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前提是已經偷襲珍珠港並向美宣戰。並且不與美國媾和。沒有任何意思。就是想開個腦洞,想知道,日本難道在偷襲珍珠港後,就真的沒有了一絲一毫的勝利的機會了麼?

78
回覆列表
  • 1 # 不在彼岸只在海

    首先我說明下,在當時的情況下,日本是沒有一點點的機會的。不過既然要開腦洞,那麼接下來我說的一切都是假設,大家要記住哦,是假設,是假設哦,真的是假設。(看完了不能攻擊我哦!)

    先說加強自己,當時的情況是什麼呢?日本自己由於國土面積小,人口少,所以在資源方面受到的一定的約束,這也給日本的前線拖了後腿,那麼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也不是沒有辦法。說好了哈,不能批評我哈。

    假如說日本在侵略中國的戰場上沒有受到這樣的挫折的話,那麼和美國掰手腕還是可以掰一下的嘛。

    在說第二方面,如何把美國的實力降低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多找幾個敵人嘍,當然了也可以把希望都寄託在自己唯一的盟友德中國人上面,假如說德中國人沒有吃敗仗的話,很有可能是德中國人先把美國拉下水的,到那個時候日本在加入的話說不好也能得到一些好處的呢。

    其實呢日本的侵略就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然後自己毫不猶豫的就跳了下去,我們知道日本在侵略中國的時候有很多決策都是帶有賭博的性質的,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做的不是很完美,我勸你們要不要把我們老祖宗的《孫子兵法》讀下在出來啊,要不然就乖乖的在家吃你的生魚片吧。

  • 2 # 周曉林律師

    我覺得日本的失敗是必然的。

    二戰時期處於工業社會,工業社會的戰爭是物質的戰爭,也就是經常說的戰爭綜合能力,包括人員、資源與生產能力。二戰時期的美國在戰爭前期積蓄了相當的戰爭能力、而且並沒有深度的參與到對德戰爭。而相對於美國,日本更看重精神,戰爭時期出現了在現代看來比較令人費解的肉彈戰爭,這其實是日本更看重精神的體現。精神能夠戰勝物質嗎?純粹的精神是無法戰勝物質的。世界上並沒有什麼以弱勝強,實質上都是以強凌弱,無論是官渡之戰還是破釜沉舟,都是充分調動戰爭能力,參戰人員的意志、有利的戰術設計提高戰爭勝率。而作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來說,美國的綜合國力遠遠超過日本,美國可以在戰爭過程中容忍一定的失敗,但是日本需要以戰養戰、每次失敗都離最終的失敗近了一步。

    還有,日本對天皇的極度崇拜與遵從。日本人民認為天皇是雲上人、是完美的,雖然日本軍隊中出現了多次以下克上,但是沒有人能夠違背天皇的命令。美國在戰爭開始就投入了精力研究日本,這方面大家可以看《菊與刀》,最終確定天皇是戰敗日本的核心,然後去做。

    日本在偷襲珍珠港後繼續剛下去,找不到勝利的機會。

  • 3 # 邢濤3787

    日本這個國家其實一直都是很有野心的國家,過去有野心,現在依然有野心,將來還會有野心。它的野心來自於它的生存環境所迫,狹小的國土面積,稠密的人口,匱乏的資源,不確定的外在環境等等因素促使它進行外部擴張,從而解決生存問題。

    今天我們討論日本要怎麼做,才能在二戰中戰勝美國並獲得最終的勝利?這個問題要想展開討論必須有兩個前提和對最終的勝利的一個重新定義,否則沒有辦法討論。日本和美國的實力對比那是巨大的懸殊,任何再完美的戰略在絕對實力面前都是不堪一擊。

    究竟是哪兩個前提呢?什麼又是最終的勝利?第一前提這個問題必須把時間定在二戰初期而不能是珍珠港事件後,第二前提日本不能和德國結盟。最終的勝利不是以日本擊敗美國為最終的勝利,而是美國包括全世界預設日本外部擴張的既定事實。

