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柳下惠和盜蹠是兄弟關係嗎?
29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有知社

    在《竇娥冤》中有這麼一句:...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蹠、顏淵?顏淵,即顏回,是孔子最為得意的弟子,以仁善著稱。而盜蹠則為春秋時期,最為著名的大盜,也是惡人之代表。竇娥唱這一句,乃是控訴上天為何連好人壞人都分不清,意指自己之冤枉。

    關於盜蹠的事蹟,其實正史記載並不多,而在《莊子·雜篇·盜蹠》中卻有盜蹠較為詳細的事蹟,書中言:盜蹠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戶,驅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

    總之,盜蹠乃無惡不作之人,還因喜愛虜取婦女,而被北方一些地區奉為娼妓行業的守護神。據莊子講,盜蹠乃魯國著名的大聖人柳下惠之弟。而柳下惠屬魯國公室旁支(魯孝公之後),姬姓展氏,名獲,字子禽,另一字為季(或為排行),故常被稱為展禽。又因其采邑為柳下邑,而諡號為惠,也被後人稱為柳下惠或柳下季。因此,盜蹠也被稱為柳下蹠或展蹠。

    而孔子這場勸說,可謂是自取其辱,孔子對盜蹠的種種勸諫與利誘之詞,不但被盜蹠反駁得無言以對。最終,還遭盜蹠罵得體無完膚。盜蹠言孔子道:..此夫魯國之巧偽人孔丘非邪?為我告之:"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僥倖於封侯富貴者也。子之罪大極重,疾走歸!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哺之膳。

    ....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後世。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盜莫大於子,天下何故不謂子為盜丘,而乃謂我為盜蹠?....丘之所言,皆吾之所棄也,亟去走歸,無復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偽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

    而孔子向盜蹠辭別的神情是:..再拜趨(快)走,出門上車,執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據軾低頭,不能出氣。

    如果是厭惡儒家、孔子的人讀到這一段,一定會覺得酣暢淋漓。但這卻是莊子虛構的,柳下惠生於前720年(魯隱公三年),而卒於前621年(魯文公六年)。孔子則生於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卒於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

    柳下惠比孔子早生了169年,兩人是無論如何做不得朋友的。而盜蹠如果是柳下惠弟弟的話,也要比孔子早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時間,更是罵不得孔子的。莊子是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厭恨儒學,不過是偽託盜蹠之口,而將孔子(儒學)大罵一頓。

    參考資料:《莊子》、《國語》、《左傳》等等

  • 2 # 吾乃李先生0

    兩者說所生活的年代不同,所以不是親兄弟。

    如果要在春秋戰國挑一個最傑出的大盜,那盜蹠必定當仁不讓。

    傳聞盜蹠,原名柳下蹠,是一場民亂起義的領袖,後來被史家誣衊成盜蹠,是賊的祖師爺。

    盜蹠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對“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解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作為文化符號的意義。

    在《胠篋》篇記載了,盜蹠的徒眾問他,盜竊有沒有方法可言。

    盜蹠的回答是肯定有!他接著說,

    能夠知道屋裡有什麼好東西就是聖,

    能夠身先士卒首先溜到屋裡的就是勇,

    大家偷完能撤退能為大家斷後的就是義,

    清楚偷盜計劃能夠成功就是智,

    最後分贓的時候,能夠合理分配就是仁。

    大家看,原來盜竊也有道理可言,聖仁義智勇,把儒家的那一套擱在做賊方面也完全說得通,這就是“盜亦有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鴨腳木長鬍子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