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曉豔

    確有其事。先來看看《賣炭翁》寫了些什麼?

    賣炭翁苦宮市也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唐朝給人的印象,常常是國家安定、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人才輩出,總感覺白居易寫的這種“欺行霸市”的行為不可信。其實,這首詩用非常寫實的手法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狀。這首詩記載的事情大約發生在唐德宗貞元年間(公元8世紀末至9世紀初),也就是中唐以後。

    韓愈也有一篇文章寫到宮市之惡。題目叫做《順宗實錄·宮市》。據他記載,宮市行為最為惡劣的時候,主事的宦官派出百餘人到長安的繁華市區去打望,隨時尋找可以搶奪的物品。最初官員主事的時候,買東西還會念一念文書,後來文書也不念了,來人直接說“皇帝要的物品”就以極低的價格拿走了。往往價值數千的財物只給幾百塊了事,相當於只給市價的三四折。韓愈還記載了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跟《賣炭翁》極其相似。講的是一位農夫把柴用驢馱到市場上去賣,遇到宮市,只得到幾尺絹,這還不夠,來人還要向他索要把物品運回宮中所需的“腳力錢”。農夫悲憤而泣,便說我絹也不要了,給你們吧。但是來人不接受,說必須要你的驢送入宮中才行。農夫說我有父母妻子,還等我賣了柴才能吃得上飯,現在如此這般,我只能死了。於是,他把來人狠狠地打了一頓,民打官,這還得了?他當然被官吏抓住了,並且報告給皇帝。皇帝的處理辦法是,下詔書開除了這位官員,賜給農民十匹絹。從現象上來看,皇帝似乎對“宮市”行為也極其不滿,但是問題在於,這件事情之後,宮市行為卻並沒有得到禁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且讓歷史去評說。

  • 2 # 平民之宴

    根據史書記載,中唐時期,飽受宮市剝削壓迫的老百姓是大有人在。這首詩歌就是透過賣炭翁被掠奪的其中個別案例,反映了名為宮市、實為掠奪的普遍社會現實。

    韓愈所著《順宗實錄》卷二:

    嘗有農夫以驢負柴至城賣,遇宦者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尺,又就索“門戶”,仍邀以驢送至內。農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農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後食。今以柴與汝,不取值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毆宦者。街吏擒以聞,詔黜此宦者,而賜農夫絹十匹。然宮市亦不為之改易,諫官御史數奏疏諫,不聽。

    “順宗”就是唐順宗李誦(761年1月8日―806年2月11日),805年在位,唐德宗李適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

    我們透過比較詩歌《賣炭翁》與《順宗實錄》史實記錄,可以明顯看出三點不同,也是詩人創作《賣炭翁》的三個特點。

    其一、炭和柴相比,更來之不易,更凝結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寄託著勞動人民的希望,因而透過賣炭翁的遭遇,就更便於有力地表現“苦宮市”的主題。

    其二、假如詩人按照《順宗實錄》所記的真人真事去塑造賣炭翁的形象,以打了宦官、得到賞賜結束全詩,那就削弱了“苦宮市‘的主題,降低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所以,把生活原型進行藝術改造是為了更好的突出主題。

    其三、歷史著作只要如實記錄宮市掠奪人民財物的過程就夠了,不需要創造人物形象,而寫敘事詩卻不然,是需要創造出感人的藝術形象的,白居易就是透過肖像、語言、動作等描寫刻畫、塑造人物形象。

    總之一句話,能夠稱得上名家名作名篇的經典作品,都是有它真實的生活原型的,離開了社會民眾這個源頭活水,任何作品都經不起歷史和時間檢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字母哥倒地,格里芬卻選擇跨過字母哥,你怎麼看這一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