    首先日本建立外部擴張的戰略,不能過大,如果還是以建立整個大東亞共榮圈為戰略目標,那麼日本必敗,整個中國日本它都吃不下,不能眼高手低,要根據自身實力,建立一個合理的戰略目標。日本應以中國東北華北地區以及中國整個南海包括臺灣和香港,北韓半島,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斯里蘭卡,印度南部地區為擴張戰略目標比較合理,應該避開和美國的直接對抗,在二戰時期直到珍珠港事件,其實日本發動戰爭的很多戰略物資都是從美國購買的,德國一戰後崛起包括希特勒上臺都和美國華爾街的資本家有關。美國為什麼二戰初期不捲入戰爭,反而在背後向交戰雙方輸送物資軍火?一是美國當時對自身實力的不自信,二是美國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國家要的只是利益。

    日本重新建立上述擴張戰略,第一中國方面以當時的中國國力在不進行全面侵華戰爭的情況下東北地區包括臺灣地區其實日本早都完成了佔領,日本只需要通過戰爭佔領華北地區和南海以及香港,這個是可以實現的,戰線也不會拉的過長,完全在日本的承受範圍內。澳門日本不能動,當時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巴西又有很多的日本人。這裡還要提一點,日本還不能和蘇聯發生對抗,哪怕是德國佔據了大半個蘇聯的時候也要按兵不動,守住東北就是勝利。第二北韓半島也不是問題早都已經完成佔領了,第三東南亞地區和印度次大陸方面,不要去入侵菲律賓,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也是美國的傳統勢力範圍,不要去和美國發生直接對抗。東南亞這些國家實力弱小對於日本來說壓力也不會太大。其中印度南部地區必須要佔領,這對以後的世界爭霸太重要了,通過佔領印度南部地區,日本就可以進入印度洋,對日本的資源獲取有決定性的意義。

    日本在進行外部擴張時手段不能過於激烈,三光政策帶不來最終的勝利,只會激起佔領區人民的反抗,應使用懷柔的政策加以化解,必要時扶持傀儡政權,用當地人治理當地人,手段一定要溫和。

    日本還應和德國納粹在二戰初期就劃清界線,保持適當的合理的接觸,不能一下子就和德國捆綁在一起,捆綁在一起意味著德國失敗了日本會受到全世界的攻擊,不和德國結盟,德國戰敗日本還有迴旋餘地,保住已經到手的利益,避免蘇聯趁機進攻中國東北。

    二戰後是美蘇爭霸的時期,其實二戰後日本戰敗,經濟崩潰,當時認為日本幾十年都恢復不過來,而日本在戰後很短的時間經濟騰飛實力得到恢復和美蘇冷戰爭霸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設想中日本在德國戰敗後或則完成戰略目標後應積極接觸美國,以幫助美國抵制蘇聯為交換,讓美國承認或則說預設日本的勢力範圍,從而進行全球爭霸。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最終勝利,如果一味的去擊敗美國,今天的日本就是這種想法的結局

    最後討論關於日本的這個問題,是想要讓我們時刻保持警惕,日本在中國旁邊始終就是一條毒蛇,只有我們強大了,不管你搞什麼陰謀詭計在絕對實力面前都是扯淡,我們繼續努力加油發展,強大才是真真正正的安全。

  • 4 # 九井塘人

    大家好,我是九井散人,很多人都斷定日本贏不了。從工業生產力,說到戰爭資源,再到軸心實力與同盟實力之間的差距等,都做了很好的分析。我就冒個頭,說說不同的看法。

    日本實力相較於美國肯定是差很多,但日本也有優勢,那就是,豐富的海陸軍作戰經驗。日本要想取勝,只能兵行險招,我總結了一套戰略:封堵美國,抓住西南太平洋;穩住中國,會師德國;攜手盟友抵擋美國。

    一旦日本獲得了珍珠港這個戰略要地,那麼就封堵住了美國自由進出東北太平洋的路,然後派遣一隻偷襲艦隊,帶幾艘裝滿封堵河道材料的運煤船,突襲巴拿馬運河,將運煤船駛入運河區鑿沉,再補上一堆水雷,定時炸彈,基本可以癱瘓運河半年以上時間。這樣就封堵住了美國進入西南太平洋的路。

    以上計劃能夠確保日本在半年到一年內封堵住美國海軍進入太平洋的渠道。只要美國海軍無法進入太平洋戰區,那麼日本收拾完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就要比歷史上還要早。這就給日本攻略澳洲大陸贏得一個戰略時機。

    澳洲當時的力量,海軍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陸軍因為支援英國,本土兵力本來就不多,武器裝備就更差了。預計日本一個軍最多半年就能夠拿下來。澳洲如果落入日本之手,美海軍就失去了干涉太平洋地區戰爭的戰略支撐點,美國只能望太平洋而感慨了。

