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歷史的小蝸牛

    1.因為當時蜀國以及劉禪都被嚇住了,誤以為鄧艾有很多大軍。同時當時的蜀國內鬥太過於厲害,導致鄧艾一敲門,就有投降派開始鼓動劉禪,而姜維的大軍當時在外根本趕不回來,所以劉禪選擇投降。

  • 2 # 大鵬說國學

    首先還是鄧艾的兵太過出乎意料,前方姜維和鍾會還在大戰之時,鄧艾就帶兵過來了,如同天降神兵!這對成都的守軍和文臣是一個巨大的震懾!

    其次,當時蜀漢政權的當權者一直是以荊州集團為主,劉備來之前劉璋就沒有重用益州本地士人!劉備來了之後就更讓益州士人接受不了,荊州集團拍老大,這沒啥,能理解,劉璋的故舊排老二,益州本土勢力要排在第三,地位更低了!

    而且蜀漢政權連年征戰,之前有劉備的夷陵之戰失敗了,後來有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再後來就有姜維的多次北伐,本來益州就是三國之中最為弱小的政權,又連年征戰!

    吳國的出使人員就預測說蜀漢是會最先滅亡,人民面有菜色!過的苦啊!

    益州的本土士人也是,特別想讓曹魏來解放自己,實現蜀人治蜀的理想!以譙周為首的勸說劉禪投降!避免益州百姓受苦受難!多死傷大量百姓,救萬民於水火!結束連年兵災!

    劉禪接納了意見,就投降了!

    結果也是,劉禪投降後到了魏國被封為安樂公!

    蜀人終於實現了蜀人治蜀的夢想!

  • 3 # 孤143392851

    兵臨城下了,無法救援。再加上內部不團結不一致。投降派太多佔比較大,所以沒辦法就投降了唄!主要兵力都在外圍,遠水救不了近火,近處也有部隊,但是沒有戰鬥力,無法抵抗。軍心渙散了,部隊懟不動,不得以只好投降了。你看投降後,劉禪還不是富貴榮華,只不過沒那麼自由而已。

  • 4 # 李俊河北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劉禪最後的抉擇不應該稱為“投降”司馬氏,而應該稱為“歸順”司馬氏。

    第一,投降在當代是貶義詞,是擁劉反曹、擁諸葛反司馬的封建正統立場傾向,不是客觀辯證的歷史家的正確立場價值取向。

    第二,三國時期曹劉孫三家誰都談不上特別正統,都是割據勢力,只不過魏國乃至後來的司馬氏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人口都超過了南方政權,形勢比人強,統一中國的話語權和核心權落在司馬氏手裡,是大勢所趨,劉禪歸順司馬氏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明智之舉。

    那麼為什麼鄧艾冒著蜀道之難和兵力不多的危險,怎麼就很快成功?這是因為:

    第一,蜀漢割據政權經過諸葛亮北伐、姜維北伐以後,人民生活已經困苦不堪,連東吳割據政權孫休派去的使者都說西邊的民眾普遍面有菜色,蜀漢人民迫切需要司馬氏去武統解放他們來休養生息,過好自己的生活。

    第二,蜀漢割據政權在劉備在世時基本上是荊州派、東州派、益州派平衡執當政、和諧相處;諸葛亮強制性的推行理想化的依法治國和頻繁的北伐魏國,在當時的世族大地主佔據主流的時代,遭到益州本土派的內心反感和暗地阻撓;諸葛亮死後,劉禪給予了益州派很大的位置,但是比起司馬氏國家的世族勢力和九品中正制度還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利益。所以,蜀漢本土派在鄧艾魏軍來臨時,基本上都是持歡迎態度的。

    第三,司馬氏消滅蜀漢割據政權是三路軍隊,鍾會領軍十萬人,是主攻手,在漢中方向;諸葛緒三萬人策應,把蜀漢割據勢力的主要軍事力量姜維牢牢的吸住。這樣,鄧艾軍隊就有了翻越天險建立奇功的絕佳機會。

    第四,蜀漢割據政權的諸葛瞻父子只能說是志大才疏的庸才,犯了有險不守、以不利之勢進攻以逸待勞的王師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肯定一敗塗地,導致蜀漢防線徹底瓦解。

