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提拉迷蘇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三大飲食節之一,日期是陰曆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又叫做端五、端節、午日、重午、重五、地臘、中天、艾節等,而“午”和“五”相通。

    令我記憶深刻是端午傳統分別有:

    其一,做田艾餅,一般俗稱田艾籺。我們首先會採摘田艾草回來,用它加糖煮水,接著和米粉搓成皮,然後包上白糖粒、花生、椰絲、芝麻、肥肉條,做成甜味的田艾籺,香味的田艾籺則包上鮮活蝦仁、鮮蔥、蘿蔔絲、肥肉條、芝麻、花生,基本上你喜歡什麼口味,就包什麼口味,這個不強求。形狀有好幾種,準備木鑿的餅模子,有的做成杯口大圓形的,有的做成桃子形的,有的做成碗口大半月形的,如果沒餅模子,就只有自己隨便捏個餅形了,然後再用新鮮的樹菠蘿葉子做墊,再放在圓形隔層鋁製墊子上,然後放進炒菜用的大鐵鍋,隔水用武火蒸熟,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炊篩,連續疊幾層都行。

    其二,包粽子。材料也比較簡單,就是一些白糯米,包上一些肉條、花生,或紅豆、芝麻,一般上也是隔水蒸煮,吃起來會感覺香嫩可口。

    其三,宰雞祭祀。進行祭祀活動,一般上就是進廟去拜祭一下祖宗,也有人去江邊祭拜的,所以有時候路過江邊,看到地上有些祭祀東西,也就見怪不怪了。

    其四,摘葉泡水洗澡。家鄉有些人會摘一些竹葉或艾葉,泡水洗澡,代表去除身上的厄運,從而迎接好運的到來。

    其五,賽龍舟。這基本上是端午節最為隆重的活動了,村子裡的人會約定出賽人數,約定在什麼江,比賽誰村子的龍舟劃得最快。在老一輩看來,劃得最快的,代表來年風調雨順的好運會降臨在他們村子裡。其中龍舟上還有除了劃舟人員之外,還有一個打鼓人員,會打出巨大的鼓聲,會有種心頭盪漾的感覺。

  • 2 # 謝海東信陽茶

    端午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在我們的老家是早上吃雞蛋,鹹鴨蛋,油條,糖糕。人門回在門的兩邊插上艾草,艾草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然後再這一天家裡的老人們還會去竹園撿新鮮的竹葉,回來煮煮後用來包粽子,端午節每家都會包粽子,而且還包很多,記得小時候包一次粽子可以吃好幾天。

    再我們老家端午節還要燒些紙錢,祭師一下先人。

    當然端午節家家戶戶還會做很多好吃,來歡度節日!

  • 3 # 檻外發言人

    我的家鄉天水三陽川,人稱西北小江南!這裡四季分明,風景如畫,人傑地靈。

    端午節在家鄉是個重要節日!小時候端午節這天,奶奶便將自己私藏的五彩線,搓成漂亮的線繩,給我們每個孫子手上帶一個(男左女右)(家鄉叫手kuan四聲),女孩子腳上也帶一個。奶奶講是防止蛇蟲咬我們。

    端午節這天,大清早小朋友們相約去樹林裡折柳枝,然後一人用柳枝編一柳枝帽戴上,據奶奶說,端午這天戴柳枝帽之後,整個夏天就不會中暑。其餘的柳枝就別再自家大門額頭上,據說是辟邪!

    中午時分,媽媽將用今年新麥子麵粉做成的鍋盔端上來讓全家人品嚐,味道又鮮又美!吃完媽媽的鍋盔,然後跑到奶奶家看姑姑的新女婿,老家端午節新女婿要拿四色禮拜節(新麥鍋盔,糯米粽子,燕麥甜醅,五花大肉)。這四樣東西,除了大肉外,其餘三樣都要親家母親自做的。奶奶對我們說:這天要抹雄黃的,你媽媽給你們抹了沒有?我們幾個孫子回答:媽媽讓奶奶給我們抹。然後奶奶給我們每個孫子邊抹雄黃邊問我們小姑父長的怎麼樣?我們異口同聲說小姑父嘴大。奶奶說:小聲點,嘴大吃四方!姑姑早羞得不知跑哪兒去了!奶奶又說:等會我給你們弄甜醅和粽子吃。

    小姑父不失時機的給我們每個小孩一人一個見面紅包。我們拿到紅包趕緊跑到沒人的地方拆開看小姑父給我們多少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活著》不能理解一個人可以不幸到如此地步,在苦根死的時候,富貴還有活著的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