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宮女史

    開元年間,唐玄宗身邊有一個寵臣,名叫王毛仲。王毛仲是高麗人,因為他父親的緣故成了一名官奴,被指派到了還是臨淄王的李隆基身邊,他算得上是最早跟隨在李隆基身邊的人,王毛仲人機靈不說,還驍勇善騎射,很得李隆基的喜歡。

    李隆基在潞州很結交了一些人,這些人對他將來成事都起了不小的作用。不過李隆基在潞州的時間並不長,710年,唐中宗決定在南郊舉行祭祀,李隆基等李唐王室成員都被召回京中參加這次祭祀,這對於李隆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他帶著自己的親信回到長安,舉行了祭祀,並在長安城中住了下來,還沒有等到離開的時候,京中就亂了,這一年的六月,唐中宗去世了,韋后臨朝稱制,真正的動亂到來。沒有人願意再來一個武則天,況且韋后實在比不得武則天,既沒有武則天的能力,也沒有兒子,無論怎麼看,韋后都是不可能成功效仿武則天的。

    自從李隆基回到京城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開始為自己謀劃,王毛仲作為李隆基的貼身小跟班,自然盡心為李隆基辦事,比如和萬騎結交,比如對李隆基結交的人格外看重,謹慎對待。

    很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就達成了共識,將韋后等人除掉了,這在當時可是一件大事,其過程自然也是凶險萬分的,畢竟李隆基的實力並不是很強,而在他們搞事情的時候,王毛仲卻慫了。

    他這個一直跟隨李隆基的隨從卻在關鍵時刻害怕了,躲了起來,沒有跟隨李隆基進入禁苑,等李隆基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因此並沒有派人去找他,而是加緊行事速度。

    王毛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為李隆基養馬、牛、羊等,他非常盡心,不僅將這些牲畜養的膘肥體壯,還增加了數量,並且他讓人種植牧草飼料,不僅為李隆基節省了很多錢,還增加了收入,這讓李隆基很是高興,而王毛仲“奉公正直,不避權貴“很多人都害怕他,不敢冒犯他,那個時候,他還算是一個比較好的官員。

    李隆基對他也是很好,不僅賜給他各種各樣的東西,給他加開府儀同三司,他的兩個妻子也都被封為國夫人等等,隨著李隆基對他的寵愛,王毛仲漸漸開始驕橫跋扈起來,看不起宦官,和他結交的人很多人行不法事,而他自己還想做兵部尚書,只不過被李隆基拒絕了。

    當時的高力士正好是正三品的官職。也不知道王毛仲是在嘲笑宦官高力士還是覺得李隆基給的這個官職太小,總之,他就這樣問了高力士這句話。高力士看到這樣放肆的王毛仲,心裡很不高興。

    高力士本就很不喜歡王毛仲,回去自然好好將這句話告訴了李隆基,而且還讓李隆基知道王毛仲就是覺得這個官職太小,覺得自己的兒子應該得個三品官。李隆基那叫一個氣啊,他是這樣說的:

    ”往誅韋氏,此賊尚持兩端,避事不入,我未嘗言之。今敢以赤子恨我邪?"

    高力士自然樂意見到李隆基和王毛仲之間有隔閡,眼看著李隆基對王毛仲不復從前,高力士趁熱打鐵對李隆基說:“北門奴官太盛,豪者皆一心,不除之,必起大患。”於是李隆基更加不信任王毛仲了。

    而王毛仲還不知道收斂,他居然找太原軍器監索要武器,嚴挺之將這件事告訴了李隆基,李隆基怕王毛仲有了別的心思,就下旨將他貶官外放,同時被貶的還有王毛仲親近的人以及他的幾個兒子。

    而王毛仲被貶之後也並沒有蹦躂幾天,就在永州被縊殺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怪就怪王毛仲實在不知道收斂,不懂得為人臣子的本分,仗著自己是李隆基的寵臣,生出了很多不該有的心思,卻對李隆基的疏遠毫無所覺。

  • 2 # 狂熱歷史

    唐玄宗李隆基搞宦官專權,大太監高力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王毛仲曾是李隆基的家奴,自李隆基還是王爺時便跟隨著。和高力士一樣,王毛仲也算得上是唐玄宗的心腹舊人。李隆基成為皇帝后,王毛仲一路升遷,封霍國公,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內外閒廄監牧都使,簡單的來說就是弼馬溫的職位,管理國家戰馬資源,是個有肥水的差事。

