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衡
-
2 # 我心自在無礙
首先要說的就是看葉底判斷是否為古樹茶是很難的,但是如果說要判斷是否為臺地茶那倒是簡單了。
臺地茶基本都是選用雲抗系列,因其抗旱、抗寒性比一般雲南大葉品種強,而稱“雲抗”。無性系,喬木型,分枝較密,大葉類,早生種,適制紅茶和普洱茶及滇綠。包括有:雲抗10號、雲抗14號、雲抗43號、雲抗27號、雲抗37號、雲抗48號、雲抗50號、雲抗12號、雲抗47號、雲抗(1、3、5、6)號等。
因為密集種植,需要施肥,從而讓葉子長成速度較快,因此我們可以從同等大小的葉底去判斷,也就是看葉脈,臺地的葉脈不顯,原因很簡單,由於營養充足,葉肉和葉脈生長速度基本接近甚至快於葉脈長成速度,因此葉脈顯得比較細小。葉質韌性不足。而且雲抗系列的葉脈對數較少,也可以作為參考依據。
而非臺地(也就是說不是密集種植的茶樹)由於根系吸收土地營養速度不快,葉脈長成速度快於葉肉,因此葉脈凸顯,對數較多,葉質韌性較高。
但是如果要判斷是否為古樹茶,那就不可能了,主要原因是單純看葉底是看不出樹齡的。
因此看葉底判斷樹種可行,而判斷是否為古樹茶不靠譜了。
-
3 # 嗜茶漢子
個人經驗,不喜勿噴, 我認為單從葉底是不可能分辨出古樹茶的,因為現在很多生態茶(臺地)都是用古樹茶的種子等培育而來,別說是葉底了,就算是幹評溼評,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喝不出個所以然來,而且雲南普遍的都是大葉種,現在市場上包裝著各個古樹山頭的古樹茶估計有很多都是70~80,90年代的臺地茶,當然 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在葉底上差別還是有的,甚至可以說是明顯,但是又有多少人揣著明白裝糊塗,又有多少人明明不知道卻不懂裝懂。
謝謝邀請。想要辯別古樹茶,首先就要了解古茶樹,要了解古茶樹,就要了解古茶樹的定義和古茶樹的概念。目前中國古茶樹分佈最多的地方,就是在雲南。古茶樹一般指的是百年以上樹齡的野生茶樹,和過渡型栽培型的大茶樹。細分為:茶樹型高大,樹根較深,主要以吸收土壤深層礦物質為主的野生古茶樹。還有采用矮化密植,人工培育的老茶樹,樹根較淺,以人工增肥為主。茶樹是大型喬木類,在西南地區原始森林,現在還生長著它們的祖先,目前在無量山,哀牢山等自然保護區還有不少,並且長勢很好。好了,古茶樹已瞭解過,現在就來談談辯別古樹茶的一些個人觀點。要想辯別古樹茶,首先就要從品鑑普洱茶的五度一氣開始(何為五度一氣,我之前的文章有談過,在這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閱讀了解下)。因為古樹茶比較珍貴,所以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辯別:一,選茶,最好到大廠商,或者大品牌茶商去選,這樣才會有品質的保證。不要選已經陳化好的(主要是價格的問題,如果不考慮價格,怎麼選都可以)。選新的生普比較化算,自己收儲一定時間再喝比較好。二,要看茶的外型,條索緊密(就是茶葉片卷得好),葉片肥厚,有一定手感,有一定亮度,沒有異味,只有茶的清香味為好。三,光看還不行,最主要是要看茶湯,品茶味。茶湯湯色清切,明亮,沒有雜物,一口喝下,苦澀很快化去,或者苦澀味很微,很快消失,如果陳化得好的茶,基本品嚐不到苦澀,只有醇滑,清香,使人心曠神怡。茶到喉嚨,鼻腔中有股特別香氣,並有多層次感,使到喉嚨甘甜,舌頭生津,這就是茶中的醇厚之美(也就是醇韻),這就是好的古樹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古樹茶特色,其中:香,純,滑,厚,回甘生津,並有一定的甜度,是古樹茶共有的特點。所以,單靠葉底來行量古樹茶是不可行的,不要道聽途說(有些五花百門的說法,是含有一定的商業因素的,在這就不過多評述了。),希望茶道中人喝上聰明茶,明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