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聆聽花開語
-
2 # 新手媽媽成長記
5歲的小孩已經能聽得懂道理了,不建議暴力,還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先循循善誘,讓寶寶自己冷靜下來,然後跟他講道理。我兒子現在一歲半,也會發脾氣,無理取鬧時我都是冷戰,先不理他,自己忙自己的,過會他就會爬到我身邊來,我就會跟他講道理再安撫他。
-
3 # 伊蓮758
寶寶發脾氣,家長管教應該。
有時候,說服教育不起作用,該打。
爸爸打,媽媽不能護著。不然孩子覺得有人撐腰,爸爸白打。爸媽保持一致。
孩子大哭不止,媽媽爸爸可以不予理睬,該幹什麼幹什麼,以靜制動。明白地告訴她,可以哭,隨便哭,哭三天三夜都可以,什麼時候哭夠了,哭痛快了,自己決定不哭了,爸媽來告訴你,因為什麼打你。靜觀是個有效的辦法。
這是一場心理較量,誰堅持過誰,誰是勝利者。爸媽不捨得讓孩子哭,達不到教育的目的。你去哄她,是變相告訴她,爸媽錯了,她是對的。
-
4 # 一同育兒
有時候,當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親子關係的時候,我們就來假設一下,如果自己是這個孩子,會想要得到什麼樣的對待,或者回想一下,當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想要爸爸媽媽怎麼和自己相處。
教育的確是一門嚴肅的學問,但是,我們也不要因為這份尊重而束手束腳,忘記了我們的本能,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我們都是人,都有作為人共通的需求。
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我們自己被暴力對待,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呢? 通常有兩種:
第一種,害怕,並且也擔心還有下一次,所以會提醒自己小心,別出現激怒對方的言行,變得越來越膽小、焦慮。
第二種,憤怒,也許會把憤怒壓在心底,也許會當場爆發,之後會越來越計較人們對待自己的方式,稍有不當,就會認為對方在故意傷害自己,變得易怒,充滿戾氣。
著名的心理學家安東尼.比格蘭說,人們的行為都是由結果來選擇的。
這是一個生命的生存本能,所以,面對家長的暴力教育方式,他的生存本能讓他會出現上面兩種方式,但是這不是家長的意圖,家長只是想要制止他一個壞習慣而己,家長也正是想讓孩子更好才去想方設法的制止他的不是嗎,所以,對於家長來說,那句被聽噁心的“不忘初心”,恰恰是我們這個族群更應該要銘記的。
你一切的行為都是為了要讓孩子更好而執行的。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鬧脾氣,家長認為孩子無理取鬧時,只是因為家長不知道、沒察覺,而不是不存在,所以,溫和的把孩子抱起來,陪著他,傾聽他 ,耐心的問他怎麼了,很多時候並不需要你特別的做什麼,只是這樣陪著他,孩子感受到了你的愛,自己就好了。
-
5 # 王老師的自留地
寶寶鬧脾氣有很多原因,基本上都是需求得不到滿足,
我覺得第一步,比較適合的是思考,孩子有什麼需求,我們能滿足嗎?有必要滿足嗎?如果有的有必要,那就滿足吧。。
如果覺得沒必要,五歲的孩子一般來說可以跟他說你可以滿足他什麼不能滿足他什麼,如果他因此大鬧,這是一個和孩子探討情緒管理的機會。
情緒管理有很多方式,轉移注意力啊,其他行為這些。情緒管理是個大題,您可以嘗試去閱讀一些兒童情緒管理書籍,看看怎麼運用更適合自己的孩子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不能。
小孩子不懂事,你越教訓她越來勁,大哭或者做一些偏激的事,持續大哭會傷及嗓子,偏激的行為有時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就算你馬上打得她害怕,也只是一時,過後還會犯病,以暴制暴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犟。
最好的辦法是冷處理,暫時不理,等她平復後慢慢向她講道理,給她定以後錯誤再犯時的懲罰辦法,然後堅決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