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開門見山直接說結果:個人認為不沒有可能的。一個時代或者一個王朝的成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都達到或者說共同作用的結果。苻堅透過政變上臺,有王猛的輔佐下修內政,滅敵國;平燕定蜀、滅代吞涼以雄霸天下之姿橫掃諸國一統北方。這種大勢、運氣不是什麼時候都具備的,此消彼長之下只要錯過了別的勢力會很快成長起來。苻堅一統北國的歷史背景

    應該說苻堅的運氣不錯,他的上位後消除國內矛盾後目光轉向外敵的時間和周邊諸國的內亂或者說暫時衰落的時間基本吻合。所以說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公元357年,在前秦都城長安上演了一場異常順利的宮廷政變。暴君苻生斬殺。20歲的苻堅稱帝,前秦王朝迎來了它短暫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

    前秦國內胡漢雜居,彼此之間的矛盾很深。況且當年剛剛發生了蝗災,顆粒無收。苻堅開倉放糧,皇后親自織布帶動生產。任用漢族官吏,開設學校。剷除氐族豪強,緩和社會矛盾。平定叛亂,發展生產。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前秦國力強大開始把目光投向周邊的諸國。這是前秦統一北方的內因。

    外因是各國都存在問題:

    後燕:末代國君昏聵無能,宗室大將慕容恪去世;戰神慕容垂早就被他們逼到前秦一方。所以王猛率領軍隊經過壺關、晉陽和鄴城三次戰鬥一舉滅國。(注意慕容垂,就是前燕對他不重視才導致亡國。)

    代國:北魏的前身,內亂。拓跋寔君發動政變,殺死父親和弟弟妄圖自立代王。前秦趁機北伐,代國亡。

    前涼:純屬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誰讓前涼悼公張天賜冷落了前秦的公主,這是上杆這給前秦藉口。

    所以你看歷史給了苻堅的前秦多好的機會,前秦因時因勢因運氣而起。很快建立起橫跨西域到北韓的大帝國。

    再看淝水之戰後

    首先說明的是前秦在消滅諸侯的時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並不是前秦真的有碾壓對方的實力,只是時機掌握的好。這幫人雖然暫時屈服於前秦的統治,但是並沒有被前秦消化磨合掉。

    臨時的壓制只會讓將來反抗越來越強烈。如果此時前秦能夠安心的經過數十年的笑話磨合,那統一中國的未必不是這個大秦帝國。但是苻堅的剛愎自用,況且周邊一堆野心家都在附和著要求南征東晉。結果在路上野心家都有自保的實力,戰敗後前秦實力下降。此消彼長之下,苻堅實力大減以後再也無法壓制這些人。

    比如慕容垂在前燕不受待見,所以被迫逃亡前秦。現在前秦戰敗,前燕已滅,正式慕容垂的復國時機。如果在戰敗後,苻堅能下決心迅速殺掉這批諸侯也許前秦還能緩過來也未可知。但是他的婦人之仁導致慕容垂、姚萇、拓跋珪等人紛紛如同虎進深山,龍入大海一樣回到了自己部族。

    此時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前秦一方,雖然前秦的人還是那些人。但是心氣、時運都不在他們這一邊了。本來嘛,前秦以氐族這麼小的人口基數建立這麼龐大的帝國不知道珍惜還真以為身負天命啊?結果慕容垂後燕復國,拓跋珪代國復國,姚萇殺死苻堅依然堅持用大秦的國號,仇池楊氏依然復國,龐大的前秦似乎就從來沒有存在過。

    小結:

    所以說對於人口基數很少的氐族建立的前秦能一統北方,就應該好好珍惜。充分消化吸收後在滅晉,然而就像那句話“天與不取,必受其咎”,前秦為它的衝動付出了亡國的代價。淝水之戰苻堅也沒死,但是僅僅在兩年後就被信任的姚萇殺死。所以說時也運也命也,老天和諸侯再也不會給前秦第二次機會,前秦再也不會有翻盤的機會。

  • 2 # 歷史淘沙

    淝水之戰發生在公元383年,苻堅被殺是在公元385年,所以苻堅在淝水之戰發生後並沒有被殺。

    即使苻堅能再活十年也不會再次統一北方,淝水之戰敗逃之後,苻堅回到長安以後,苻堅是一個錯誤接著一個錯誤的犯。先是放慕容垂回到了前燕故地,緊接著慕容垂就開始反前秦,建立了後燕。河東的慕容氏聞聽慕容垂造反,也蠢蠢欲動,苻堅派姚萇前去鎮壓,結果被打敗,苻堅下旨處死領兵將領,姚萇怕死就逃回了羌人所在地自立為王。

