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83387637927

    誇張化的描寫、腦補人物感情之類的都不算錯誤。 錯誤其實也有不少,我注意到的錯誤就有好幾個,包括只描寫一個方面以至於有誤導性的陳述。

    1. 明英宗真的不算“好人”。例如書中著力渲染錢皇后這件事,其實朱祁鎮沒拋棄錢皇后的同時也沒拋棄其他嬪妃,一邊共患難跟其他嬪妃生了幾個兒子(不過跟錢皇后感情深也不假,他留下遺囑要與錢皇后合葬)。書中還刻畫了朱祁鎮與袁彬的深厚友情,倒沒提後來朱祁鎮復位之後,門達誣陷袁彬,朱祁鎮說隨便門達怎麼整袁彬,不整死就行。朱祁鎮這輩子的正面事蹟主要是廢除陪葬制。

    2. 朱佑樘出生這段為了突出“人性的光輝”而篡改事實。朱佑樘的母親淑妃紀氏美麗機敏、通文字有才華而受寵,並不是相貌平平但為人端莊什麼的。事後紀女史發現自己懷孕,非常恐慌,吃墮胎藥而沒有效果,這段書中完全不提。萬貴妃知道後非常生氣,派宮女去究治,宮女憐憫紀女史而謊稱紀女史是得了肚子腫脹的病,這段書中有提。紀女史生下朱佑樘後大懼,要守門宦官張敏把孩子溺死,張敏認為不該放棄而把孩子抱走撫養。這段在書中被篡改成了萬貴妃派張敏溺死孩子,被張敏偷偷抗命抱走撫養。書中所有紀氏因畏懼而想要殺孩子的事件都被刪除或篡改了。 後來張敏梳頭時將孩子一事告訴朱見深,其實是懷恩開口說的,書中這裡把懷恩去掉了。之後皇帝派人來接皇子、紀氏與孩子告別等,書中基本符合歷史記錄。紀氏被害死,追封淑妃。張敏聽說後甚為懼怕,吞金自殺而死,書中為了突出張敏形象而沒提張敏是畏懼而死。 明朝那些事兒原話是這樣的:“聽到紀妃去世的訊息,宦官張敏苦笑著嘆了一口氣:‘這一天遲早會來的。’ 幾天之後,他在後宮吞金自盡。” 明史是這樣的:“敏懼,亦吞金死”。明朝那些事兒把張敏的“懼”刪掉了,換成了大義凌然英勇就義的感覺。

    3. 朱見深是個明君,至少前期是個明君。成化年間他任用李賢、商輅、彭時等賢臣,平反於謙,減免稅負,平定叛亂等等,史稱成化新風。在書中為了把朱見深塑造成一個懦弱無能的年上控,把成化新風完全刪掉了。

    4. 張璁是成就非常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而且為官清廉,歷史評價極高,有人把他與范仲淹相提並論。在明事中,簡直像跟張璁有仇一樣,完全不提張璁的政績、改革,把張璁說成是一個投機起家、無所事事、心理變態、慘淡收場的弱智。張璁是議過禮、整過人,但他的貢獻也非常大。書中這是篡改歷史事實,使讀者對張璁有非常大的誤解,也使張璁的形象過於平面化,不利於小說塑造人物,不知道為何要這麼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子裡的產婦可以看電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