    日本要利用這段美國干預力量的空窗期,加緊消化收穫的西南太平洋地區的資源,運回本土生產軍事物資,甚至可以前沿部署軍工廠就近生產軍事物資,強大自身。日本還可以組建偽軍,編入日軍戰鬥序列,扶植當地親日勢力,將這些轉為日本的影響力。

    穩住中國,會師德國

    日本要想取勝美國,必須穩住中國,拉攏蔣介石,暫停大規模的軍事進攻,收買親日人士。日本政府和軍隊要營造一種穩住中國得政治氛圍,不刺激中國,暫時和中國達成和解。這樣才能解放日本的陸軍力量,將日本陸軍力量集中起來發動對蘇聯的進攻。

    穩住中國後,日本需要加強和德國的軍事協調,推動德國儘早解決蘇聯,當德軍取得對蘇聯的優勢,如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日本關東軍大部直接從中國出發,直擊蘇聯腹地。蘇聯在日本,德國兩面夾擊下,就算不死,也會元氣大傷。日本和德國攻打蘇聯時,穩住美國和英國,和談迷惑英美,聯手摁住蘇聯,德國再挑起北非戰役,分散英美兵力,再發動南歐戰役,奪取油田,儘可能拉攏土耳其;日本則設法肢解印度,那麼德日會師西亞就不會太遠了。

    德,日本進一步強大後,對蘇聯可以扶植沙皇勢力,對抗蘇聯。對英國

    一旦日本和德國會師,達成合力,形成勒剿蘇聯,英國的繩索。美國就會陷入孤立,增援的目標和渠道也會逐漸消失。那麼美中國人民還想去打一場連盟友都無法相互握手的戰爭嘛?

    美國雖然強大,生產力也相當強悍,但是美國無法獨自承擔起世界防線的。當強大盟友蘇聯陷入敵人合圍,中國陷入對峙,英國因為澳洲和印度的失去,已經半死不活的情況下,單憑自己就能拯救世界?!

    有人可能會反駁,美國有核彈。可我們要知道,美國當時的核彈也沒有幾枚的。況且戰略局勢改變後,德國就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核彈研發中去,未必不能在美國投入核彈後,不久就研發出來!

    當然這一切都是基於假設,實際操作起來可能不切實際,當日本要想取勝美國,惟有劍走偏鋒,還不能出錯劍,但日本還是有那麼一絲成功的機會的。

  • 5 # 思考者888

    日本能不能戰勝美國主要取決於自身實力能不能增強的問題。眾所周知,日本最初只是一個彈丸小國,後來逐步吞併臺灣、北韓、中國東北、中國東南部地區。由於殖民地的擴大,日本所控制的人口及資源成倍增長,珍珠港戰役前夕,日本己成為世界一流強國,但與美國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都不在一個等級上。即使它使用偷襲這種下三爛的手段,但也只能取得短期勝利,長遠對抗,必敗無疑。

    日本要想戰勝美國,必須要進一步擴充套件地盤,控制更多的人口及資源,當時日本有三條侵略路線可以選擇,一,繼續西進,進攻中國西部地區,若沿這條路線,日本會損失巨大且得不償失,中國西部地區地形複雜,以山區為主,很適合打游擊,日本的機械化軍團很難展開手腳,更重要的是中國西部地區沒有日本迫切需要的油田。二,北上進攻蘇聯,可是蘇聯也是個不好惹的主。三,南下進攻東南亞,東南亞是英美荷的地盤,更麻煩。

    日本似乎無計可施了?非也,別忘了它還有一個強力隊友——德國。日本若與德國緊密配合,還是有機會戰勝美國的。比如蘇德戰爭初期,日本若出動零式戰機猛烈轟炸西伯利亞大鐵路,並沿線進攻,蘇聯有可能會玩完。西伯利亞大鐵路是當時蘇聯境內唯一一條連線蘇聯歐洲地區與遠東地區的大動脈,一旦被日軍切斷,蘇聯將會被分割成東西兩塊,首尾難顧,蘇軍沒有了戰略縱深,失去後退之路,而且日德東西夾擊,蘇聯很難兼顧,遠東地區的礦產也無法運輸到蘇聯歐洲地區的工廠,產業鏈也將斷裂,蘇聯必定失敗。日與德國瓜分蘇聯資源並連成一體,此時的實力則完全可以打敗英美。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日本走錯了方向,選擇獨自與強敵美國對戰,真是應了希特勒的那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對手”。

