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他爸
-
2 # 青曦軒湧
新年喜氣洋洋,這要取決於有錢沒錢,有錢的三大配置是1.換個50萬以上的好車,2.帶全家人出國旅遊,3.給全家人買貴點的衣服。
沒錢的配置1.買點好吃的給家人一起團年,2.附近隨便玩玩,3.買點便宜的衣服。
-
3 # 小磨仔餐飲
我理想的過年三大標配:
1. 年前有一星期好天氣,可以洗被子,打掃家理。曬香腸臘肉。
2. 有多一奌閒錢,添置一些家用品。例:㕑房用品、拖鞋……。
-
4 # 辛皮匠XW
答者心中的“三大標配”是鞭炮、壓歲錢、趙本山。
這些天經常看到有人問,為什麼現在過年沒有年味?答者在《每到要過年了,就想起了過去的年夜飯,雖然簡單,卻很有年味,朋友你想到了什麼呢?》問題中也做過回答。
吃完年夜飯,帶著一幫小朋友,揣著100響的花炮(一定要是拆開的,單個放),點鞭炮的廉價香菸,一路走一路放,其樂無窮。沒錢買菸花,就把鞭炮掰開,倒出火藥,當呲花(呲花就是火藥點燃以後發出“呲”的一聲,伴隨著火花,應該是東北特有的叫法)玩!然後到有錢人家放過的鞭炮碎屑中翻找沒有被點燃的鞭炮,小心翼翼的揣進兜裡,攢到一定數量再約幾個小朋友一起放。
放完鞭炮看春晚,早期看陳佩斯,中期看趙麗蓉、後期看趙本山,趙本山過後基本就不看春晚了,只是把電視開啟,放大聲音,讓家裡感受一下過年的氣氛。趙本山還沒上春晚的時候,答者就非常喜歡他的小品,早期趙本山的作品都是拉場戲,屬於二人轉的一個分支,比如《摔三絃》,和李靜合作的《一加一等於幾》,和潘長江合作的《大觀燈》,和黃小娟合作的《麻將豆腐》等,自1990年以小品《相親》登上央視春晚以後,每年的春晚基本都是在等趙本山。整整二十一年的春晚,給答者的感覺別的節目都是廣告,只有趙本山的小品是正片,趙本山的離去,讓答者覺得春晚不再是春晚。
看完趙本山上床睡覺,爸媽把已經換好的嶄新的角票(小時候的壓歲錢一般是一塊錢,稍大一點漲到十塊錢,爸媽一般都會換成一角的零錢,這樣會顯得多一些)偷偷的壓在我的枕下,第二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翻枕頭,拿到壓歲錢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最主要的是,這些錢可以讓我自由支配,怎麼花都行,在那個年代,每年只有這個時候覺得自己是個土豪,小食品基本都是一角、兩角錢,汽水糖1分錢一個,冰棒5分錢,雪糕1角或者2角錢,還有很多比如無花果、杏肉、慄羊羹等等等等,現在的孩子可能想象不到那個時候一塊錢的購買力有多大,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是真的非常滿足。
現如今,鞭炮禁放,趙本山退出春晚,壓歲錢從收變成給。春節還是那個春節,但年已經不是從前的年了。
-
5 # 醉凡塵8099
放鞭炮、貼春聯、年夜飯。
‘’爆竹聲中一歲除‘’,二踢腳、竄天猴、大地紅、閃光雷、魔術彈……小時候渴望過年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能放鞭炮,拆一掛小鞭,裝在衣兜裡,膽子大的手裡拿著點著扔出去。膽子小的放地上點著捂著耳朵跑開,也有淘氣的孩子炸罐頭瓶子炸牛糞的。
‘’總把新桃換舊符‘’,最早的時候掛的桃符,既能承載除邪保平安的美好願望又能增加節日的氛圍。逐漸演變成春聯又被稱作“對聯”,如今,對聯已經不僅僅是春節的賀詞,更是傳統文化的象徵。
團團圓圓過大年,熱熱鬧鬧吃頓團圓飯,是年味兒也是家的味道,一家大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圍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回覆列表
我弱弱地問一句!
過年啦!《四大標配》行不?
《吃》《喝》《玩》《樂》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