看到北韓半島的史書幾乎都是漢文寫成,文人創作文章、詩歌幾乎都用漢語。

    “漢語”雖然艱深,但已經成為了該地區日常生活必備的技能之一。

    而“韓文”的誕生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

    “韓文”的誕生以及地位,在北韓半島的歷史中很坎坷

    北韓半島上在最初雖然沒有“韓文”,但是它是有自己語言的,這種語言只有發音,而沒有文字。用於日常的語音交流,尤其是下層社會中的普通民眾。

    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趨勢,那就是民眾的知識程度是越來越高的,這也是“儒家”文化的影響,講求“智民”。

    那麼勢必就有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要學習很艱深的漢語,這是當時社會的一大難題。

    再加上隨著這個地域的國家越來越成熟,民族意識開始覺醒,他們也認為本民族應該有一種專屬語言,這樣才能產生獨立性。

    於是,在1446年左右,李世宗命令鄭麟趾等博學大儒開始創造本民族文字。

    但是這時候的環境已經和漢字產生的環境有了很大的不同。

    文字誕生之後,因為要面臨越來越多的新事物,“表意”功能就顯得不足了,簡單來說就是創造新文字的速度已經跟不上人們發現新事物的速度,文字不夠用了。

    所以英文等語言都是直接放棄了“表意”系統,走“表音”路線,即文字的形態不再表達任何含義,區分字意的靠讀音來完成。

    這與漢字不同,漢字是走了“表音”和“表意”結合的路線,出現了“形聲字”,這是一種很巧妙的辦法,與所有國家的語言都不一樣。

    而韓文在誕生之初就面臨著這樣一個嚴峻的挑戰,它沒有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所有文字都需要創造。

    於是這些人就選擇了和“英文”等相同的“表音”路線,創造出了二十八個字母,將其分作“初”、“中”、“終”三聲,和韓文原有的語音一一對應。

    這種語言叫做“諺文”。

    這種諺文其實是對照著漢語來創造的,畢竟之前使用的通用語言是漢字,那麼創造新文字的時候自然要進行轉換,參照的標準就是漢字。

    然而這種語言在推行之初是很不順利的,很多上層社會的學者都對之進行抵制。他們認為“漢字”已經是一種高度文明瞭,為什麼還要創作一種不完善的語言來替代呢?這是文明的倒退。

    所以在之後,北韓半島上的語言使用就發生了分化,貴族等上層社會的人雖然懂得“韓文”,但幾乎不用,而是一直使用漢語;而平民等下層社會的人沒有太多機會學習漢語,就轉而學習更為簡單的“韓文”。

    那麼既然“韓文”的出現是由上到下推行的,目的是想讓其民族更為獨立,自然就要想辦法進行推行,所以韓文當中就參照了很多漢字,或者對漢字形態、語音進行模仿,這樣一來就會大大減少推行阻力。

    所以韓文中摻雜有很多漢字,很多韓文的語音也和古漢語相近。

    比如說“三星”這一商品的名稱,“三”的讀音在現代漢語當中韻母是“an”,但是在其商標當中最後讀音卻不是“n”而是“m”,這與古漢語是一致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明“漢語”和“韓語”是兩種在根本上差異很大的語言,卻有如此高的相似性,就是因為兩者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

  • 2 # 齊牧之

    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如北韓原本就屬於漢字文化圈中的,在古代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故受中國文化影響較深,出現語言上類似的地方並不奇怪

  • 3 # 他們的觀點

    北韓古代官方語言是使用漢語,歷史書寫,門牌建築都是漢語,老百姓說的是土話,後來世宗大王膨脹,推出了韓民訓音,就是容易讀寫的拼音文字。後來慢慢想與中國劃清界限,弱化或減少漢語使用,怎麼辦,漢語直接音譯成韓文。所以現在很多韓語與漢語發音意思是一樣的。

  • 4 # mr天涼好個秋

    對這方面確實沒有過細的研究過,不過還是就個人理解談談看法吧!南韓歷史上是中國得附屬國,中國繁盛的時期,很多國家都有派遣遣唐使來中國學習的建築,文化,農業等方面的知識,我覺得應該是跟日語差不多都是受漢語的影響而脫胎出來的語言。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發音和意義相近。碼字不易,贊一個好嗎?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吃的少反而瘦不下來,我94斤想到85左右,可是以前吃的少就體重下來了,可到了94再少吃就好像不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