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樹梨花圧海棠

    倭寇分為真倭和假倭,當時日本處於戰國時代,失意的大名,武士,浪人到中國劫掠,這些是真倭,戰鬥力比較高;明朝因為禁止海外貿易,但是海上貿易收益比較高,就有了私人海外貿易,慢慢的就形成了海上貿易集團(也稱海盜),特別是到嘉靖年間因為寧波爭供事件,下令嚴禁造大船,違禁船隻全部銷燬,規定自後沿海軍民,私下貿易,全村連坐,後面更是片舟不得下海,沿海內遷,導致更多的人加入了大型的貿易集團,這些集團就是假倭,比較有名的有汪直,徐海等,後面透過戚繼光俞大猷等將領帶兵打敗了這些集團,基本上蕩平了倭寇,隆慶元年又開放了海禁,沿海居民又能夠自己討生活,沒必要去過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了,還有就是日本國內逐漸平穩下來,所以倭寇活動也就越來越少了;後面萬曆北韓戰爭也跟倭亂有一定的關係,覺得明軍戰鬥力太差,以至於豐臣秀吉誤判了明軍的實力

  • 2 # 書華36

    明朝中後期的倭寇猖獗,有各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日本處在所謂戰國階段,日本國內攻伐不斷,被打敗者無處安生,被迫到中國沿海謀生討生活。而大明朝基於海防及國家安全考慮,又採取了全面的禁海措施。不僅來中國的日本人沒有生計,中國沿海的漁民也失去了生計。這些人迫於生計,便幹起了搶掠、殺人越貨的勾當,在近百年的時間裡,倭寇橫行,一直危害著中國百姓及海防安全,朝庭便下大力氣圍剿倭寇。

    倭寇中既有日本人,更多的是華人。嘉靖朝的倭寇首領是中國安徽州的汪直、徐海等人,在日本建有基地,大肆走私,建立私人武裝,武裝走私,殺人越貨。

    嘉靖皇帝委派胡宗憲為閩浙總督,專事抗倭。手下謀士為大名鼎鼎的徐渭徐文長,大將為戚繼光和俞大猷等。這是當時抗倭的絕配,採取剿撫兩手,以剿為主,基本上滅了沿海的大股倭寇。

    到了隆慶朝,大明開放海禁,沿海漁民又有了生計,中國本土倭寇越來越少。同時日本進入了戰國後期,豐臣秀吉等大軍閥掌握了政權,日本戰亂基本結束,產自日本的倭寇也越來越少了,倭寇基本絕跡。少數倭寇淪為海盜,已翻不起大浪。

    由此可以看出,倭寇的消失是各方面原因促成的。首先是戚繼光俞大猷等的剿滅,這是前題。倭寇當時太猖獗,經常攻城掠地,甚至打到了內陸南直隸的南京,令朝野震動。不給予強大的軍事打擊,國無寧日,老百姓必陷於動亂。由於日本國戰亂基本結束,又加上大明朝開放海禁,從根本上沒有了產生倭寇的土壤。

    由此看,倭寇的滅絕,軍事打擊是斬草,國家政策才是除根。

  • 3 # 歷史守望者

    應該說明後期的倭患是在戚繼光等人的努力以及“隆慶開關”的共同作用下才消失的。在“隆慶開關”前的嘉靖時期倭患尤為嚴重,這時期的倭患主要是靠戚繼光等抗倭名將來消除的,倭寇在戚繼光抗倭期間受到了重創,這是後來倭患逐漸消失的一個原因。

    明朝時期倭患盛行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是當時日本處於戰亂時期,日本國內戰敗的人士以及浪人和商人等在國內一些官僚階級的支援下前往明朝東部沿海掠奪侵擾;其二是明朝實行的海禁政策導致限制民間進行海上貿易,這樣一來沿海地區的商人等階級不能從海上貿易獲利,於是與日本來的倭寇勾結為患,導致倭患更加嚴重。

    “隆慶開關”對於消除倭患也是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隆慶開關”後,允許民間私人進行海上貿易,原先的大部分“倭寇”可以“轉寇為商”,透過海上貿易獲得收益。此外,“隆慶開關”後的海上貿易是受各參與方政府支援的,所以各方政府會一起維持海上貿易的順利進行,也就是說會治理海盜等影響貿易的因素,所以說“隆慶開關”對消除倭患意義不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老了,誰來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