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品味老劇
-
2 # 南門太守
首先明確一下地理概念,看看夏口和樊口的位置
夏口,夏水注入長江的入江口,夏水即漢水,漢水的下游一段當時稱夏水,夏口的位置大家就容易定位了,那就是現在武漢市,具體來說是武漢市的江北地區。
樊口,樊川入江之口,具體位置在今湖北省鄂州市,這裡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其東南方的幕阜山餘脈山勢險峻,是天然的軍事屏障,與樊川相連的有長達百里的梁子湖,湖面很寬,水量足,終年不枯,是操練水軍的理想處所。
這裡有一個重要的資訊需要注意:樊口在長江以南,這一點十分重要。
下面說說劉備當陽失敗後的行動路線劉備由樊城南下,原打算去江陵,也就是今湖北省荊州市,那裡有劉表的水軍基地和後方補給基地,劉備打算以此為依託與曹操的大軍周旋,但曹操親率虎豹騎以一天300裡的速度急追,在當陽的長坂坡一帶追上劉備,激戰中劉備大敗,所部損失殆盡。
之後劉備改變路線,不再去江陵,而是“斜趨漢津”。“漢津”是漢水上的渡口,江陵在當陽的西南方,劉備改往東南方朝漢水方向行進,關羽率一支人馬由水路沿漢水正在南下,劉備到那裡與之會合。
可見,之前劉備的作戰計劃較為宏大:關羽率水軍由漢水南下,到夏口後與在那裡的劉琦軍會合;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南下江陵,在那裡站住腳,江陵、夏口相距數百里,形成掎角之勢,以此阻止曹軍南下。
最後說說劉備為何前至樊口劉備在當陽失敗後,江陵無法再依託,只得與關羽會合後前往夏口與劉琦合軍。在此之前,劉備已與孫權派來的魯肅在當陽見過面,初步商定了聯合抗曹的意向,之後劉備派諸葛亮出使柴桑,即今江西省九江市,與在那裡的孫權協商雙方聯合的具體事宜。
做出這些安排後劉備主動由夏口前出至樊口,在這裡一直等到周瑜率領的人馬到來,劉備這樣做至少有三重考慮:
一是與劉琦的人馬雖聯合卻分別駐紮,既形成響應,又避免了雙方人馬同居一地容易引起的摩擦,畢竟劉備一行人屬於外來戶,劉琦雖然支援劉備,手下那些江夏的人馬未必那麼聽話,分開駐紮更好。
二是離孫吳更近,便於雙方聯絡,劉備派諸葛亮出使後,天天派人在江面上觀察孫吳的戰船什麼時候開到,那一陣他心情無比焦急,如果孫吳內部投降派佔了上風,劉備就無路可走了。
三是便於逃跑,對於即將打響的這一仗,劉備其實並沒有勝算的把握,劉備自從跟曹操打交道開始,就一直被曹操的氣勢壓著,從來沒有在曹操面前打過勝仗,曹操的厲害劉備深有體會,劉備渡過長江到達樊口,如果下面順利他就參戰,如果不順他就逃跑,逃跑的路線都想好了,那就是前往交州投奔老朋友吳巨。
回覆列表
曹操率虎豹騎,一日一夜行軍三百多里,在當陽縣的長坂追上了劉備,劉備拋下妻兒,帶著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騎馬逃跑,與關羽會合,又與劉表的兒子劉琦的一萬多人一起到達夏口。
在《三國志中 魯肅傳》提到魯肅向孫權提出聯劉抗曹,孫權派魯肅去見劉備,到南郡才知道劉琮投降曹操了,又追到長坂,才見到劉備,傳達了孫權的意見,勸劉備和孫權聯合。劉備到夏口後,派諸葛亮和魯肅去拜見孫權。
在《江表傳》說:劉備聽從魯肅計策,進駐鄂縣的樊口。諸葛亮還沒有從東吳返回,劉備聽說曹操軍隊東下,很害怕。每天都安排巡邏的人在水邊等候孫權的軍隊,後來終於周瑜率三萬人和劉備的一萬軍隊在樊口會合,逆流而上,與曹操在赤壁會戰。
所以,劉備是先到夏口,隨後見了魯肅,又派諸葛亮和魯肅去柴桑見了孫權。劉備聽到曹操東下,劉備就聽從魯肅的意見,進駐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