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雲流水傑帆
-
2 # 深藍芝藍深個無忌
閒話耳洞
至於耳洞的起源,為什麼要打洞掛物,我更傾向於‘裝飾’,是女性一種美的追求,環佩叮噹,吸引異性。至於王謙祥在相聲裡說的,是對女性作派的提醒,那是戲說和歪批。何以見得?你看非州一些原始部落裡的女人,她們都戴耳飾,從她們赤裸的衣著上,就完全可以否定這一說,哪裡見到一絲一毫的害羞、含蓄、女德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氣息?最早的飾墜物取材於動物的牙齒、小骨頭等,炫富引深的原始美更貼切些,所以飾物一直都以‘值錢’材料製成。於是出現了極端的做法:一個耳邊打了三四個,甚至還有打滿半邊耳輪的,那是炫過了頭了,不但不美,看了覺得心裡痙攣,首先感知的是殘忍;更有甚者,還有一種國外的女性,把耳孔擴大到銅錢大,整個耳垂兒挖空了,實在慘不忍睹……。
-
3 # 中藝匯
先來回答一開始為什麼扎耳洞的問題:
因為好奇
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因為好奇才去的,小的時候看著大人帶著各式各樣的耳環,特別漂亮,等到自己獨立了之後,甚至都不會告訴任何人,就會去弄了耳洞。
因為隨大流
身邊的朋友都去弄了個耳洞,然後帶上耳環,覺得也挺好看的, 就在朋友的陪同下,也弄了耳洞。
因為個性
有些人就是覺得酷炫,甚至是男人也會弄上幾個洞,帶上自己認為帥氣的耳環,確實不錯,能夠吸引別人的目光。
因為觀念
不知從什麼時間開始,人的耳朵上大部分都有洞了,10個人裡面得有9個人有,從很早就流傳下來的吧,所以弄個洞洞也是理所當然的,沒什麼不好。
不管是因為什麼,帶上耳環覺得漂亮自信就好了,那就是對自己的愛。再說,現在的技術很發達,弄個洞洞不像之前那麼疼了,甚至都沒有感覺就完了。很方便。
什麼年齡開始的,其實不重要了,反正一般人結婚的時候都有了。
注意,面板過敏的,或者戴什麼耳環對身體產生不適的主,就不要自己折磨自己了,好看固然重要,但是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
4 # 九九途鴨科普
這要追溯到很遠的古代了,身上佩戴物件,一方面是身份的權力的象徵,另一方面有可能處於趨吉避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裝飾愛美。人們會佩戴貝殼、獸牙等飾品。
考古學家發現的18000年前,人們戴的還是貝殼飾品。後來技術發達了(至少對古人來說),大約在夏朝,青銅器產生,這時候銅製品相當珍貴,出現了銅耳環,有可能在這個時候出現過穿耳洞,但是並不流行。
耳環可以戴,但是對於穿耳來說,社會觀念不一定提倡。漢族為主的文化很長一段歷史將穿耳洞作為一種刑罰,直至宋朝才逐漸興起。
-
5 # 一瞬光影
雖然覺得有點幼稚,不過我很喜歡這個問題,因為想起一些與扎耳洞有關的美好往事。扎耳洞彷彿是青春的某種儀式感,這種少年時看似有點叛逆的行為,長大後就成了優雅的存在。
我右邊耳洞是初戀男友過生日時一起去扎的,他扎左耳我扎右耳;左邊耳洞是自己過生日時跟好朋友去扎的,就是那種上學時吃飯上廁所都一起的好朋友。因為種種原因,升學啦畢業啦工作啦,兩人現在都沒有聯絡了,但每次戴耳釘都會想起生命中曾經有過這麼美好的兩個人,覺得很溫暖。
回覆列表
相傳穿耳洞的最開始的意義,並不是用於裝飾美觀,而是為了起到警戒作用。它本來是少數民族的一種風俗,古時因為其個別女性過於活躍,不甘居守,有人便在女子的耳朵上紮上一個孔,並懸掛上耳珠或其它物件,來警醒她們生活檢點,行動謹慎。後來傳到中原,就成為漢族人民所接受的一種禮俗了。
據史籍記載,古時的女孩對穿耳扎洞並不像今天一樣熱愛,成為一種潮流。那時應完全是處於被迫才扎耳。女孩子在成年以上一般都要經歷扎耳這一關。
一般都由母親或族中長輩來專操其事,用米粒在耳垂上來回反覆輾磨,使耳垂處於麻木壯態,然後用細針穿透,穿貫一絲線時間長了就形成一個小孔了。母親在操作時就會告戒自已的孩子,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其懂得如何做一個守規守矩的女人。隨著時間歷史的變遷慢慢地扎洞穿耳被人們所接受,直到現已成為潮流。穿耳戴環也就形成了一種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