  • 6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不管怎麼做,日本都不可能在二戰戰勝美國並且贏得最終勝利。

    珍珠港事件

    1、日本的實力遠弱於美國

    日本打美國幾乎沒有一點勝算:1939年,美國的工業佔世界39%,而日本僅佔4%;1941年,美國將近兩倍於日本的人口;5倍於日本的鋼鐵產量;7倍於日本的煤炭產量;80倍於日本的汽車產量。

    而且美國早早就確定了獨立、完善的工業體系,可以在沒有外部條件的情況下正常運作,一旦開戰,戰爭機器全力運轉,生產武器裝備就如同下餃子一般;日本工業體系卻缺乏完整產業鏈,物資裝置嚴重依賴進口,一旦開戰,工業體系必受衝擊,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崩潰。

    此外,日本是個資源極度匱乏、領土面積狹小的國家,缺乏石油、鋼鐵、煤炭、橡膠、有色金屬等各類戰略物資,即便日本通過“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侵佔了中國大量領土,侵佔了中國重要的煤鐵產地東北,依然沒有找到最重要的戰略物資:石油。沒有石油,坦克、汽車、裝甲車、各類艦船、飛機都只能成為擺設。

    美國強大的工業

    而美國本土便是個資源豐富的寶地,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而北邊的加拿大、南邊的拉丁美洲諸國皆是礦產資源排名世界前列的國家。得益於美國的門羅主義,美洲成了美中國人的美洲,大量礦產資源沒有流向日本,而是進入了美國的工廠。

    更嚴重的是,美國發達的工業和教育亦造就了數量龐大的高素質產業工人,到二戰更達到1700萬人。

    無論是經濟、軍事、工業,還是國土面積、資源、人口數量,日本都遠遠弱於美國,想打贏美國基本不可能。

    2、日本戰術思想落後

    隨著日本倒幕運動還政天皇,開始了明治維新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但日本本質上依然是一個封建主義國家,封建門第思想濃厚,加上日本資源嚴重匱乏,這就導致日本雖然全盤接受了新式的武器裝備,但骨子裡依然迂腐守舊,拒絕對戰術思想進行改變。

    在二戰歐洲各國普遍都已經開始海陸空一體化、摩托化坦克化作戰的時候,日本的戰術思想依然停留在一戰,重視單兵作戰能力卻忽略了裝備的重要性,無論是陸戰還是海戰亦或是空戰,日本都強調通過士兵的決死衝鋒、戰列艦決戰來獲取戰鬥勝利,這就導致日軍雖說擁有戰鬥素質超強的士兵,卻沒能很好利用手中的裝備。

    這種戰術思想在面對積貧積弱的中國的時候行之有效,因為當時的中國無論是單兵戰鬥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不如日本,更別提海空軍了。但面對裝備實力更加強勁、擁有更多飛機、坦克、大炮的美國,就註定成為被碾壓的物件。

    日俄戰爭

    3、多次豪賭的勝利讓日本錯誤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和潛力

    1890年後,為了發動對中國的戰爭,日本拿出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陸軍;1893年2月為了解決海軍經費問題,明治天皇拿出皇室開支充作軍費,各級官員捐出十分之一的俸祿建造艦船,民間捐款亦十分的積極和踴躍。

    可以說日本是以舉國之力與當時的中國作戰,押上全部身家進行豪賭,而且獲利豐厚,豐厚的戰爭賠款不僅讓日本成功建立金本位制,而且建立起了強大的陸海軍,成功成為亞洲一霸,擁有與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叫板的實力,不用再擔心像中國一樣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

    在日俄戰爭中,日本再次押上全部身家性命進行豪賭,儘管最終獲勝,但也損失慘重,連“軍神”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都死在戰場上,逼得乃木希典自己都要帶著棺材上戰場。

    日俄戰爭

    但日本獅子大開口的想法卻遭到了沙皇的拒絕。沙皇十分硬氣表示要錢沒有要命一條,不服氣接著幹,再加上日本自身戰爭潛力接近枯竭,不得不接受美國的調停。最終導致使得日本在日俄戰爭中顆粒無收,既沒有獲得戰爭賠款,也沒有從俄國手中奪取重要的土地,相比甲午戰爭簡直虧大發了。

