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愛的左右手

    一般腺瘤性息肉現在都會被被認為是一種癌前病變的,也可能經過幾年就轉變為癌的,但在腺瘤期切除了,就切斷了癌變的過程,也就沒有問題的,但以後要定期複查,再出現時就及時手術。

  • 2 # 康愛線上

    大腸腺瘤性息肉是較為常見的大腸病變之一,研究資料表明,大腸腺瘤性息肉與大腸癌的發生有密切的聯絡。有研究顯示,大腸腺瘤性息肉癌變的發生與其形態、大小以及病理學型別有關,其中,絨毛狀腺瘤上皮細胞最易發生癌變,管狀腺瘤癌變率最低;多發性腺瘤相比單發性腺瘤,癌變機率更大;息肉的大小也影響著癌變的機率,其直徑越大,癌變機率越高;而無蒂腺瘤與有蒂腺瘤相比,其癌變的機率也相對較高。而針對大腸腺瘤性息肉癌變是否與高齡、女性以及所處部位有關,則有待於進一步的資料研究。大腸腺瘤性息肉癌變後,其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便血等,目前臨床確診途徑有電子腸鏡可供選擇。值得注意的是,大腸腺瘤性息肉癌變時間並非十分迅速,故而積極治療大腸腺瘤性息肉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因此,對於已經存在大腸腺瘤性息肉的患者,我們提倡積極治療,定期複查,有效規避癌變風險。

  • 3 # 中山六院練磊主任醫師

    息肉是指在腸腔黏膜表面突出或隆起的病變組織。藉助結腸鏡檢查,可檢出息肉的大小、數量等,但息肉的良惡性最有效的金標準是透過病理活檢來進行判斷。

    按照病理分型來看,息肉分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腺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為多見,約佔70%-80%,大小一般為0.5-2cm左右

    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絨毛狀管狀腺瘤

    管狀腺瘤是腺瘤中最常見的組織學型別,佔腺瘤的60%-80%,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多數的管狀腺瘤表現為輕度不典型增生,癌變率較低,約5%左右

    絨毛狀腺瘤的發病率是管狀腺瘤的1/10,但癌變率較高,一般癌變率為40%,故被認為是一種癌變病變。

    絨毛狀管狀腺瘤是具備了上述兩種組織學特點的腺瘤,其癌變率是介於管狀腺瘤與絨毛狀腺瘤之間。

    腺瘤性息肉癌變除了與其病理分型有關外,一般認為腺瘤的大小、數目的多寡對癌變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影響。少於1cm的腺瘤性息肉癌變率幾乎為零,大於1.0cm的腺瘤性息肉癌變機會增大,1-2cm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在10%左右,>2m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高達50%。據統計表明息肉數目少於3枚,癌變率為12%-29%;等於或超過3枚的,其癌變率增至66.7%

    綜上所述,從腺瘤性息肉各方面的癌變率來看,其被認定是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是公認的。

    雖說如此,但也不等於說所有的腺瘤性息肉均會癌前病變。因此,檢出腺瘤性息肉不必過分擔憂,遵循以下做法,可有效地避免癌變。腺瘤性息肉進行內鏡下切除後,3~6個月內要進行結腸鏡隨訪檢查,以確保切除乾淨;殘留的息肉應當切除,同時再隨訪2~3次隨訪後,仍沒有切除乾淨的病人,多數應行手術切除;在完全切除後,多數病人應在5年檢查一次。

  • 4 # 寓魚予娛

    是癌前病變。

    腺瘤性息肉屬於癌前病變已被公認。腺瘤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種,絨毛狀腺瘤的癌變機率最高,管狀腺瘤最低。

    腺瘤性息肉不會自行消失,如果不及時處理,可慢慢長大,癌變機率高。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侵潤性癌,一般都是這麼演變過來的,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10年。

    發現腺瘤後怎麼辦?

    目前還沒有藥物能治療已經形成的息肉,一般鏡檢發現息肉時,如果判斷是良性且直徑<2cm,可以在內鏡下切除,如果懷疑息肉已經惡變或者直徑>2cm一般先取活檢,待明確診斷後做相應處理或直接切除或擴大切除或加放化療。

    發現息肉後,即便是切除了,也有復發的可能,所以有息肉病史的病人,都應該定期複查。單發的良性息肉切除後建議前2-3年每年複查一次,沒有再復發,之後每隔5年複查一次。

    那麼息肉有沒有辦法預防呢?

    息肉的發生原因還沒有確定,與個體因素、遺傳因素、年齡、飲食習慣等有關,觀察發現家族中有息肉病史、高脂肪、低纖維素的飲食結構容易導致息肉。所以,應該多吃蔬菜水果等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少吃加工肉質品。

    哪些是息肉高發人群呢?

    年齡大於50歲、有息肉家族史、長期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肥胖、糖尿病、慢性消化道潰瘍病史、息肉病史。

    一般建議息肉高發人群,至少做一次鏡檢,儘可能早發現、早處理,斬斷其癌變之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蝦塘水位少容易長青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