    王毛仲從一個家奴的身份,變成了皇帝信賴的寵臣。在每次李隆基的宴會上,王毛仲都會挨著皇帝坐,這足以看出李隆基對他的重視程度。

    因為管理戰馬的工作需要跟軍中將領打交道,王毛仲便與左領軍大將軍葛福順、左監門將軍唐地文、左武衛將軍李守德、右威衛將軍王景耀、高廣濟等人私交甚好,仗著自己是皇帝眼前的紅人,大夥一起做了不少違法的事。

    不久後,王毛仲喜得一子,在他兒子的“洗三”宴上,李隆基讓高力士作代表前往祝賀,並賞賜了酒饌和金帛,當即授予這個嬰兒五品官。

    高力士如實回答:“王毛仲抱著懷中的襁褓說了一句,這個兒子難道不能做三品官嗎?”

    李隆基一聽就怒了:“以前誅滅韋氏時,這傢伙就首鼠兩端,玩失蹤,朕不跟他計較,時至今日,竟然因一個小屁孩兒怨恨朕!”

    話到這個份上,高力士聽出來李隆基對王毛仲心生嫌隙了,於是趁熱打鐵進言道:“北門的那些將軍們,官位太盛,而且結成了小團伙,不早早除掉他們,將來必生大患。”

    李隆基聽後若有所思。不久後,王毛仲就被貶為瀼州別駕,葛福順、唐地文、李守德、王景耀、高廣濟等人也全被貶職。走到永州時,王毛仲被賜死。

  • 3 # 史裡淘聲

    這個故事說的是,當年唐玄宗的寵臣王毛仲的兒子剛一出生就被皇帝賜予五品官職。可是,王毛仲竟然不識相,說為何不賜予三品官位。這引起了唐玄宗的極大不滿。出身低賤的王毛仲在唐隆政變時立有大功而成為與皇帝稱兄道弟的將軍。

    王毛仲本是高麗人,因為老爸犯了罪,全家被罰為奴隸。不過有幸的是,雖然王毛仲從小就成了奴僕,但因為跟對了李隆基這個主人,因此讓他走向了人生的輝煌。

    王毛仲從小伶俐、悟性高,所以李隆基還是臨淄王時,就經常喜歡和他在一起玩。王毛仲整天跟著主人一起吃香喝辣的,兩人完全不像主僕,倒像是鐵桿兄弟。

    在唐隆政變中,王毛仲積極幫助李隆基結交萬騎營(皇帝的衛隊),為成功政變起了重大作用。不過政變的時候,沒有看到過王毛仲的身影,等政變成功他才冒出來。原來王毛仲早有主意:政變成功的話,他有拉攏萬騎營的功勞,如果政變失敗的話,也不會被韋皇后懲處。但是李隆基不知道他的鬼主意,也沒有責備他。

    深受唐玄宗寵愛,享盡了榮華富貴。

    王毛仲差不多是李隆基從小一起玩大的老鐵,加上他在政變中的功勞,所以深受唐玄宗的榮寵。古代的很多功臣都是“飛鳥盡,良弓藏”,但是王毛仲這把“良弓”並沒有被玄宗“藏”起來。他得到了唐玄宗無數的賞賜,其中有莊園、奴婢、馬匹和錢帛等等。據《舊唐書》說,王毛仲經常與相王、姜皎等一起出入皇宮,同玄宗會宴,甚至一天不見他,唐玄宗就不歡快,一看到他就喜笑顏開。

    不過,王毛仲除了以前的功績外,還有一項特殊的技能,也是引起唐玄宗對他好的原因。那就是他為國家把馬養得很好,比孫悟空那個“弼馬溫”要稱職的多。在他的管理下,唐朝的戰馬增加了許多,大大增強了騎兵的力量。為此,唐玄宗還加封了王毛仲為開府儀同三司,是繼皇后之父、宰相姚崇以及宰相宋璟之後的第4個享有此殊榮的人。

    廣交禁軍,引起皇帝的警覺。

    王毛仲的得寵,引起了宦官高力士等人的嫉妒。而高高在上的王毛仲也越來越瞧不起這些宦官,平常遇見級別高一點的宦官,王毛仲裝作沒看見,對於下等的宦官更是吼來吼去,如此一來,就與高力士他們結下了很深的仇怨。