    但好歹日本還是贏了俄國,依然獲得了不少利益,成功迫使俄國承認日本對北韓的佔領;接管了俄國在遠東地區的所有利益。

    此外,因為日俄戰爭的勝利,使得日本成功躋身世界列強之列,擁有參與瓜分世界的話語權,得以參與一戰分贓,參與國際聯盟的成立,成為國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國際地位空前提高,所獲得的政治利益是無法用金錢來形容的。

    多次豪賭的成功讓日本忘乎所以,但日本忘記了很重要的一個事實,就是無論是甲午戰爭中的中國也好,還是日俄戰爭中的沙俄也罷,這兩個國家看起來擁有非常強悍的軍事實力,迫使日本必須勒緊褲腰帶才能發動戰爭。

    但本質上這兩個國家實際上都已經爛到了骨子裡,統治階級腐敗無能、國內經濟落後、起義此起彼伏,日本能夠獲得勝利,除了賭博性質,實際上也帶有一定的必然性。

    但美國則不同,相比中俄,二戰前的美國雖然遭遇了大蕭條,但“羅斯福新政”讓美國開始逐漸擺脫大蕭條的困擾,經濟回到正軌,而且美國擁有發達的工業和教育,官僚體系相比之前的中俄也有質的提升,又建立了完善的動員機制,而且資源豐富,戰爭潛力強大無比。

    日本不知道嗎?實際上日本海空軍許多人都有留美經歷,他們非常清楚美國的工業實力和戰爭潛力,但日本已經是一個賭紅眼的賭徒,多次豪賭的勝利讓日本錯誤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和潛力,自以為能夠博得萬中無一的概率,卻在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軸心國

    4、盟友幫不上大忙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日為了進一步在歐、亞擴大侵略戰爭,於1940年9月在東京舉行談判,義大利隨後加入;9月27日三國在柏林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即《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通稱《三國軸心協定》,正式建立軍事同盟。

    但德國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在一戰結束後已經瓜分殆盡,在這些地區沒有勢力留存,更別說軍隊駐紮;而且對德國來說,德國的戰略重心在歐洲而不是亞洲,他與日本結盟的目的,就是希望日本能夠在亞洲和太平洋乃至印度洋地區拖住英國的海外軍隊以及美國,讓德國可以安心在歐洲對付英蘇等國。

    而且德國本身便不算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尤其缺乏石油、有色金屬等戰略物資,能夠給予日本的幫助實在有限,最多就是支援一些技術裝置,能做的只有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義大利

    而義大利此時已經盡顯豬隊友本色,儘管擁有過億人口、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殖民帝國、百萬大軍,裝備坦克、自行火炮和裝甲車輛1.7萬輛,飛機13371架,汽車84625輛,37毫米以上火炮7200門,268艘各類艦艇,但戰鬥力實在感人,很多時候不僅不能給予德國幫助,反而不斷在拖德國的後腿。

    用德軍的話來形容:如果義大利人保持中立,我們花10個師就能震懾他們;如果義大利人在敵對面,我們花5個師就能滅了他們;但是如果他們是我們的盟軍,我們要用20個師來保護他們。

    那些僕從國就更不用說。因此儘管德意日組成了軸心國,但盟友能夠給予的支援實在有限,而美國擁有像英、蘇這樣強大的盟友,日本怎麼看都不可能獲勝。

    5、日軍內部的海陸不和

    日軍內部海陸不和是歷史遺留問題,而這一問題隨著日本的不斷強大並沒有出現緩和,反而變得愈演愈烈,為了爭奪日本有限的資源互不相讓,在戰場上沒有基本的海陸配合,甚至連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都禁止通婚。

    此外,海陸兩軍各自研發了大量武器裝備,在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陸軍研發了52種飛機,海軍研發了112種;二戰前陸軍手中掌握的船舶總噸位竟然達到了210萬噸,而日本海軍的總噸位僅有150萬噸;陸軍有了自己的坦克,海軍也緊隨其後開發了各型“內火艇”,各類例子數不勝數。