    第五,劉禪是個聰明人,維持蜀漢割據現狀已經三十年,夠本了,華人不打華人,放下武器,成為祖國統一的有功之人之一,還能“此間樂不思蜀”的安度晚年,歸順司馬氏是個有智慧的事情。

  • 5 # 星新2

    劉禪並非不戰而降,鄧艾偷渡陰平後,擊破馬邈駐守的綿竹,演義裡是馬邈不戰而降,魏軍獲得補給,而且後續不斷趕到。成都聞訊後,派出了由諸葛亮兒子諸葛瞻率領的最後一支隊伍阻擊,由於諸葛瞻部署失當,沒有儘快佔據要點,憑藉地勢據守。在野戰中被鄧艾擊敗,諸葛瞻與其子諸葛尚陣亡。

    此時成都已拿不出象樣的軍隊,而且最重大的問題是君臣失諧,劉禪實際上已無法控制局面。當然,這是由於劉禪統治期間,寵信宦官,蜀地人才缺乏,經濟崩潰直接造成。在譙周的建議下,成都沒有抵抗,直接選擇了投降。蜀國滅亡。

    天下之分合,國家之興蓑,其實在於政而不在於戰。

  • 6 # 千里獨行特

    打仗打的就是經濟,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就依靠一小塊蜀地的財富稅收對抗兩個大對手不是以卵擊石麼!曹魏坐擁天下九郡中的六郡,在曹丕曹睿時期還打通了西域舊路,東到渤海,北到黑龍江,孫權東至扶桑,南至南越國,還有南沙海域,這兩個對手的經濟疆域都是蜀國不能比的,蜀國雖然天府之國,但是架不住諸葛亮十年七次北伐啊,還要分兵看著吳國,當時蜀國已經是人皆粗布麻衣,織出的蜀錦都是賣給黑市給吳國魏國,就好比伊拉克連衣服都沒得穿飯都吃不飽,你說美華人破了防線,薩達姆會不投降?打個什麼勁,底下計程車兵只要聽到魏軍大喊一聲:投降不殺,管飯管衣管地,他還管你哪個當皇帝?不是劉禪要投降,而是底下當官的和當兵的要投降!就是魯肅對孫權說的那話,我依然可以做官,你就不能做頭了!

  • 7 # 冒得搞咯

    打仗打的是經濟,軍事人才,蜀軍精銳在前線對峙,然後大本營被抄了,回防救援已然來不及,後勤被斷,面對前後夾擊,同樣敗局難逃。成都方面在諸葛孔明後人組織過一次抵抗慘敗後,已然軍心潰散,鬥志全無了,而且也沒什麼軍隊可以用了,面對鄧艾的虎狼之師,即使繼續抵抗結局也一樣。蜀國文武大臣內心其實很希望戰爭結束,誰當皇帝他們都一樣活命,這時候已經不會替蜀國賣命了。而劉禪本無大志,又見證了多年的戰爭給蜀地帶來的苦果,權衡之下不如降了,犯不著魚死網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歷史的車輪誰也擋不住啊

  • 8 # 茶海君

    我覺得有三點。

    一是打有準備之仗。偷襲陰平本來就在一個奇字,蜀國壓根就沒想到沒有路的陰平會出現魏軍,所以根本就沒有作戰略準備,一支奇兵從天而降,劍指綿竹,蜀軍慌亂,搞不清楚魏軍到底從何而來,究竟有多少魏軍。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美國軍隊慌亂的樣子就是例證。

    二是軍隊無心打仗。自諸葛亮、姜維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連年征戰,戰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強大的經濟支援,多年的北伐導致國庫空虛,人民怨氣大,對當權者早已失去了信心,要求停止戰爭的呼聲很高,蜀國本已弱小的國力失去群眾支援。

    三是本土勢力的排外力量佔據主導。劉備入川稱帝,說白了就是一幫外地士族搶佔了本土士族的利益,因諸葛亮治國有方,嚴明紀律,加上有秦嶺天然屏障,蜀國尚能維持,諸葛亮死後,本土勢力開始主導高層,如姜維外地駐軍,本土政治集團左右國家話語權,推翻當朝者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利益集團都形成了共識。

    所以即便成都有精銳部隊,沒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蜀國開城投降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繼偉因為腳踝受傷或將缺席亞運會,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