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天歸零
-
2 # 無名草2020
你若有緣讀《法華經》,就只知道佛
度眾生唯一乘法,無二也無三,都以
大乘法度眾生,無有餘乘可取滅度。
佛講諸法平等,就不會有分別。時空
都無三際(過去、現在、未來),怎麼會
分出個原始佛教和大乖人佛教呢?
起分別,都是眾生知見。
-
3 # 鵬哥在海南
我來理解佛學是有生命力的,有發展的。越往後就越方便大眾,越顯其慈悲。佛學廣大龐雜,其根本都是為了解脫眾生的痛苦。
-
4 # 一禪佛法
據說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時,有許多信徒。佛陀因人設教,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傳教方法,而弟子們又各有不同的理解和發揮。他滅度後,佛教逐漸分成不同的宗派,主要有“大乘”和“小乘”兩大派。
唸佛“大乘”是梵文“摩訶衍那”的意譯。“摩訶”是“大”的意思,“衍那”是“乘載”(如車、船)或“道路”的意思。大乘佛教自稱能運載無數眾生從生死大河的此岸,到達菩提涅槃的彼岸,成就佛果。主要經典有《般若經》、《維摩經》、《大般涅槃經》、《法華經》、《華嚴經》、《無量壽經》等。
大乘佛教在印度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一、初期,約一世紀至五世紀,以宣揚“假有性空”的理論為主,逐步形成由龍樹、提婆創始的中觀學派。二、中期,約五世紀至六世紀,以闡發“萬法唯識”的佛經為主,從而形成由無著、世親開創的瑜伽行派。三、後期,約七世紀至是十三世紀,義學日益衰微,密教起而代之,以至在印度本土絕跡。從印度傳出的大乘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北韓、日本等國,屬於北傳佛教。
橫三世佛(大乘)“小乘”是梵文“希那衍那”的意譯。大乘佛教興起後,貶稱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為“小乘”。後學術界沿用這一名詞,不再含褒貶之義。主要經典有《阿含經》等。小乘佛教也曾在中國流行過,到了隋唐逐漸衰落。現在小乘主要流傳於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高棉等國,屬於南傳佛教。
馬尼拉上演的《佛陀傳》(小乘)大乘和小乘的主要區別是:大乘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佛,小乘則視釋迦牟尼為教主。大乘強調不僅要解脫自身,而且要解脫一切生靈,使眾生都成佛,自己才能成佛;小乘則主張只要斷除自己的一切煩惱,超脫於生死之外,就能成為“阿羅漢”。大乘倡導以“六度”為內容的菩薩行,小乘則著眼於“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養。
大乘和小乘的教義雖然有所差異,但卻是佛教一根藤上的兩隻瓜,都是對釋迦牟尼學說的繼承和宏揚。
榮枯-無常作者最新文章今天,是這個杭州人去世十週年的日子林和靖:沒有他,孤山就是西湖邊的一座土堆139年前的今天,這位西湖邊的出家人降生相關文章佛教:遇到“小人”,心裡默唸這3句話,即刻化解!問:您信仰什麼?南懷瑾:我信仰睡覺(看似戲言,實為高見)宇宙中的生命有四種食:段食、觸食、思食、識食佛教:“唸經不如唸咒,唸咒不如唸佛”,如何理解?
回覆列表
謝邀。所謂原始佛教,也就是釋迦文佛住世時,名正法時代,是以阿含時八正道,四聖諦緣起起修,證悟四果阿羅漢,此名小乘。而佛傳眾法分別以:聲聞、緣覺、阿羅漢、菩薩、佛等五種根性,隨至相法時代的到來,由佛的弟子迦葉尊者、阿難尊者、文殊菩薩等初次眾弟子集會,其中,無著與世親菩薩,直至龍樹菩薩等四次集會,成功的推崇了大乘佛教,教義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名佛教",法以六度萬行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行持菩薩道,普度眾生為澤潤,此名大乘,然,沒有小乘,便沒有大乘,本無分別,根性不同之別。以上略言,供考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