    而這些武器裝備往往功能重合,而且更離譜的是零部件無法通用,甚至同樣的裝備擰螺絲的方向都是反的。

    而且當海陸軍各自陷入危機的時候,對方並沒有積極予以支援,反而坐在一旁看好戲:在日俄戰爭日本進攻旅順期間,日本陸軍不願向日本海軍求援,而日本海軍沒有施以援手;到淞滬抗戰期間,日本海軍陸戰隊被中國軍隊圍困危在旦夕,日本陸軍卻遲遲不肯援助;諾門坎戰役日本陸軍慘敗,日本海軍居然彈冠相慶。

    日本海陸不和已經嚴重到就算是天皇從中調停也已經無能為力的地步。

    海陸不和的狀況不僅導致了日本戰略目標在陸軍和海軍之間來回轉移,嚴重分散了有限的資源和戰力;而且導致日本本就匱乏的資源被極大浪費,用二戰結束後日本海軍參謀的話說就是“我們用了70%的力量同陸軍作戰,用了30%的力量和美國作戰”。

    海陸不和導致日本內部無法擰成一股繩,團結一致對美作戰,而美國卻能在開戰之後迅速進行全國動員,海陸軍協同作戰,成功發揮出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導致日本即便與美國展開戰爭,但最終只能吞下失敗的苦果。

    抗日戰爭

    6、兩線作戰

    在日本與美國爆發大戰之前,日本已經因為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深陷中國抗戰泥潭無法自拔,據統計最多的時候日本陸軍最高曾有94%被牽制在中國大陸。

    在日本陸軍沒有完全佔領中國、消滅中國軍民抵抗力量、成功消化侵佔中國成果的情況下,日本海軍便迫不及待發動了珍珠港事件,將美國拖入了太平洋戰爭。

    日本陸軍深陷中國大陸,而日本海軍又將美國拉下水,由此導致日本必須面臨兩線作戰的境地,加上日本海陸不和各自為政,導致日本寶貴的戰略儲備不得不一分為二,日本陸海軍各自的賬面資料都十分漂亮,但都缺乏足夠的戰略物資進行持久作戰。

    而且兩線作戰讓日本顧此失彼,沒有辦法握緊拳頭打人,即便日本被迫在中國大陸收縮兵力,發動對汪精衛等投降派的攻勢,建立大量偽軍政權,但日本陸軍始終無法脫開身去參與太平洋地區的戰爭,最終導致陸軍也好海軍也罷,很快都陷入被動的境地。

    反法西斯同盟

    7、中、英、蘇、美多線夾擊

    日本地處東亞,北面是蘇聯,西面是中國,東面跨過太平洋便是美國,而南面則是英、美、法等國的海外殖民地,幾乎都是日本地對國家。

    當時中國是親英美的蔣介石主政,而且日本已經侵略中國多年,犯下了滔天大罪,當時中日之間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蘇聯與日本的關係本就十分惡劣,蘇聯剛成立的時候日本就派兵參與西伯利亞干涉,在蘇聯的土地上燒殺搶掠,蘇聯對其恨之入骨,諾門坎戰役之後更是向遠東地區調集大軍,防範日本入侵,而且因為德國的關係,蘇聯也與英美等國走得很近;美英法等國更不用說,表面上明爭暗鬥,一碰到情況就是穿一條褲子的,而且他們始終將日本視為競爭對手。

    面對這種局面,就算是鐵血宰相俾斯麥在世都不一定玩得轉,而日本則非常“英明”得將這些國家全都得罪了個遍,再加上日本盟友的關係,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日本在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地區不得不以一國之力對抗中、英、蘇、美等國的多線夾擊,以彈丸之國對抗全世界,能贏才叫有鬼!

    日本投降

    所以說日本根本不可能贏得美國,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在之後的珊瑚海戰役、瓜島戰役、中途島戰役等一系列戰役中,日軍連連敗退,曾經擁有的海空軍優勢蕩然無存。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投放了兩枚超級武器原子彈後,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釋出詔書,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出自本人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823628672390398468/《日美恩仇錄——為什麼太平洋戰爭日本必敗無疑》

  • 7 # 葉飄刀

    有啊,日本敢嗎?

    偷襲珍珠港之後,日本沒有獲勝的可能嗎?有的,但日本敢做嗎?