    當初,王毛仲為李隆基的政變奪權而廣交萬騎營和禁軍,在兩次政變中也都與禁軍打交道 ,因此與禁軍將領們關係都很好,可以說,王毛仲就是禁軍群裡的“群主”。後來,王毛仲還跟禁軍頭領葛福順結為了親家,這就更顯示了王毛仲與禁軍勢力的膠固。這是唐玄宗最不願意看到的現象。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王毛仲之子過“福平”(滿三日)。唐玄宗令高力士送去豐厚的金帛、酒饌等禮物,同時賜予王毛仲的兒子為五品官。高力士回宮後,唐玄宗問他,毛仲是否很滿意。高力士回答說“毛仲抱起襁中兒示臣日:吾兒豈不堪為三品耶?”玄宗聽後大怒說:“昔誅韋氏,此賊心持兩端,朕不予言之,今日乃敢以赤子怨朕!”

    高力士於是趁機進言道:“北門奴官皆毛仲所與,不除之,必起大患。”這話正好點中唐玄宗的心思,於是當即下詔,將王毛仲外放,而且很快賜死了他。

  • 4 # 歷史江湖

    這個問題看著挺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不過是又一個重演了千百遍的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兩個主角,是唐玄宗與王毛仲。

    王毛仲是誰?他與唐玄宗是什麼關係?

    王毛仲雖然遭此大難,但他生性好強,不甘心久居人下當一輩子奴僕,一心想著改變命運出人頭地。王毛仲為人精明幹練,善於察言觀色,投其所好,很快就討得唐玄宗的歡心和信任,成為其心腹侍從,每日陪伴不離左右,可以直接參與李隆基的機密要事,與李隆基關係極為密切。

    王毛仲為唐玄宗立過什麼大功?

    李隆基經過一番周密策劃,在當年七月發起“先天之變”,一舉剷除了太平公主勢力團伙,剪除了這一心腹大患。《資治通鑑》記載,王毛仲在此次事件中,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冒著誅滅九族的風險,“王毛仲取閒廄馬及兵三百餘人,自武德殿入虔化門,召元楷、慈,先斬之,擒膺福、猷於內客省以出,執至忠、羲於朝堂,皆斬之”,把太平公主的幾個得力干將一網打盡全部捕殺。

    王毛仲和唐玄宗之間關係為何會惡化?

    王毛仲作為李隆基的心腹親信,為了扶保李隆基登基稱帝,立下了汗馬功勞。李隆基登基後,最初也曾投桃報李,“賜莊宅,奴婢、駝馬、錢帛不可勝紀”,“每入侍宴賞,與諸王、姜皎等御幄前連榻而坐。玄宗或時不見,則悄然如有所失;見之則歡洽連宵,有至日晏”,王毛仲徹底從一個卑微的奴僕,一躍成為大唐皇帝的寵臣和炙手可熱的朝廷新貴,與皇族親王、朝廷大臣們一起出入宮禁,稱兄道弟,紅極一時。

    但不久之後,兩人之間隔閡漸生,關係逐步惡化。唐玄宗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用人之道,他雖然賜予王毛仲一連串金光閃閃的職銜,“授輔國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但遺憾的是,這些只是榮譽頭銜。

    加之王毛仲此人能量很大,交結文臣武將,與朝中要員關係密切,唐玄宗早就有所耳聞。王毛仲還恃寵而驕,平時對宦官們很不客氣,與高力士結怨甚深,高力士趁機添油加醋:“北門奴,官太盛,相與一心,不早除之,必生大患”,現在又公然口出狂言蔑視皇帝,唐玄宗由此斷定他要造反,動了殺機,不久后王毛仲就被賜死。

    王毛仲雖然為唐玄宗出過大力,但他卻忘了“伴君如伴虎”的古訓,招來大禍,古代皇權的排他性和殘酷性至此體現得淋漓盡致。

  • 5 # 尋根拜祖

    唐玄宗也沒有忘記對王毛仲施恩,他讓高力士帶著豐厚的“酒食金帛”,代表他親臨霍國公府。光是物質獎勵不足以表達唐玄宗的心情,他還給這個才出生三天的孩子一份殊榮——賜官五品。

    多少讀書人,努力奮鬥一輩子,連官場的門都摸不到,人家剛睜眼看世界,就是一顆五品官印。不說了,給我一塊豆腐,我要拍死自己!

