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手懂車
-
2 # 小貝說情感
做父母的是不是知道子女具體的生活狀況
子女越大越會少言寡語,就是對自己的父母也很少說話。而那些真正孝順父母的,就會經常和父母交流,會不厭其煩地向自己的父母說他正在做什麼,生活狀況怎麼樣。讓父母感知他的生活,也不用為他操心,惦念。所以,當有些父母聊起子女的時候,也只是搪塞地說,孩子們都很忙。一聽都是無奈的應付。人老了以後,子女是否孝順,別人是看做父母的是不是知道自己子女的具體生活現狀。
暫且不說錢多錢少的問題,單從他們的這種消費態度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來。只有那些子女不孝順的老人,才會表現出這種錙銖必較的消費習慣。
而那些子女孝順的老人,則很少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們能夠量力而行,對於自己喜歡,也有能力購買的東西,就會很爽快的買下來,而不是猶豫不決、左思右想。
-
3 # 射手座羊仔
人都總會有老的一天,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家有孝順兒女,兒孫滿堂。人老了以後,子女是不是孝順,這幾個細節可以知道了。
一,父母生病有否照顧父母生病有沒有主動帶去看醫生,住院有否關心,照顧周到,這是檢驗子女是否孝順的重要標準之一,正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
二,外出打工有否經常回家看看很多外出打工的子女,一年才回家一次,甚至有的幾年。父母有時候打個電話噓寒問暖想聽聽子女們聲音,一解想念之苦。卻經常聽到是最近很忙,有時間回去。父母年紀大了,常回家看看吧!
三,有好吃的是否先想到父母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自私,不懂得感恩。從來有好喝的,好吃的通知都不會想到父母。自己跟朋友享受。父母省吃儉用都是為了兒女,有好吃的第一時間都會留給孩子。父母老了的時候作為兒女的多想想父母吧。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
4 # 三寸煙火
昨天看了一個新聞,說兄弟倆因為照顧老人的問題而打了起來,50多歲的哥哥把50多歲的弟弟給揍了,最後還是出動警察才把這事平息了。
不過他們打架的原因並不是不孝順,而是太孝順了,兩個人都掙著搶著去贍養老人。如果老人在一家住的時間長了,另一個就會感覺無比愧疚,總覺得自己沒能照顧老人,心裡過意不去。而用老人的話說,他們太孝順了,我跟為難啊。
我覺得這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才是正確培養了人的三觀。這也是給自己的後代做了一個標杆似的榜樣。
如果說要說子女有沒有孝順潛力,我到覺得無非從這三個“頻率”來看待:
第一:回家的頻率當然這個頻率並不是讓你回家要錢的,而是說你回家看望老人的頻率。我本人是每週回家一次,當然了,我離老家比較近,平時家裡有事沒事都會回去看看,平均下來每週能回家兩到三次吧。
第二:打電話的頻率我每天都會給家裡打電話,不過僅限於10點之前。過了這個點老人基本就睡了,也就沒必要打電話了。經常通電話我個人認為對子女來說還是很幸福的,雖然我媽依舊總是嘮叨來嘮叨去的,我到感覺挺好!
第三:陪伴的頻率這個頻率做起來比較困難,年輕人都有工作,幾乎每天都會加班。那麼這個陪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每週回家,都會陪父母聊天和幹一些農活。我家裡是果園,平時就老兩口忙活,除了賣水果的時候,我會開車帶著老媽到處趕集。
通過這三個頻率,基本就能判定一個人是不是會孝順。其實我覺得最能看出子女是不是孝順,也就只有老人生病的時候最明顯,“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說了那麼多年,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如果一個久病的老人跟前天天守著子女,你能說他不孝順嗎?
二:穿的態度老人生病住院,對穿的就不太講究,但你不能因為這個不給老人收拾行頭。哪怕你真的沒錢買,最起碼也需要老人的衣服乾淨,整潔。到時候出院了也不至於讓人覺得你沒有好好對待老人。平時的時候也需要給老人買點衣服才行。
四:撒的態度這個是最考驗你行為的,老人不會動,大小便失禁也就成了常事。其實這個時候,老人本身心情就不好,覺得不好意思,如果你再惡語相加,那老人真就有生不如死的想法了。其實這種情況下,成人紙尿褲就是最好的選擇了,也不會太讓你費勁。老人也覺得比較乾爽,別人還會說你孝順,一舉三得多好!
我到希望開頭兩兄弟這種美德,最好一直傳承下去,不要讓老人失望,也不要讓孩子覺得你不孝順,別忘了,你和我都有老的時候,你的態度就是你子女的態度!
