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合的視界
-
2 # 木子不言笑
大千世界,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生活狀態,不同的人喜歡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往往天不遂人願,生存的狀態並不一定就是自己期待的樣子。
我認為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生活健康,心中有愛,所得皆所求。
能夠每天保持鍛鍊,強身健體,有一個自己喜歡,他人羨慕的好身材,身體健康,氣色好,頭腦靈活,我想這也是大家都喜歡的樣子。
無論經歷了什麼,心中依然充滿Sunny,充滿對世界的熱愛,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最後所得皆是所求,自己想得到的,能夠擁有,這一點真的很重要,因為太多人都是所得不是所求,想要的得不到,想抓住的走的最快,重視的卻偏偏最讓人失望,如果能做到這幾點,我想天地雖大卻也任我自由行!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它在追問我們生而為人活著的意義,以及如何參透如何去活~
常常思考這個問題,每一次想到我們作為有情生命來到這個世上,必將又要死去,無一逃避。這中間,你還不得不面對親人們絡繹不絕的離場告別。這真的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想我們莫名其妙的來到這個人世,又極不情願的離開,不知歸途不知歸期。
16歲的時候我思考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為什麼要活著?那時覺得拼命讀書,考一所好大學,有一份事業。讀文科的人大概都有一種兼濟天下的情懷。
26歲的時候我在一家挺著名的公司工作。每天早上,我擠在電梯裡,小小的空間擠滿了北大清華同濟復旦甚至常春藤的碩士博士。我這個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的小本科在這個猶如精密儀器的公司裡如同一個微小的零件,我們在格子間猶如紡織女工一樣,每天假模假式的忙碌。努力一級一級爬上事業的高峰是此時命定的軌跡。工作越久就越明白,你不能說我這樣的生活就是有意義而一個整天在田間地頭勞作的農民他們的人生就是碌碌無為。
再看已經老去的父母一代,就再也沒有對他們庸常的生活不以為然的輕視。他們對生活的沉默只不過是欲語還休。
談人生的意義,不外乎是自己活著的立足點、信仰、慾望與追求。
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了然知道如何過好每一天。每個人根器不同,業力不同,理解力也就千差萬別。
有個著名的段子:有人問一位得道高僧:“您得道前每天都做些什麼?” 高僧說:“挑水,劈柴,煮飯。” 這人又問:“那得道後每天都做些什麼?” 高僧說:“挑水,劈柴,煮飯。” “沒有任何區別嗎?” “有區別。得道前,挑水時想著劈柴,劈柴時想著煮飯;得道後,挑水便挑水,劈柴便劈柴,煮飯便煮飯。”
這是瞭然於生命的真相,活在當下。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慌張不猶疑。我想,這就是活著最好的狀態。
朋友很喜歡豐子愷《不寵無驚過一生》,把裡面的一句話做了簽名: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不畏將來。不念過往。過去已成定局,未來瞬息萬變,我們能做的,只有活好每一個當下。
不管你有什麼樣的人生追求,不管你有什麼樣的宗教信仰,不管你是否在尋找生命的真相,尋找生命真正的歸宿,也不管你只是紅塵世界裡追名逐利的過客,人活在這世間,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當然,若想達到這種狀態並不容易,你要修行。修到擁有一顆殊勝的心。隨緣做著覺得應該做的事情:比如生活,比如工作,哪裡還有什麼“自我”的存在,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
可能,這就是一種最好的生活狀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