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當—茶農
-
2 # 滄瀾小乙
那個是影片效果……是很多師傅拍影片的時候為了說明建盞是1300°高溫燒製的用的一種方法,實際操作中只是年輕師傅為了確定釉紋釉色才拿一兩隻衝一下看。
-
3 # 梧涯手作
我身邊很多朋友也以為建盞的花紋是加水後產生的,給誤導得不輕。
我想抖音上燒盞師傅這麼做主要還是為了更多地吸引關注,當然也不排除是為了更快地拍出成品的效果,我想做建盞的師傅最好在拍的過程中說明一下,以免誤導觀看者,傳統手工需要更多的人正確瞭解,而不是誤解
-
4 # 金貔貅智慧人生
首先我認為建盞是屬於窯變藝術陶瓷,建盞的魅力最大的地方就是在於變化無常,風險最大的方面也是這個,所以燒盞師傅在出爐之前,都不是很確定裡面到底燒成了什麼樣子。
其次燒穩定了的配方還好,試驗的時候就更沒有一點譜了,如果師傅想急著看一看到底燒成什麼樣子了的話,就早早的把爐門開啟,要進一步細看的話,再把盞往冷水裡一浸,盞快速冷卻下來就可以仔細研究了。
最後試驗澆水這個現象是非常普遍的,這也充分表明了燒盞人的不容易。目前建盞最大的成本就是在研發上。
-
5 # 蕭傑明
建盞啊,出爐為什麼用水澆一下呢?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呢,是為了拍攝需要啊,(作秀)也就是故弄玄虛,需要把這火紅的建盞拿出來用水澆一下,然後看他迅速的一種變化,這樣是對建盞是沒有什麼好處的,建盞容易開裂,
第二呢,起到(火標的作用)師傅燒製的過程當中,他有意想提前看一下這個建盞燒出來的是什麼成色?調整下一次的燒成曲線,所以在很紅的時候就拿出來看一下變化是實驗和研究的需要。
你提這個問題就說明外行了,
正常燒盞剛出爐是不能澆水的,如果有這個現象,是出自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想要急著看花色效果。
我們都知道建盞是屬於窯變藝術陶瓷,建盞的魅力最大的地方就是在於變化無常,風險最大的方面也是這個,所以燒盞師傅在出爐之前,都不是很確定裡面到底燒成了什麼樣子。燒穩定了的配方還好,試驗的時候就更沒有一點譜了,如果師傅想急著看一看到底燒成什麼樣子了的話,就早早的把爐門開啟,要進一步細看的話,再把盞往冷水裡一浸,盞快速冷卻下來就可以仔細研究了。(花的位置在1050度莫來石生成後就固定了。顏色是在650度石英石生成後固定了。)
試驗澆水這個現象是非常普遍的,這也充分表明了燒盞人的不容易。目前建盞最大的成本就是在研發上。
第二種情況是:現在很多人在銷售的過程中都很重視流量,於是很多賣盞的人(賣手)叫師傅在近千度高溫的時候就把盞從爐子裡拿出來,然後將冷水倒入盞中,冷水在盞的餘熱傳遞下達到沸騰。賣手們以此現象來展示建盞的神奇,吸引眼球,轉化流量。
這個現象雖然是建盞所特有的,因為建盞的胎比其它類目的陶瓷厚,體積又比較小,一千左右攝氏度拿出來,極速冷卻也不至於裂開,比較薄或大一點的建盞也是不可以的。但有一個現象,這樣冷卻下來的建盞釉面會嚴重的開片,基本上是不能使用的,所以這種宣傳手段不是建盞的文化內涵,我認為是不可取的,我們在為消費者介紹建盞的時候,應該採取正面正確的手法,讓廣大愛好者真真正正的感受到建盞的美妙與奇特。
如果非得有第三種澆水的情況,那就是這個燒盞人不懂事了,因為建盞品質的一大挑戰就是開片,雖然很多人說建盞開片不算瑕疵,還舉例說博物館的精品老盞都是開片的,但古代的建盞是用於點茶,並且存放了近千年,剛燒成時開片算不算次品也很難說,而現代的建盞主要是用於日常喝茶,我看市面上很多建盞開片嚴重到會割手,這的確不是什麼好事,這個問題就看各個匠人的原則與德性了。所以建盞出爐四五百度以上是絕對不能下水的,急速冷卻會讓剛生成的石英石釉面開裂,燒盞人要儘量避免。
另外分享一條建盞開片常識,由於建盞胎體所用的建陽當地泥巴的熱膨脹係數比較高,而釉面又含金屬成分比例比較大,所以很難處理開片問題,所以也請廣大愛好者理性看待建盞開片一事,尤其是重視擺設或花色欣賞價值的人,還是可以一定程度的包涵一下。這就好比若真愛一個人的話,麻子也能看成是酒窩的。
為了配合文字理解,我高溫出爐澆個水給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