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盧姐在農村

    我70後。曾經在外打工有十幾年。沒結婚之前在北京的商店裡賣過貨,那個時候一個月才300塊錢。在打工的同時,每時每刻都想念著自己的家鄉,想念著自己的父母。後來經人介紹,在農村家裡找的物件。等到孩子稍大一點兒,又出去打工。在煙臺,威海待了好幾年。在打工的過程中,每時每刻都想著多掙點兒錢,回老家生活。咱地地道的農民在城市裡是沒有容身之地的。 只能趁著年輕流點汗水,掙點兒辛苦錢。

    分析分析我們村兒在外打工的那些人。有的混的比較好的一部分。自己本身會點兒技術,或者在外承包一些工地上的活兒。收入比較高一點兒,在外面買了房子,娶媳婦,生孩子,在外面安了新家。但是大多數,每年過春節,就是再忙再累,再擁擠也要回農村的老家過初一。說明了還是把農村當家,把老家當做真正的家。

    我們村還有一部分人。以前在農村走出去。現在混得很好。有車有房有公司是大款。 但是現在都在我們縣城買好房子,或者回老家蓋上一棟別墅。等到年齡大了,回來生活。 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還是把老家當家,把農村當家。

    個人認為。在外地打工或者工作久了。也不會把外地當家。作為農民。最終是要回老家的。老家的一草一木都是親切的,溫暖的。

  • 2 # 夢維工場

    福建福州上完大學之後,就留在了這個城市,工作了五年,面對這座城市依舊感覺自己是一根漂浮的野草。

    在畢業的前兩年,認為理想和工作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收穫,可事實是一步一個腳印遠遠趕不上物價水平的飛漲,勤勤懇懇遇到不上道的公司也只能遺憾離職。遠方的理想終究因為生活裡的磕磕絆絆而磨損。

    在這個第五年,偶爾節假日回家。漸漸開始思考,在家鄉這個安逸的小鎮,或許可以找一份和父輩一樣的工作,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和發小相聚在一起,這種平凡的生活是否更加溫暖。

    那麼我可以回去嘛?和最親切的人過平凡的生活?

    可是,在福州這座城市所有的掙扎和努力就這麼放棄了嘛?還能不能再努力一會呢?

    偶爾,電話裡和媽媽嘮叨:生活究竟是什麼?

    媽媽總是哈哈一笑:我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我經歷的只是我的生活,對於你的生活究竟是什麼,你自己去找答案呀~

  • 3 # 勾機阿鋒

    遊子就好像是風箏,家永遠拽住那根線!我這這頭,你在哪一頭!無論自己飛多高多遠,故鄉始終是遊子的牽掛,是遊子永遠割捨不斷的根!

  • 4 # 老河馬

    在外打工久了,有一種回不去的感覺。

    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家鄉變化太大了。

    就拿我說吧,一個普通打工仔,在外地打工一年,坐火車回到老家。你猜怎麼著。

    我找不到我們村的位置了,我媽指著一片地基說:就這了。

    城市化太快了,自己曾經住到長大的小村村都扒的土生土長的人都認不出來了。哪還有什麼思鄉的情呢?完全找不到小時候的感覺吶。

    收入吧

    有句話說的好呀!他鄉裝不下靈魂,家鄉容不下肉身。

    老家一個月1千到2千那點工資夠幹啥?每天日子緊巴巴的過,甚至連媳婦都娶不起。別說現在哪還有一兩千的工資,現在一兩千的工資照樣有的。

    在外地賺的的確比本地多的多。要是本地賺的多,誰還願意背井離鄉呢?

    小時候最喜歡的是夏天,因為可以去河邊玩耍倆月。

    長大後最喜歡冬天,因為可以回家了。

    吹牛的多吧。

    每年回老家,免不了,聽發小,或者常年不見的酒肉朋友,吹牛,今年提了什麼車,這陣子買了什麼什麼房。完全就聊不了,除了吹牛攀比,完全沒有曾經一起玩耍的味兒了。這跟外出的飯局有什麼區別,沒區別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嘴上經常“開車”但真要發生點什麼又不可能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