-
5 # 趙麗紅1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父母是在平凡生活中點點滴滴體現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發自內心的情感。
人老了以後看子女是不是孝順從以下幾個方面就能體現:首先,在生活上處處替老人著想,有好吃好穿的腦海裡首先閃現的是先給爸媽的念頭。
或者爸媽喜歡的,提出來的要求,做子女的想方設法的也要滿足老人的需要。在這裡我簡單的敘述一下我們夫妻二人,父母健在的日子裡,哪怕是為了買手工炒的地鍋花生給爸媽吃,我們也會找遍大半個城。
其次,孝順孝順,顧名思義,順其意稱之為孝。孝順父母,就要順老人的心意。人老了,也不要再追究什麼對錯了,平平淡淡的老年生活,平安健康就是最好的狀態,所以,無論父母怎麼說怎麼做,兒女們附和著就好,畢竟老人走過了大半人生,經歷過風風雨雨,最起碼比晚輩的生活經驗要豐富很多。
再者,俗話說,床前三月無孝子。其實,這是一個判斷子女孝順與否的最真實有效的方法。孝順的子女,當父母生病的時候會無怨無悔的陪伴著父母,伺候著父母,時刻牽掛著父母,甚至不惜任何代價的照顧生命的父母。在這裡我給大家簡單描述一下我們兄弟姐妹是如果伺候年老生病的父母的,我們的父親母親生病臥床一年多的時間,房間裡沒有一點異味,床上的被褥換了六七次新的,兄弟姐妹輪流值班,二十四小時父母的身邊都有人陪伴……。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每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準則,我們應該感謝父母給我們能盡孝的機會,“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孝敬父母,從現在做起,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為我們和諧社會的明天更加美好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
6 # 情感三農扭坤
人老了以後,子女孝不孝順,看到哪幾個細節就知道了?
人老了以後,子女孝不孝順主要看幾個點就可以知道了!
一老人生病子女是否同去看病,住院了子女來探望不探望,當然因工作原因的例外。
二老人在家生活是否經常噓寒問暖,關心生話起居,給老人買點喜歡適口的食品,禮品。
三老人的正常需求能否得到滿足,不正確的除外。
四有的子女自己有時間做家務,但大齡老人自覺代勞,子女不知慚愧呀還沒有羞恥感,應該讓大齡老年人歇歇了。
一個子女孝不孝順老人看以上幾個情節就能知道八九不離十了。
-
7 # 白龍戲玉兔
兒女孝順老人怎麼看得到呢?
人到了一定年紀,隨著身體各方面的退化。不象年輕人、中年人那樣十分強壯,辛苦了一輩孑,多多少少又有了長年積累的各種病痛。
如果我們做子女的,不關心,不孝敬長輩,道理和情義上過不去。
老人就圖一輩子平平安安!![贊][贊]
常回家看看
尊敬和孝順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兒女的要照顧好老人的飲食起居,多替老人著想,儘量順著老人,讓父母們享受快樂的生活,渡過愉快的晚年!
老人雖說情緒多變,做兒女的也要禮讓三先。老小、老小、哈哈哈哈
有時就是個小頑童
而有些不孝順的則是另一套,不學無術,遊手好閒,偷雞摸狗,不贍養老人,對老人發怒,生活上不聞不問,自身養不活還不知羞恥向老人要錢。這樣的不肖子孫有何用,豈不辱沒了老人一身名節。
要是這樣對待老人,你會得到社會的唾罵,說不定你到了老的時候,你的子女也給你對父輩的待遇,也許還更慘!!
奉勸天下人,仁字孝為先,禮待長輩
祝天下的父母健康長壽[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耶][耶][耶][耶][耶]
最美不過夕陽紅
-
8 # 請叫我小侯子
繁衍後代是人類的本能,不過在我們國家,生孩子還有另外兩層含義,一是為了傳承,將家族傳下去,不至於數代之後消失,二是為了防老,哪怕手上有錢,要是沒有下一代,晚年生活依舊淒涼,隨著人們思想越來越先進,後者逐漸成為人們生孩子的主要目的。
不分男女,這種孩子變成“白眼狼”的概率最大,家長要警惕了
幸福小區最近發生這麼一件事,裡面的住戶每次提及,都感慨:“造孽呀,怎麼會有這樣的兒子?”據瞭解,有一名30多歲的男子,經常性跑到小區裡面來跟他母親吵架,目的就是要錢,好幾次由於吵得太厲害,還動了手,把警察都招來了。
“這事情都怪她自己,警察都來了,還護著兒子,這讓人家怎麼管?”門衛直搖頭,很明顯,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全都是“溺愛”二字所致。
一個30多歲的男人,自己不想辦法好好賺錢,反而跑過來跟母親要錢,這是什麼樣子的行為?小學生都知道這是沒出息的表現,從那位母親的表現來看,不難想象她兒子變成這樣的原因,肯定從小就一直慣著,捨不得這個,捨不得那個,結果孩子養得很不錯,就是素質不咋樣,變成了“白眼狼”。
慣子如害子,這話一點不假,百因必有果,當初自己造的孽,只能由自己去承受。
生活中像這樣的孩子其實很多,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就這麼一個活寶,從爺爺奶奶到爸爸媽媽,全都圍著轉,他們從小享受到的是“皇帝待遇”,只要能滿足的要求,家裡人從不吝惜,哪怕手上的錢並不多。
家長的目的很簡單,希望孩子少受罪,畢竟是“心頭肉”,還有一些思想深遠些的父母會說:“生活上的事情,孩子不用操心,他們只要把學習弄好就行。”過去人可能很難想象,3歲大寶寶上補習班是什麼概念,正如網友說的那樣:“話都說不利索,能不能聽到大人想表達的意思都值得懷疑,這麼電大的孩子去補習班,真的有效果嗎?”
