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絕密卷宗L

    周昌,周培公這個人的歷史還是挺有意思的,周培公,名昌,字培公,生於崇禎五年1632年,死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終年69歲。他是湖北荊門人,一生對大清貢獻頗多,滿懷抱負,膽略過人,但是一直都沒得到皇帝的重用,鬱郁不得志,晚年辭官,而後又復出,最後死在了盛京(今瀋陽)任上。他的高風亮節,使康熙感動而羞愧,因此為之守靈。周培公死後距今是有319年了。

  • 2 # 格物致知

    概述

    周培公沒有子孫後代,周培公1632年出生在湖北荊門,本名昌,字培公,官位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在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平涼的王輔臣,在康熙四十年去世。

    第一

    周培公從小被母親帶大,但是了因為闖王李自成的戰亂他的母親被李自成的軍隊給殺了,後面就因為學習不錯就走上了科舉的道路,最開始卻沒有太大的升遷機會。

  • 3 # 渴茗茶人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荊門人,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平涼的王輔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根據滿清中中國人口繁衍調查,如本人蔘考數姓家譜,清初到我兒子是14代,我堂侄孫是15代,本人家族居江西修水達1200餘年,家族、地方較為穩定,以此推論,周培公後人也應該是12到15代之間。官宦人家,變數也大!子孫繁衍、詩書繼世,按20年一代在15世,如25歲一代在12代!個人觀點,請方家賜教!如有荊州周氏家譜,就更為準確!

  • 4 # 鸛浮

    應該有15代

    周氏荊門一族為明代江西移民,屬汝南郡系,愛蓮堂下。周培公是周氏移居荊門後之八代祖,其父輩為周騰龍、啟龍、起龍、成龍、化龍、雲龍、飛龍、叢龍。這九兄弟並稱“九龍”,“九龍生三公”,即培公、執公、玉公,均名顯一時。周培公之父周化龍,喪生戰場,母孫氏殉節自盡。幼年時,周培公靠奶孃龔氏(龔榮遇的母親)撫養,供其讀書,直到考取舉人。周培公所處的時代雖然離我們已有300多年了,但周培公眾多的世傳口碑,美好的孝道家風,不僅教育著周氏後族,而且影響著當地的政風民風。

    勤奮讀書,才智超人。周培公出身貧寒,早年喪父,母親為保持名節剜目自裁。十歲的培公,見到的是祖父輩留下的三大架書籍,靠鄰居龔氏照顧度日。龔氏讓自己的兒子龔榮遇去當兵吃皇糧,省下錢糧,艱辛地供培公讀書。培公天資聰慧,記憶力特強,勤奮讀書,大有進益,參加科教,因在試卷上未避諱皇帝之名而落第,流落街頭。康熙皇帝在一次微服私訪中,偶然聽到周培公和一些舉子在議論朝政,發現周培公學識非凡,遂帶他回京奏對,賜進士出身,留尚書房行走。

    周培公深知讀書之艱難,知識之重要,他功成名就後仍不忘家鄉人的讀書之事,特在當地辦一所義學,讓附近的孩子免費入學,又購置一衝農田(又名義田衝),收的租課用作師生束脩、文墨費,還在義學周圍買義地出租,其租課收入用做義學的維修、擴建。在義學唸書的後代學生,都各有所建,以不同方式報效國家。

    廣施教化,維繫倫常。周培公身居高官,從不居功自傲,不以勢壓人,不參與當地政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樂意為群眾辦事。周氏家族家規甚嚴,修有周氏祠堂,訂族譜,立族規,提倡一姓管一姓,各自管好自己的人。如有違章,先由家族管治,再交地方官府。民國初年,周氏祠堂猶存,原有頂戴、寶劍一類周氏遺物由當時官府集中儲存,1938年日本入侵該地,建築被毀。有一塊碑文記載著周培公續訂的《周氏族譜》尚存,文曰:“周家永文,士學貴作,先宗有應,萬世昌盛,功高顯名,德大封成,光前耀祖,國家必興。”由於家族教規森嚴,在周氏一族中,很少有人犯事,使得周氏子子孫孫都遵循道德遺風,成為一支厚德載物的望族。

    恪守孝道,造福桑梓。周培公辭官回鄉盡孝,對父母的孝心感動了康熙,為之制碑賜桑。對有恩於他的龔嬤嬤一家,更是百般呵護,直至為老人家養老送終。為繁榮地方經濟,周培公在斗笠崗購買了一片義地,讓周邊農戶在此建房、開店,以致逐步形成了一個小集鎮--斗笠一條街。使得南下拾橋、後港、沙市、轉皮集、馬良、石牌,北上荊門,直接育溪、當陽的商業活動和交通運輸快速發展。那時商賈行人來往經過這裡總是說斗笠崗熱鬧、官堰角的飯菜香。一直到解放初期,斗笠崗的義地小集鎮都是當地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和四方來往通道,直至新修荊洋公路,這裡的生意才逐漸蕭條下來。

    剛正不阿,直諫良言。周培公一生剛正不阿,淡泊名利,敢於直言,深得康熙及其大臣們的賞識。他在獻策平定“三藩”叛亂時,據傳康熙召見時曾“親承密旨”,這個密旨的內容是:“說服王輔臣,江山平半分”,即後人所說,周培公被封為“一字並肩王”。但平定“三藩”後,他卻沒有接受爵位;他遠在盛京戌邊,一病不起,卻斷然拒絕了皇帝的額外施恩;在解決當時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上,周培公奏請“女子放足”,“何不下詔禁止女子纏足,田中勞作的人很快便可增加半數。”康熙准奏頒詔(滿族女子是不纏足的)女子放足。在處理國防事務上,他認真分析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其主要是來自於外國(俄羅斯)侵略和國內分裂主義分子(三藩、葛爾丹、臺灣),建言儘可能讓滿、漢矛盾淡化甚至調和;他帶病編制了《皇輿全圖》,讓康熙皇帝高懸殿內,不忘國家統一,並作為皇子“反省自察”場所的背景,以警後世。

    家教有方,澤被後世。周培公有子周家齊為文林郎,周家麟為海縣正堂,周家祥為教諭正堂,周家相為烏程知縣,均各有所成。其六子家相,字二南,後來出任浙江烏程知縣,能清白自矢,公正執法,廣為當地百姓稱頌,後因操勞過度,卒於任內,當地百姓把他尊奉為該縣的城隍神,長期供奉,以志紀念。周家相在《湖北先賢詩佩》有傳,並錄有其詩一首。由於家教森嚴,周家子孫都能遵循傳統美德,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淡泊名利,樂於奉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宦官給人印象一般是卑鄙,那蔡倫、鄭和為何能夠被人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