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睿新教育
-
2 # 寧JANNY
所謂聰明是一種天賦 善良是一種選擇
如今 靠譜比能力更重要
不是說智力不重要 相比較的話發現自己擅長的事情更重要
-
3 # 普朗克的貓貓狗狗
德更重要
首先,“德智體美勞”這五個字中“德”字是在首位的,這就已經表明了它的重要性。當然在現如今我們國家的教育中,實際情況是將“智”放在了首位,老師家長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習成績,而忽視了道德教育,而這種教育產生的弊端也在社會上顯現了出來。
例如最近的熱搜“初一女生被老師辱罵”事件,老師因學生成績不好,而對其進行人格侮辱,總時長超過20小時,敢問這樣的教育能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再如今天的“留美博士拉閘停高鐵”事件,高學歷低素質的樣子真的好醜,這也是教育的失敗。
目前我們的教育體制在很多方面還是在“喊口號”,很多東西落實不到位,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有時候採取一下強硬手段才是明智之舉,例如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否則畸形化的教育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
4 # 種花姑娘
個人認為德更重要。個人品德 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因素所構成。是指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準則行動時所表現。從教二十年,除了最初幾年特別看重學生成績外,我都一直更看重學生品德意識,行為的培養,不以分數為目的。事實是學生品行提高了,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了,考試成績反而更好了!
-
5 # 你就是花仙
德為大。德,變現為對道理、規則、規範、次序的遵從。一個無德的人,要麼是傻痴癲瘋,要麼是反社會的變態,要麼就是吉普寨人的遺民。這些,都不是正常的人類。無德即不正常。與不正常的人相處的人只有兩種,一種是醫生,另一種是他(她)的家人。如果你既不是醫生,又不是他(她)的家人,奉勸你離無德的人越遠越好,否則,你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成績大於一切”的思想束縛著老師、學生的思想,是老師學生的精神枷鎖。可見現在的教育近乎畸形,老師、家長只重視學生的智育發展。
德育與智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當今的教育中,德育比智育更為重要。
偉大作家但丁說過:“道德往往可以彌補智慧的不足,智慧常常不能填補道德的空白。”可見,道德比智慧更為重要。因此,教育部提出“德育為先”、“智育為重”。
有人認為:講德育就應該降低智育的標準。而我更堅信:德育和智育定能同等發展。我們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有些問題是家長對德育與智育的關係認識不清楚造成的:把品德問題與智力、學習問題割裂開來,認為品德問題可以慢慢來,只要不出什麼大毛病就行,多抓學習才是最實際、最實惠的。知識掌握得多,的確有助於提高道德認識,但道德主要體現為一種行為方式,它是需要實踐的,必須進行情感培養、意志培養和行為訓練,否則就會知行脫節,說一套,做一套。在我們的高等學府裡出現了不少非道德現象,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因此,家庭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德育方面,不能單打一地光抓學習。
那麼,抓德育抓什麼呢?德育包含的內容很多:勤勞節儉的教育、孝敬父母、尊重長輩的教育、遵紀、守法的教育、守信的教育、理想、志氣教育……
教育是以育人為善為目的的活動。我們現在認為,教育在最廣義上講的是指一切培養人和影響人的活動。
而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教材的雙邊活動。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技能。從這個層面上看教學從屬於教育,教學活動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性,對學生身心健康,文化知識,技能水平有影響的活動,當然屬於教育活動。德育和智育是兩個重要的中心環節,只有處理好二者的關係,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祖國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