也許有,也許沒有,全看孩子父母如何看待。然而,這種想法肯定是不正確的,哪怕孩子因此贏在起跑線上,真的就能代表他們未來成才嗎?
換個角度來說,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高素質“白眼狼”,是否是大家想要看到的結果?混得再好,對父母不好,資產過億,在爹媽身上舍不得花一分錢,那對於我們而言,這孩子與陌生人又有何區別?甚至可以說還不如陌生人,起碼人家不花我們的錢,也不會肆意打罵我們。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不孝呢?
社會上雖然存在不少“不孝子”,但是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還是知道孝順父母的,因此,只要父母教育手法科學合理,確保孩子孝順並非不可能的事情。
1、以自己為標杆,給孩子一個好榜樣
我的一個朋友,與我關係非常好,他的遭遇讓我一度很是糾結,這人與他父親的關係非常緊張,幾乎每個月都要吵一架。據瞭解,在朋友10歲的時候,父親出軌,將媽媽氣跑了,而後媽對他又不是很好,儘管家裡一直沒能再生,可他總感覺自己與那個家一直格格不入,自然也沒什麼感情。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孩子又怎麼可能跟父親關係好呢?雖然他沒有明說,不過我們都能看出來,養老肯定是不可能的。
美國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說過,家長是孩子前進的風向標,如果大方向都不對,孩子怎麼可能變好?每當我看到新聞說,某人對爹媽不孝時,我就會去檢視老一輩的品性,他們中很大一部分本身就不懂“孝道”,教出來的孩子變成這樣,也在情理之中。
2、棍棒之下出孝子,這話從不過時
個人認為,“棍棒教育”是確保孩子不變壞的最有效措施,沿用了幾十年,效果一直不錯,然而,近些年很多人呼籲父母要“文明教育”。倒不是說這種教育方式不好,關鍵在於:孩子到底聽話還是不聽話?對於那些聽話的孩子,文明教育確實就可以了,只要目的達到,父母何苦做那個惡人?
可換做不聽話的孩子,心平氣和的交談往往沒有效果,要知道,養老畢竟是一件“吃虧”的事情,如果爹媽鎮不住孩子,在人性的趨勢下,孩子很容易變成“白眼狼”,畢竟不給父母養老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
當然,家長在用“棍棒教育”模式時,一定要控制好其中的度,往死裡打肯定不行,那樣不僅不能建立起威望,反而會讓孩子記仇,有句話叫“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家暴絕對不可以有。
3、靠人不如靠自己,口袋有錢心不慌
關於這一點,許多人總是悟不到,我們可以將“養娃防老”視為一種投資,父母從小投入資本,老了之後享受分紅,那不籤合同,如何確保自己的權益呢?這個時候就需要手上“有料”了,比如老人有不少存款,房產證名字沒改等等。
為了這些未來的好處,沒幾個子女敢跟父母對著幹的,畢竟一旦鬧僵,這些錢指不定就歸誰了,就連兒媳(女婿)也會轉變態度,口袋有錢才能心不慌,許多事情想得現實點,反而容易解決,感情這東西畢竟看不見摸不著,很難讓人安心。
趁年輕的時候多賺些錢,這才是確保有人養老的關鍵所在。
總而言之,父母既不能過分寵溺孩子,也不能將希望全部寄託在子女身上,唯有教育與個人努力都跟上,才能確保自己未來的養老安全!