    如何獲勝。

    日本全面從中國大陸撤軍,同時放棄偷襲珍珠港之後的進攻東南亞,將所有陸軍主力收縮在中國東北,然後進攻蘇聯。

    在當時的情況,蘇聯正和德國在莫斯科附近打生打死,日本的這個動作,蘇聯還能抽調耐寒師回援莫斯科嗎,被日德東西夾攻,蘇聯能擋住。

    至於中國內陸不用擔心,沒能力反攻東北,而且國共估計會先打起來。

    海戰,短時間內日本不會全面潰敗。

    一旦日德夾擊能滅亡了蘇聯,那麼歐洲大陸,德國將再無對手,可以放手進攻英國沒有後顧之憂,日本也可以再次征討東南亞。

    最終美國將面臨大西洋德國的潛艇狼群以及太平洋日本的航母艦隊,雙線壓迫,這個是唯一有可能打敗美國的方法。

    撤出在中國的所有陸軍主力,配合德國全力滅亡蘇聯,然後日德夾攻美國。

    但日本敢這麼做嗎?

  • 8 # 愛美食的山東大漢

    日本人認為的贏並不是戰勝美國全部,也不是拿下中途島和夏威夷,更不是進攻美國本土,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而是殲滅美國所有艦隊,讓美國無船可用,沒有能力干涉日本在遠東的行為,最後無奈確認日本當時的既得利益,這是日本的最終目標!!

    美日鬧翻起因是美國不承認日本當時在華既得利益,不准許,並以切斷鐵礦,石油,橡膠等基礎戰爭資源為要挾,逼日本退出中國,這要了日本的親命,沒有戰爭資源日本連3個月都堅持不了,所以日本要翻臉

    日本從甲午戰爭以來,到日俄戰爭,都不是以絕對勝利來贏得戰爭,而是用海戰來取得封鎖的勝利

    而海戰最重要的是戰艦,過去沒有分段式建造,只能塔式建造法的年代戰艦建造週期極長,戰艦一旦打光短時間不可能補充,海上生命線也就結束了,日本殲滅了北洋水師的結果就是可以從任何地方登陸來殲滅北韓的清軍,進而直接進攻北京。反過來日本海戰戰敗的結果就是北韓戰場上的日陸軍都是甕中之鱉,餓都能餓死他們!(就這樣李鴻章都不敢切斷對馬海峽的日軍補給線,實在是無奈戰艦太落後了!)

    日俄第一次海戰日本勝利後大連就成為孤島,陷落只是時間問題,而第二次海戰也就是對馬海峽,俄國被消滅全部艦隊後,雖然俄國國力依然強大但是戰艦無法段時間補充就失去戰爭主動性,但是!!因為陸上日軍拿海參崴和其他地區的俄陸軍毫無辦法,所以日本根本沒有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一絲賠款,沙皇的態度就是,雖然我沒戰艦不能進攻你,但是我1不賠款、2不割地,愛咋地咋滴,有本事你跟我玩陸戰,進攻我的堡壘爺弄不挺你!日本立馬慫,表示算了算了,我也不恨你了,結果導致日本雖然贏得了戰爭卻幾乎一無所獲的怪現象

    對於美國,日本的想法跟甲午海戰,日俄戰爭想法如出一轍,用一次偷襲消滅全部美國太平洋艦隊,第二次用大和武藏四艘超級戰列艦為首的超級艦隊進行史詩級別大決戰,殲滅從大西洋趕來的第二支艦隊--美國大西洋艦隊,美國瞬間失去所有艦隊,短時間無法補充,沒有能力干涉遠東日本的任何行為,美國除了預設只能和談,承認日本在華既得利益,甚至得到菲律賓,印尼等新既得利益穩定下來,這是日本的終極目標!這才是日本的真正勝利!

    這計劃幾乎成功了,沒想到遇到美國這種開了掛,暴兵暴船暴飛機的怪物BUG國家……

    其實我想說,自從美國潛艇極為成功的殲滅日本運輸船開始,日本就不可避免的失敗了,即便美國打輸了中途島,太平洋,大西洋艦隊全滅,但是面對比德國潛艇凶殘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美國潛艇,日本跟被孤立的英國有什麼區別?沒有石油的大和武藏能跑多遠??別說軍艦,日本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後連糧食都不夠吃了!美國潛艇部隊真是摁著日本運輸船的臉在沙地上很命的搓呀!!!

