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修美食

    《坂道上的阿波羅》 靠音樂撐起的一部神番,

    故事可以分為幾個方面理解。青春線,場景學校,故事的開始,男主西見薰,一個寄人籬下的少爺,也許因為自尊心,在遠方親戚的家裡過的小心翼翼,對周圍的環境適應能力很差,常常會因為壓力讓自己嘔吐,就會逃避到學校的天台去,只有那個地方才讓他覺得能自由呼吸。然而,就這一片小小的寧靜也被人侵佔了,川渕千太郎,同學眼中的小混混,打架,逃課都少不了他。兩個性格迥異的少年,卻因為音樂走到了一起,成為知己。慢慢的,燻也瞭解到,這個外表放蕩不羈的少年,也有著令人暖心的一面。因為音樂的牽引下,唱片店的老闆,班長律子,淳一,百合香,形成了這個以爵士樂為中心的小團體。每天放學後,安靜的午後,唱片店的地下室裡,一段看似悠長又安逸的時光……當然,這樣的青春,又會讓人覺得少點什麼,然後,就會自然而然的出現情感線…

    情感線,首先,律子,唱片店老闆的女兒,班長,千太郎的青梅竹馬,也是連線在兩位男主的紐帶,也就會有老掉牙的情節,男一喜歡女一,女一喜歡男二,加上後面出現的百合香以及淳一,又變成了,男二喜歡女二,女二喜歡男三的,看似複雜又可以想象的多角戀愛關係。和許多校園戀愛一樣,有人懵懂,有人陷入苦戀,也有人身不由己。但又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幾段感情的發展,也會給你帶來一些期待之外的小驚喜。如富家少爺衝破內心禁錮,勇於表白心儀女子的場面(強吻的場面,真的是有種和女主一樣的驚詫,少爺怎麼轉性了呢),百里香那場送別的場景,也會讓觀眾覺得心中有種如釋重負的感動,最後的結局,也會讓你有種,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的感覺……

    音樂及時代背景,全篇是一種以音樂為媒貫穿整個劇集(雙男主的情節,這樣形容有點……但不知道為什麼腦海中就是揮之不去的音樂為媒,哈哈)。爵士樂,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南部路易斯安娜州的一個亞熱帶城市,新奧爾良(NewOrleans Jazz),原來新奧爾良不止烤雞翅哈 。1945年美軍登陸日本,美國文化席捲日本全島,其中就包括爵士樂。劇中以1968年為背景,是爵士樂在日本消逝的一年,也是東京學生運動的一年。音樂是主線,學運是隱線。在劇中有幾句類似地下工作者的談話,含糊不清的解釋,引人深入故事的背後(我也是看了幾次不明白,去求助了搜尋引擎大神之後才明白),這個看似簡單的校園愛情故事,也有一個沉重的社會背景。

    關於名字,坂道上的阿波羅,坂道,通往學校路上的一條長長的斜坡,曾經是燻覺得壓抑的一條路,每天要爬坡才能到學校,這段長長的路,讓他覺得很累,也像他的顛沛流離生活,看不到頭,找不到方向。一說到阿波羅,就會想到那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也預示了故事的結局,男女主角的愛情無疾而終……

    看這部動漫,是一個非常偶然的偶然,應該是14年,一個非常非常劇荒的時期,說實話,這個片子的畫風不是我的風格,對於劇中的爵士樂也是一知半解,看了幾集也沒有吸引我,但不知道為什麼還是耐著性子看完了,因為周圍也沒有二次元的小夥伴,所以看完之後也沒跟任何人討論過,昨天看到這個問題,看過的畫面又瞬間清晰起來,全篇偏黃的色調,不太符合亞洲人的審美觀,卻也給人一種類似古老膠片電影的既視感,這只是一場在動盪時期的青春經歷,想留下,卻也經過歲月的洗禮漸漸發黃了……

    可以說這是一部適合各個年齡段看的作品,老人看到那個時期的動盪,也會想起曾經的歲月,年輕人也能從片中看到不同於現在的愛情觀。隱藏著壓抑,尋求著自我的複雜社會背景的,以音樂為媒介的青春校園愛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諾基亞9 PureView跟華為P30Pro照相哪款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