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叔影視鋪子

    ●《觀滄海》這首詩中。我印象最深的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談到這首詩,就不得不說他的創作背景。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觀滄海》是後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行軍到海邊,途經碣石山,登山觀海,一時興起所作。作為三國時期的一代梟雄,時至今日人們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無論作何評價,都不能否認他的宏圖遠謀和雄心壯志。這首詩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海吞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同時借用描繪河山的雄偉壯麗,表達了詩人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和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抱負。

    ●之所以喜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是因為這兩句既表現了大海的廣闊包容,也表現了詩人氣吞山河的豪邁情懷。日月星辰皆出滄海,這樣的氣度、這樣的胸懷怎能不激起人們心底最深處的宏大的抱負和志向。就此詩而言,不僅是作者“霸氣外露”的彰顯,更是一首激勵士氣的戰歌。歷代文人曾點評此詩。

    1、唐朝史學家吳兢《樂府古題要解》:東臨碣石,見滄海之廣,日月出入其中。

    2、張玉榖《古詩賞析》:此志在容納,而以海自比也。

    3、清代詩人沈德潛: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指的就是《步出夏門行·觀滄海》這類作品。這裡的“霸氣”當然是譏評,但如果將“霸氣”理解為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那麼,《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就是一首極具感染力的文學藝術作品。

    ●最後,我們共同欣賞一下全詩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2 # 詩詞黃岡吟

    曹操是東漢末年,三國演義中的風流人物,他的故事,可以說是無人不曉,無人不知,是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物件。人們都知道他不僅是位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而且還被後世都公認的一代梟雄。

    刻石觀海這個地方,屬今河北昌黎北,秦始皇三十二年,漢武帝元封元年,兩位黃帝都曾經到過此處,刻石觀海處有記載。

    後來, 曹操在一次戰鬥中得勝歸來,在此寫下了《觀滄海》這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篇,可以說是:氣吞山河,情牽九霄,意境開闊,動中有靜,句句寫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奔放,思想含蓄,蕩氣迴腸的山水詩,也可以說《觀滄海》是我們寫山水詩的鼻祖,它借山水的氣勢恢弘,歌以詠志,把人與自然融為一體,既豪邁,又慷慨,給人啟發。

    《觀滄海》,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應該在"觀"字上: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透過"觀",來描寫景,透過景來描寫胸懷。透過動與靜、遠與近、大與小、山與水、天與地等的組合,以點帶面,以物易物,以景換景,最後達到以物言志的目的。

    可以說:曹操建安七子們,繼承了、發展了楚辭,開創了以建安風骨為代表的詩篇,為後世詩歌樹立了標杆和絕唱。

    藉此機會,我寫了一首五律詩•詠曹操,與大家共勉!

    五律•詠曹操

    作者/王建軍

    東漢末曹操,

    干戈識敵眾。

    三君曹黨建,

    七子建安躬。

    聚會築三臺,

    流傳邯城中。

    群雄非葬漢,

    亂世出梟雄。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理髮能夠直接影響人的心情,大家有沒有心儀的理髮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