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聞魯生
-
2 # 劉趁娜
魯迅先生是影響中國的一代文學家,文學功底深厚,抨擊當時社會的黑暗。是一個手握筆桿子的鬥爭者。而錢穆是歷史學家,研究歷史的。他們兩個各不相干。
-
3 # 行雲牧歌
我很奇怪為什麼總有人拿同時期別的文化名人與魯迅作比,究竟處於何種動機?又有何種意義?魯迅是現代文學思想領域聳立的一座無人逾越的高峰,他對現代文學開拓性的貢獻,他對打破封建思想的藩籬促進人性解放的努力,他同反動勢力凜然無畏的不懈鬥爭,都是一面彪炳史冊的大幬!他犀利的文筆,他深刻的思想,他鮮明生動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評價的,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是民族之魂!
-
4 # 青絲蘸白雪Cy
大概是錢穆吧
他們大概連錢穆是誰都不知道。這不是錢師的不幸,是民族與單獨個人的不幸。
他們為什麼擁護魯迅呢?理由和他們擁護王小波是一樣的。因為魯迅可以讓他們狂歡,躲在魯迅先生筆直的脊骨後,搬動先生的手,讓魯迅橫眉冷對他們不喜歡的東西。藉此來滿足內心的躁動和變態。我不想掩飾自己對這些人的厭惡,他們令我噁心。
說真的,魯迅先生的文學造詣並不算高。他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對國民病態現實的厭惡,很大程度地阻礙了他在文學上的進步。試想一下,一個全身心放在如何拯救國家的作者,哪兒還有心思專研文學呢。文字不過是他表達自我的一個載體,這種載體是音樂,還是繪畫,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對文學是不公平的。所以文學不會眷顧他。
工而後士。如果我們觀察那些聲名於世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維克多雨果,馬爾克斯,陳忠實,就會發現,這些人深深地熱愛自己的國家與民族。他們將自己的深情融入到作品中,藉以寫出美輪美奐,感動世人的作品。
但這些作家,從來沒有將自己的真實感情寫入作品。是的,從來沒有。對比魯迅先生的橫眉冷對千夫指,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些作家的作品幾乎是水波不興的。
但那卻是文學的。
再回到錢師賓四。這位是偉大的思想家,歷史學家,文學家。我覺得再無知,自認喜歡文字,喜歡作家,喜歡魯迅。錢穆的《中國文學史》你該看過吧。入門級文學書。從我的角度來說,翻這本書是浪費時間。但其中表達的思想還是夠你們用了。真的,可以去看看,特別是這本書還很親民,一點不枯燥。
如果你們關注中國的歷史學,就會發現,中國的歷史學幾乎是對《史記》《漢書》的翻譯學問。
那些自稱歷史愛好者的人,咬文嚼字,背誦著古典書籍,引經據典,認為書上記載的就是對的。
以史為鑑,方能知興衰。不能拿來參照今日的歷史,都是毫無價值的。我這麼說是否會偏激?
但華人的歷史,是真的不喜歡思考。“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大概原因就在這裡吧。
這種情形下,如果你讀過錢師賓四的書,無論是《先秦諸子》,還是《中國政治得失》。你至少會感動自己。
很少有人願意將自己的思考這麼清晰的寫出來供你參考。
以前的歷史,是為了記日記式的流水賬。今日的歷史,是要站在這裡回首過去,展望未來。
錢師賓四的學生應該會學到這個道理。所以他的貢獻是要遠遠高於魯迅先生的。
我希望魯迅的信徒,不全是讀過兩三本書的弱智吧。先生實在不應該被這麼對待的。
回覆列表
各得其所,俱引潮流,無可比擬。此處不妨摘句俗語形容:一花獨放何寂寥,萬紫千紅春滿園。
嗜好於膚淺比較的文人墨客,十之八九門外漢。好有一比古代四大名著,若問誰更具有聲望?稍有見識的朋友一定會這般回答 —— 惜哉中國,未能擁有四十、四千、四萬萬部顯赫名著精彩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