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ake影菌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臥龍本非池中物,奈何世人皆未懂。
諸葛孔明縱有經天緯地之才,奈何世人都不懂孔明。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未出茅廬己知天下大事,天下三分驗證孔明眼光遠大;從未出仕便己促成孫劉聯盟,赤壁大勝證明孔明所言不虛;從不曾領兵卻平南蠻北伐魏,以弱伐強,打得曹魏以避鋒芒,驗證孔明非凡的軍事才能。
如此人才,世間罕有。
諸葛亮為何會在蜀國國力不強大的基礎上興兵北伐?
先舉個反例:如果諸葛亮不興兵北伐會如何?曹魏有3個選擇:1、先伐蜀,再伐吳。2、先伐吳,再伐蜀。3、兩邊都不伐,休養生息。曹魏無論是先伐蜀還是先伐吳,如果蜀吳不聯合抵抗,都會被一一擊破。如果曹魏兩邊都不伐,三家休息生息,你覺蜀和吳加一起,能比的上魏的發展速度嗎?曹魏會放過蜀漢嗎?不會。
諸葛一生唯謹慎,孔明處處顯智慧。諸葛亮不僅謹慎,而且是有大智慧的,你會覺得孔明興兵北伐是軍事冒險嗎?至少我不會這麼認為。
我斗膽來分析下:諸葛亮為何以弱伐強?
一、天下形勢己變,一統天下的戰略己變為維持三國鼎立。蜀漢經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實力大減,無力實行隆中對一統天下的夙願,諸葛亮以北伐戰略支援東吳,減輕東吳戰略壓力,消耗曹魏實力。如果蜀漢不做反應,曹魏壓著東吳打,東吳遲早敗,東吳敗,則蜀漢必亡。
二、諸葛亮的忠義和政治包袱,興復漢室和統一天下不僅是劉備的遺願,也是諸葛亮的理想。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諸葛亮並非不懂,但面對天下人及九泉下的劉備,諸葛亮不得不努力,不得不用一生的忠義去捍衛理想,萬一成功了呢?
三、以戰養戰、大權獨攬、平衡內部勢力,打壓投降主義。戰爭能調動一切資源一致對外,諸葛亮雖征戰在外,但大權獨攬,手握兵權,導致內部那些投降份子及分裂份子不敢輕舉妄動,達到國家穩定的目標。
歷史是嚴謹的,不能臆測,但我今天冒天下之大不韙,願意解答出我看到的漢丞相。
六出祁山,這是一個在後世看來錯誤的戰略選擇,尤其是在蜀國國力本就衰弱的基礎上,大肆興兵是錯誤的。
在看到關羽被殺,張飛被殺,劉備難言心中苦痛,率蜀漢精兵強將,夷陵之戰,被陸遜付之一炬,蜀漢元氣大傷,各地反叛不斷,是諸葛亮,穩定了國內局勢,扶阿斗上位,平南蠻,與東吳重修於好,鞏固蜀漢政權。
在一段時間的休整後,開始了收復中原之旅,這趟旅程,一直到他逝世為止。
人們不理解他,為何要急於打破三國鼎立的局面,為什麼這要勞民傷財的發動戰爭,為什麼這麼多次的失敗
是啊,一個村夫而已,能有什麼謀略。相比於司馬懿,遠不如也。
我知道。
他的孤獨,偏執,倔強,自以為是,經天緯地,愚蠢。
知遇之恩
他在出師表中寫:無傷先帝之明
他在無眠的夜裡,想到的,是劉備在寒冷與冰霜中誠懇的眼睛,就像是一盞燈,點亮了他。
他知道六出祁山的錯誤,他還是堅持出兵。在白帝城宮閣的床上,那個憂鬱哀傷的皇帝,對著諸葛亮說:我的兒子能輔佐輔佐,不能輔佐就廢了他,以先生的才能,蜀漢才能振興。
他的一輩子是屬於劉備的,自己死,也要死在先帝的遺願上。
那個跪在床下哽咽的臥龍,為這六出祁山的愚蠢負全責。
現在,我忽然懂了,古人看到的諸葛亮,自己首先會淚流滿面,現代的我們,評說著那屬於諸葛亮的錯誤與愚蠢。
失去了很多不應該失去的,臥龍,為六出祁山的愚蠢負全責。
我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我,作為一個歷史人,拿著感情看歷史本來就是極大的錯誤,大家看看就行,我的孔明,我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