    讓人驚訝的是,王毛仲一點都不驚喜,他抱來“五品郎”,斜楞著雙眼,冷冷地說:“難道我家孩兒就當不得三品?”

    高力士頓時血往頭上湧,他強忍著一言不發,也沒心思喝酒,訕訕離開,回宮覆命。唐玄宗見高力士回來,一臉臊眉耷眼的模樣,就問高力士:“王毛仲高不高興?他還有什麼話說麼?”

    “往誅韋氏,此賊尚持兩端,避事不入,我未嘗言之。今敢以赤子恨我邪?”

    唐玄宗當機立斷,下了一份詔書,指斥王毛仲功勞不大,卻依仗恩寵驕縱不法,皇帝對他多方寬宥,他卻絲毫不悔改,常常爆出怨望之辭,將他貶黜為瀼州別駕。

    和王毛仲一起貶黜的還有他的四個兒子,王毛仲剛到瀼州,板凳沒坐熱,第二份詔書隨之而來:賜白綾一條!

    好端端的“洗三”宴席,因為一句話,演變成了君臣反目,轉眼間從天堂到地獄!很顯然,故事背後必然有玄機。我們先從王毛仲的履歷談起。

    中宗李顯即位後,由於政治鬥爭複雜,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成為韋氏集團打擊的物件,相王一系的生存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那段時間,王毛仲充當了李隆基的貼身保鏢,時刻護衛在身邊。

    李隆基胸懷大志,不甘心受制於韋氏集團,他悄悄組織核心成員,準備策動政變,誅殺韋氏和安樂公主,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工作就是策反“萬騎”營。

    萬事俱備後,唐隆政變爆發,李隆基靠萬騎營的反水,誅殺了羽林大將軍韋播、高崇,徹底掌控宮禁,進而將韋氏、安樂公主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唐隆政變後,李隆基被立為太子,王毛仲一步登天,官居龍武衛大將軍,位階三品。

    幾年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生激烈衝突,在王毛仲等人的支援下,先天政變爆發。王毛仲率領三百龍武軍,控制了太平公主的膽氣羽林軍。接著又是王毛仲率軍,誅殺宰相蕭至忠、岑羲、竇懷貞等人,將太平公主的黨羽盡皆捕殺。

    “授輔國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檢校內外閒廄都知監牧使,進封霍國公......有賜莊宅,奴婢、駝馬、錢帛不可勝紀......每入侍宴賞,與諸王、姜皎等御幄前連榻而坐。玄宗或時不見,則悄然如有所失;見之則歡洽連宵,有至日晏。其妻已邑虢國夫人;賜妻李氏又為國夫人。”

    好一對臣忠君慈的千古典範!

    可以說,唐玄宗給了王毛仲能給的所有恩賜,連他曾經犯罪的父親,都被任命為益州大都督。王毛仲該滿足了吧,可惜人性的貪婪,在王毛仲身上表露無遺,唐玄宗賞賜愈厚,他的期望值愈高。

    有一次,王毛仲公然向唐玄宗索官,要求出任兵部尚書。這件事讓唐玄宗很不滿意,一口回絕:

    “洗三”事件,《新唐書》和《舊唐書》都沒有記載,而是見於唐人鄭處誨的《明皇雜錄》。《明皇雜錄》是一本個人史料彙編,雖然不是正史,但是作者鄭處誨曾經任尚書郎,負責典籍史料的校對工作,有條件接觸大量的文獻檔案。所以,《皇明實錄》的很多記載是可信的。

    比如這次“洗三”,在《舊唐書》中,有“生男,孩稚已授五品,與皇太子同遊”的記錄,二者正好對應。

    王毛仲口出怨言,還深深得罪了一個人——高力士,因為高力士正好是三品官。所以這句話也可以理解成:連你這種閹人都能當三品官,我家孩子怎麼才五品官?

    “中官楊思勖、高力士等常避畏之......中官高品者,毛仲視之蔑如也;如卑品者,小忤意則挫辱如己之僮僕。力士輩恨入骨髓。”

    對品階高的高力士等人,王毛仲蔑視,對品階低下的小宦官,他隨意折辱,就當自家童僕。

    另外,王毛仲脾氣耿直,執法嚴明,也得罪了不少同僚:“毛仲奉公正直,不避權貴,兩營萬騎功臣、閒廄官吏皆懼其威,人不敢犯。”

    一面溝壑難填,一面使勁得罪皇帝的近臣和同僚,結局可想而知。

    第一件事,唐隆政變那天,關鍵人物王毛仲突然失蹤幾天:

    “往誅韋氏,此賊尚持兩端,避事不入。”當別人血戰玄武門之時,王毛仲為何跑了呢?