    就這樣由於苻堅的錯誤指揮,短短兩年之內前秦就已經四分五裂,先後湧現出眾多割據政權。在長安被圍時,苻堅不但不堅守長安,反而聽信術士之言西出長安就可以轉危為安,結果不但長安沒保住,自己也被後秦捉住,最後被縊身亡。

    所以說苻堅再多活多少年都沒用,因為王猛已死,苻堅根本玩不轉。

  • 3 # 水嘯天

    我覺得沒有。

    第一,前秦雖然在符堅的帶領下致力於發展農業和教育,使前秦走向了和平盛世的道路,但前秦由於地域原因年年有叛亂。國庫不是很富裕,一次敗仗之後國庫就精光了,就得好幾年的修養生息。

    第二,符堅有婦人之仁,對待敵人不夠殺伐果斷,留下了很多後患,在他兵敗之際,慕容衝,姚萇等人起兵反叛,他好不容易統一的北方前秦國也四分五裂,他必須先解決內患,又得好幾年平叛亂。

  • 4 # 歷史即現在

    符堅兵敗返回長安後,也想東山再起,可是當時前秦內部四分五裂,各部族紛紛反叛。即使符堅不死也只是有心殺敵,無力迴天。

    王猛已死,後繼無人。

    符堅與王猛一見如故。可以說沒有王猛就沒有符堅的成就。王猛用自己的才學智慧,一心一意的輔佐符堅。大力推行新政,進行改革。

    軍政大事一肩挑,廢寢忘食,勞心費力。可是王猛畢竟比符堅大了十幾歲,在加上心力交瘁,心神耗費。死在了前面。

    當時朝堂之上也就只有王猛能夠勸說住符堅。王猛一死,後面的群臣沒有人能夠完美的接替王猛。前秦失去了最強大的智囊。

    盲目自信,不斷擴張,驕傲自滿。

    符堅的國內改革初見成效後,變熱衷於征伐,不斷兼併。

    先是攻滅前燕,接著出兵西拓,佔領蜀地。滅掉前涼,北取代國。版圖不斷擴大,北方全部統一,符堅漸漸驕傲起來。

    自認為功績無人能比,對於政事漸漸懈怠,奢侈之心漸起。就是因為這種盲目的自信,才有了吞併東晉的想法。

    忽視內部矛盾。

    苻堅即位時,前秦社會一派混亂。關中本來是各民族雜居的地區,民族仇殺此起彼伏。矛盾不斷。

    符堅利用武力強行吞併統一後,沒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只是將豪強大族遷往都城。

    對於前秦的征服,各少數民族本就怨恨,只是畏懼前秦兵力強大,暫時隱忍。

    可以說,前秦表面上統一了北方,看起來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可是內部矛盾重重,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符堅卻嚴重低估了這一大隱患。

    一旦有風吹草動,國家變動,瞬間可以土崩瓦解。肥水兵敗,這些鮮卑、羌等部族酋豪果然起兵反叛。

    婦人之仁,不夠果決。

    符堅可稱的上一代明君,可是是人都有弱點,符堅也不例外。但這個弱點更致命:婦人之仁,埋藏禍根。

    汝南公苻騰謀反被殺,當時王猛以苻生諸弟尚有五人,建議苻堅除去五人,否則終會為患,然而苻堅不聽。結果後來其餘之人果然反叛。

    公元378年(建元十四年),鎮守洛陽的北海公苻重謀反,不過很快就因苻重長史呂光忠於苻堅而被平定,苻重獲赦而返回府第。至公元380年(建元十六年),苻堅卻再度命苻重為鎮北大將軍,駐鎮薊(今北京)

    後來行唐公苻洛反叛,符重卻不思悔改,與之勾結,裡應外合謀反。最終出兵平叛,才將其剿滅

    前燕慕容垂來降,符堅未有絲毫戒備,對其推心置腹,委以重任。結果慕容垂逃回燕地, 起兵自立,背棄了符堅。

    一味地施行寬容,該罰的不罰,該滅的不滅。浪費了國家的財力人力,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逃回去的符堅面臨的是眾叛親離,四面楚歌。鮮卑,羌族等揭竿而起。自己真正的親信和力量已經所剩無幾,加之以往積累的矛盾,已經大勢已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娛樂圈頂級顏值的男女明星有哪些?(不一定非要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