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行世界的風
-
2 # 暖樹電影
“上帝之城”並不是一座城,而是巴西里約熱內盧裡的一座貧民窟。
里約熱內盧在許多人的眼裡是一座激情之都,是夢幻中的天堂,是物質美女極其豐富的富人區,而僅僅一牆之隔的另一邊便是雜亂的貧民窟。
貧民窟裡無時無刻不充斥著搶劫、販毒、槍戰、淫亂,這裡是無法之地,而這座貧民窟偏偏叫做“上帝之城”。
電影便是在這種極其危險的地方拍攝完成。
而電影講述的便是兩個少年的故事。
少年幼時便在這種罪惡環繞的地方掙扎生存,並一步步由單純變得邪惡,如同一張白紙被墨水漸漸浸染成黑色,而長大成為一霸的少年又被其他少年殺死,猶如輪迴一般一代接著一代。
《上帝之城》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有著不可逃避的真實,而這些真實能讓人不寒而慄。
整部電影展現的就是罪惡一旦滋生,如不干涉,便將如同瘟疫一般瘋狂肆虐蔓延,並讓一代又一代陷入其中。
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不是拍給某一個人看得,而是拍給整個社會警醒。
-
3 # wes唐燕88
2015-07-05 看過
為什麼叫上帝之城,也許是因為他可以接受任何人的到來,然而裡面的生活卻是真實的地獄。不知道為什麼評分會這麼高,反正我只看一遍就夠了。那個小黑霸王從小對他人生命的不珍惜,從小表現出的那種性格讓人太害怕了,沒有一點的人性,簡直是恐怖片。
善良的公交車司機,原來的平靜生活被黑老大搞得家破人亡,不得不和另一幫流氓混在一起去報仇。他原來的不殺人原則也逐漸被自己打破,身在那種地方,有的只是不得已,“尊重生命”那簡直是笑話。唯一體現出一絲對生命的敬畏的也許就是那個小孩面對死亡時的痛哭,而他的痛哭在另一群人眼中只不過是笑話。為了錢,為了利,殺死一切擋道的人,這才是那裡的生存這道,這也是那裡人從小就開始做的事情。像“我”這樣的敘述者,從頭到尾不加入他們,保持自己的內心,還是少數,而且 生活也並不如意。
可惜的就是戴眼鏡那個老大的死亡,最後他表現出溫情的一面,卻死去了。而另一個黑老大簡直是從頭到尾、從小到大,一如既往的殺人不眨眼。電影最讓人恐怖的就是那些本該很純潔的小孩卻提著槍,去商店搶劫,看到不順的人就殺,看著既心寒,又恐怖。最後黑老大的死去,也只不過又換了一代人而已,沒有實質的改變,上帝之城依然黑暗。我想真正值得去思考的就是,應該怎麼做去改善這些城市、這些人的生活?
回覆列表
《上帝之城》是里約熱內盧的真實寫照,正是這個原因才是它成為了一部令人歎為觀止的影片。影片故事橫跨了30年和一成串角色,還讓一個名叫“天主之城”的巴西貧民窟活靈活現起來。一些嘗試描寫巴西現狀的小說並沒有體現其真正的動盪局面。日益加速的社會分裂使暴力犯罪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雖然故事時序漫長,角色眾多紛雜,但導演就有辦法把這些人的篇幅都濃縮的恰到好處,每一個靜止 畫面和字幕都有畫龍點睛之效,每一個鏡頭都工於心計到讓我懷疑他到底來回梭尋地剪過多少次,去蕪存 菁外加風格統整,從頭到尾的青少年械鬥暴力,就連偶有的談情說愛也被一群新興的小鬼頭破壞,而導演 竟還不忘幽默的點綴了幾個笑話。影片借用了在紀實片中很少涉及的拍攝手法,如MTV式的迷幻色彩、高速閃現和突然定格等。比視覺形象更觸目驚心的,是影片對犯罪場景的直接刻畫。 2002年的電影《上帝之城》以犯罪和驚悚的鏡頭展現了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這裡是“上帝之城”,也是罪惡之都。影片以主人公的視角去見證貧民窟殘暴、野心、貪婪的一面。電影展現的生存環境,對生活的觀察和揭露,都是大膽的嘗試。而作為真實取景地的里約貧民窟又增添了更為野性和厚重的筆墨。里約平民窟特有雜亂無序中的力量就是一切的美學也為眾多影視作品所鍾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