    唐玄宗說他首鼠兩端,一面替他收買萬騎,一面在政變最關鍵的時刻玩失蹤,避禍於韋氏。將來唐玄宗贏了,他是功臣,唐玄宗輸了,他也可以把自己從政變參與人中摘除!

    因為政變成功了,唐玄宗沒把這件事公開了,而是選擇了寬容,但是心裡的疙瘩還是留下了,就像埋下了一顆種子,遇到一點潮溼就發芽。

    王毛仲在沒有皇帝敕令的情況下,私自向嚴挺之索要兵器裝備,這件事引起了嚴挺之的懷疑。他以沒有聖旨為由拒絕了,謹防王毛仲不懷好意,嚴挺之又悄悄向唐玄宗密奏此事。

    第三件事,多人提醒唐玄宗,王毛仲身邊黨羽甚眾:

    吏部侍郎齊澣,曾向玄宗進諫說:“福順典禁兵,不宜與毛仲為婚。毛仲小人,寵過則生奸,不早為之所,恐成後患。”

    宦官們集體進諫唐玄宗說:“北門奴官太盛,豪者皆一心,不除之,必起大患。”

    於是唐玄宗一道聖旨,將王毛仲及其親信,葛福順、唐地文、李守德、王景耀、高廣濟等十餘人全部革職貶黜。

  • 6 # 自持閣

    我們先還原下這段歷史的場景,王毛仲生了個兒子,唐玄宗派高力士去祝賀,並傳旨封賜王毛仲兒子為五品官,王毛仲接旨後說,“怎麼才封了個五品,為什麼不封三品呢?”,高力士回去後添油加醋的告訴給唐玄宗,於是就有了王毛仲之死。

    我們來了解下王毛仲這個人,他本為太子時期李隆基的家奴,因為勇猛和有計謀,被李隆基看中,並一步步提拔,王毛仲也在誅滅韋后的政治鬥爭中立下大功勞,為李隆基從太子到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王毛仲也一步步變得驕傲,自恃有功,不滿意皇帝封賞。當一個有功之臣,自恃有功,而又對現在官位不滿意時,就可能成為未來的威脅。我想這也是唐玄宗要殺王毛仲的原因。

  • 7 # 天晴愛睡覺

    題主所說應該是唐玄宗殺王毛仲的故事了。我帶諸位來了解一下:

    唐玄宗是相王李旦之子,武則天的孫子,神龍政變中唐朝大臣擁護李旦,把武則天廢了,這當然也少不李隆基這個習武之人的幫忙,這李旦登基後,后妃為亂,外還有太平公主作妖。李隆基功高震主,被自己老爹猜忌的不厭其煩,成功廢了老爹自己上崗;李隆基登基後開無雙把狠茬子全殺了;

    這王毛仲是李隆基的家奴,在李隆基幾次以德服人的過程中起了武力威懾的作用,李隆基登基後投桃報李,把他分封外鎮獨擋一方,成了封疆大吏;這王毛仲奔了小康就繁衍後代生兒子。

    李隆基聽到訊息也想著意思一下,讓自己的貼身太監高力士去給他鼓鼓掌;結果王毛仲對高力士態度極其的差,對皇帝封賞不滿意,開口就要官,想這高力士代替皇帝來鼓掌乃是欽差,你這態度分明是藐視朝廷威脅皇帝好不好,外加上高力士生理不健全,小心眼是天生,回去一番添油加醋,唐玄宗一聽火冒三丈,習武之人豈能受此奇恥大辱,直接架空了王毛仲,把他捉了殺了。

    第一,李隆基習武之人,暴脾氣,曾經為了權力一天殺了三個兒子,煩躁了直接讓老爹李旦下崗了,像這等江湖狠人,怎麼容忍別人冒犯他的威嚴!

    第二,王毛仲出守外鎮,卻跟京城禁軍結親,這是內外勾結;高力士去鼓掌就是警告他的,他不低頭懺悔,還昂著頭硬扛,分明就是找死;本身就是個投機倒把的家奴,以為當了兩年封疆大吏了不起了,尾巴翹上天,直接廢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遊過程中:去買當地的特產但價格比網上貴好多,這算欺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