-
9 # 厚德載物49056
子女對老人是否孝順,從平時的生活小細節完全看得出來。
孝順父母是多方面的,當然安排好老人的衣食住行是必須的。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基礎上,老人的精神世界也不能空虛寂寞,多在一些細節上滿足老人,給父母以幸福感,有利於父母的身心健康。
1,父母的衣服要乾淨整潔。知道父母衣服尺碼。經常給老人洗頭洗腳,讓父母乾淨衛生。
2,知道父母有幾身洗換的衣服,知道都放在什麼地方。
3,知道父母有什麼病,知道什麼季節怎麼調整藥物及用量。
4,知道父母健忘,給父母買一個盛藥物的小盒子,並將藥物按週一至週末順序分好,以防老人忘了吃藥或是吃重複了藥。
5,喜歡聽父母的嘮叨,讓父母嘮叨一些往事,並從嘮叨中找到快樂。知道父母嘮叨什麼故事最高興。做父母的忠實粉絲,他聽喜歡講,你喜歡聽,無記講多少遍,都不要煩。
6,知道父母至親至交的聯絡方式及基本資訊。有時間讓他們聚一聚,父母會高興好幾天,幫父母找到快樂。
7,知道父母的習慣愛好,如喜歡書法、豫劇、京劇、河北梆子、二人轉、老年舞等,有時間和父母去聽一場他們喜歡的戲劇,讓老人過一把癮。
8,對健忘或腦萎縮的父母,要在兜裡或衣服上放置一張聯絡卡,上面有老人基本資訊及子女聯絡電話,防止走丟了,便於聯絡,以防走失。
總之,做父母的給了子女很多的愛,如果從小到大的愛比做10分的話,子女給父母的愛相比,孝順的子女能做到給父母回報3分也就很不錯、很孝順了,父母也會很滿足了。
-
10 # Hello週末生活
以下這三項是判斷孩子長大後孝順與否的標準:
一、是否願意分擔家務
有些孩子從小就是小皇帝、小公主,自己的事情都不做,更何況是幫家裡人幹活呢?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只要學習好、有出息,不讓做家務是必須的,做家務只是在浪費孩子時間。其實,做家務是培養孩子家庭責任感的關鍵,讓孩子知道自己需要為這個家付出一份力,從而在長大後才能更好的孝順家長,才能擔負起這份責任。
所以不要小看打掃家務這件事,讓孩子分擔家務,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孝順的方法。
二、是否知道感恩
因為知道感恩,從而才會孝順,一個不知道感恩的人,又怎麼會去孝順父母呢?
現在一些孩子,動不動就是發火,都不知道體諒父母,從而讓父母感到心力交瘁。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難孝順父母,因為不知道父母的付出,從而就不知道為什麼要感恩,也就做不到孝順了。
三、是否懂事
孩子懂事與否也是判斷孩子將來是否孝順的關鍵。有些孩子從小就令家長不省心,頂嘴、打架、逃課各種學壞,長大後自然很難孝順父母。只有把家長的辛苦看在眼裡的孩子,才能去體諒家長,才能去孝順家長。
一個孩子將來會不會孝順父母,只需看他小時候的表現即可,孝順的人通常都具備善良、知感、負責等優秀品質,所以想讓孩子以後孝順自己,培養孩子品德才是關鍵。
回覆列表
子女是不是有規律地回家看望父母
人老了以後,只要溫飽上沒有問題,也沒有大的疾病,對於錢和衣食的多少並不在意。如果真的有在意的東西,就是老了以後希望兒女多多陪伴自己。所以,真正孝順的子女,肯定是會有規律地回家看望父母。而不只是,給父母買很多、很貴的東西。因為,父母即便收到這些東西,也不會真正感到幸福。所以,即便老人有心在外人面前誇自己的孩子,很孝順、給自己買了很多東西。但是,外人看他家孩子,會不會有規律地看望他,就知道他子女是真孝順,還是假孝順。
老了以後,家裡的子女是不是真的孝順,別人看得並不是物質方面的東西,而是精神方面的東西。比如,做父母的,是不是經常跟別人聊,和子女相處的溫馨場面。像,子女吃了幾碗飯、做了一些窘事等等。父母回憶跟子女相處的場面越溫馨,說明親子關係越和諧,子女越孝順。這跟錢沒有多大關係。所以,人老了以後,家裡子女孝不孝順,看做父母的是不是經常跟別人聊,和子女相處的溫馨場面就知道了。
如果子女真的孝順,那他就會經常和父母溝通交流,不厭其煩地向父母解釋他正在做什麼、生活狀態是什麼樣,讓父母感知他的生活,不用為他擔心。相反,如果子女不是真的孝順,他和父母平時肯定是缺乏溝通的。所以,父母聊起子女的時候,也多半隻知道“兒女最近很忙”。人老了以後,家裡子女孝不孝順,別人看做父母的是不是知道子女具體的生活狀態,就知道了。這一點,做父母的想幫孩子瞞都瞞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