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洪山花鼓城
-
2 # 中和之水
米芾的書法開始在我眼裡就是狂,明明是好好的字,他不好好寫,追求險絕有餘而平和不足。由自己的興致來,為了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痛快的感受,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這其中的原因不單單是與他自己的性格有關係,還受當時宋朝書法尚意的大環境的影響。不怪乎沈從文老先生說:“‘宋四家’沒一個是認真寫字的!”我看米芾是最不認真的一個了。
有人對米芾的書風特點用“風檣陣馬,沉著痛快”這句話來概括,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夠全面。米芾自己在《論書.答翟伯壽》中談到對書法的體會時說:“無垂不縮,無往不收”。開始我也是不很理解他說的是什麼意思。後來按照字面的意思是他也是懂得伸縮和收放的。但是一般他的書法,我只是看看他寫的大字。前幾年,我到了杭州西湖湖心島,在一個不太顯眼的地方看到了由米芾題的一個碑刻,一看之下就被他那大開大合,雄強的筆力和霸氣的威勢給震住了,感到題大字,只有象米芾寫的那樣才夠的上極品。可惜當時沒有拍下來。後來在網上看到米芾的字也慢慢的感到了其字是很值得玩味了。看的時間長了,也懂得了他寫出個人風格而且得到大家的推崇的道理了。
從古至今,米芾是公認的書法大師,他的書法讓人出其不意,讓人滿目光怪陸離,又讓人讚歎不已。米芾稱自己的字是刷出來的。“刷”這個字用的很形象,他打破了文縐縐的書寫狀態,而是大刀闊斧,揮灑自如的書寫形象。這個在心態上就是一種自信和豪邁的表現。我的感覺,寫字在心態上就要放得開。要用筆大膽,要放得開,要敢於拉開字間的距離,這是第一要務。以前當學生時,我們在老師的教導下,寫字都是按格寫,後來在日記本上寫字也是在格內,由於格子距離很小,寫出來的字就很摳手,時間長了,寫的字多數人都放不開,下筆也謹小慎微。即使練書法時也是這樣了。後來我想明白了,為什麼不用兩個格寫一行字呢,這樣就看得很清楚了,也不感到擁擠了。米芾的敢於寫筆,大膽下筆,放得開的下筆是我們在書法上學習的榜樣。其次是突顯個性的書寫。米芾雖然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但他寫出來的字最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這就讓我們感到他說的很矛盾。集古字,應該是很象古人的字,但他寫出來的卻是他自己的特色。這就讓我們看到了他食古能化,古為今用的能力。他少時苦學顏、柳、歐、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實的基本功。後聽蘇軾指點學魏晉書風。他的書法作品,有著沉著痛快,淋漓驚豔,欹縱莫測,雄強醒目的特點。就是因為他有集眾家所長,用功最勤的實力,才能寫出令人稱道書法。
回覆列表
書格即人格,一幅上品書法,先要看字的精神人格,然後看技法的推陳出新。怎麼透過字來看精神人格?書法家的精神人格?沒有人格的書法家最多隻能算書法匠。主要是審美上的獨立自由。
獨立:
1、傳承和創新的完美結合;
2、法度和缺損的美學比例;
3、剛和柔的調和;
4、成拙和巧變;
5、批評與自省。
自由:
1、情感自如發揮與自控能力張弛有度;
2、社會性(理性)與人性(非理性)合契;
3、創造性與自然美協調。
那麼怎麼表現呢,就是技法;間架結構,筆法章法、格調和氣質型別等。
這樣以來,書法高下立判。比如董其昌的字,明顯傳承有餘,創新不足;法度有餘,缺損不足(館閣體);陰柔和餘剛強過於中庸,不耐看;成拙有餘,巧變不足,一筆一劃都是別人的。自省有餘,批評不足,不敢批評古人,獨立創造屬於自己的,自由的結體,自然的佈局。情感過於內斂忽略自我和人格,一味諂媚,自控能力方面有強迫傾向。社會性偏濃烈,人性弱化和強化處於分裂狀態;創造性淹沒了自然意趣……米芾恰恰相反,當然是上品書法了。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