  • 9 # 俞遠通

    歷史已經過去,事實不會改變。小編所問,也可以假設一下,假設是,日本吞併中國東北三省後,把這裡當做能源後方,與蘇聯簽定互不侵犯協定,必要時向蘇方讓些利,在這個方向採取守勢。牢牢控制北韓半島,保持能源通道暢通。在東亞的胃口別太大,不再進攻中國內地,與蔣介石集團隔關而治,放任共產黨發展,與國民黨打內戰,使中國不能顧及東北的事情。把主要精力,用在南亞方面,斬斷美國和中國的聯絡,孤立中國。說服希特勒,不進攻蘇聯,歐洲的利益,也可以給蘇聯讓一些。日本和德國兩強聯手,在把南亞和歐洲的事情,基本擺平後,再把美國這塊肥肉分吃掉。以上茶餘閒言,聊博一笑!

  • 10 # 愚民可欺

    放棄侵略中國,與中國蘇聯德國義大利土耳其建立同盟,便可以稱霸世界,這麼做,歐亞大陸直接平推,英國也能迅速佔領,美國又怎麼面對德,意,日,中,蘇,土的包圍呢?

  • 11 # 鐵錘隊長

    如果戰爭那樣發展下去的話,美中國人將在日本及歐洲都投放原子彈以示威並告訴軸心國,新的戰爭法則開始了,(核戰爭)那麼或許我們現在都還處在核子冬天的時候。

  • 12 # 不知道叫啥子3

    如果說二戰德國曾經差一點兒就摸到勝利女神的裙角,如果操作再極限一點,還有三成勝算的話,日本那就是真的必死無疑…

    可以這麼說,日本從珍珠港開始(甚至從1938—39年中國戰場陷入僵局之後)就註定只能是失敗者,無非是輸多輸少的問題,之後日本選擇一步步把自己的底褲都壓上,最終成功輸掉…

    德三以大陸戰略為核心,試圖構建的是一個歐洲大陸帝國,並且他們離成功只差最後一步:推倒蘇聯…

    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所以一旦成功,戰略構建完成,即使是美國也不敢輕易強行登陸進攻整個歐洲。這個戰略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實際操作中,只要在巴巴羅薩的同時進行總動員,加強機械化力量,做好充分的準備,是有可能打贏莫斯科、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三個關鍵節點,剷除蘇聯威脅,獲得油田…

    然後就可以和美國隔洋相望了。

    這個可能性雖然也很小,但至少是有可能的…

    但日本…

    日本的戰略環境本來就要差得多,再加上智商欠費,所以從三十年代就已經輸定了。

    首先亞洲和歐洲不同。德國面對的是一幫零碎的獨立國家。即使是以法國這種“強國”來看,戰略縱深也是硬傷。也就是確實可以一波推掉,等到巴巴羅薩的時候,德國已經坐擁三分之二的歐洲,不管從哪個角度都是世界頂級強國的架子了。

    但日本面臨的是什麼?最弱的是中國!

    當時中國雖然工業不行,但人口是真無敵,而且面積遼闊,一旦全面開戰,必然是慘烈至極的長期戰爭。

    所以我非常同意蔣百里當年提出的:不怕鯨吞,只怕蠶食。

    一旦日本有足夠的耐心,像對東三省那樣慢慢滲透和控制,在國內當時的局勢下,是真的危險。但反而全面戰爭是對中國更好的選擇,一下子就全國一致對外了,就是用命堆,也能拖垮日本這個小豆丁。

    而放眼再看其他地方,全是英美法的殖民地,日本要擴張,必然要惹毛這些當時的強國。

    但日本有這個本事麼?

    沒有!

    別看日本一度成為世界第一海軍,但其實是個花架子,而這個第一的名頭,也衝昏了他們那容量本來就不大的腦子。

    薩達姆屯了一堆飛機坦克,打起來怎麼樣呢?

    雖然日本當時的情況確實比老薩好一些,但本質是一樣的。

    這種砸鍋賣鐵屯出來的軍備,沒有強大的後備生產補充能力,就是一波的料,平時還能秀一秀資料,可真開戰了,一旦遇到比較強的對手鐵了心跟你玩,只要別人底子夠厚,完蛋不過是遲早的事。

    你就紙面上那點兒家當,人家以十倍優勢平推過來,玩個幾把的戰術啊!何況日本的戰術也很呆板,憑武器優勢和基層素質欺負一下當時的中國還行,跟全員最差半自動的老美怎麼玩?

    不過有一點是對的,就算珍珠港日本不先動手,也是等死。美國絕不會放任日本成長,畢竟包括中國在內,當時都是老美眼裡的肉,豈容別人染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理財小白,轉變成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