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和父親是四十年代末出生的,那個年代應該極少有自由戀受,特別是貧苦的農村。我的母親和父親是由遠親介紹的,那時父親退伍剛分配工作,都是窮家庭也算是門當戶對,主要因為熟人介紹,也就在彼此間建立了信任基礎,不到一年母親和父親就結婚了。
其實在那個年代,成家過日子很多夫妻之間都是沒有感情基礎的。在那特定的年代生計都是問題,那還有婚前戀愛的機會,有人介紹能成家就已經是很幸運了。加之那時思想也都比較傳統,社會發展也比較緩慢,一般只要對方家庭成份還好,人只要是健全健康就好。所以母親和父親的結合,和那時千千萬萬新家庭的組成一樣,就是完全人生的任務,結婚成家生兒育女過日子,感情都是在婚後共同生活中慢慢積累的。
母親和父親的情感我都是從讀父親寫給母親的信中瞭解的,因為父親在外地工作,母親在老家農村,父親一年也就一到兩次探親假,平時只能靠書信往來。而母親從小家裡窮是沒上過學的,所以不識字,每次父親來信都是我念給母親聽,這都是小學時候的事情,父親是個細心體貼的人,對母親的關愛毫無保留地寫在信上。也許他們之間的感情沒有我們現在的戀愛和婚姻那麼直白,相愛時依依不捨,轟轟烈烈,矛盾時不依不饒,離婚常掛嘴邊。但是父輩們卻是幾十年如一日相依相伴,不離不棄,哪怕是爭吵也是事過後煙消雲散,日子依然如初。
母親五十多歲時就胖了,人一胖就顯得笨拙了些,走路也快不了,有時候還會摔跤。相反父親一直偏瘦,走起路來風一樣快。每次走著走著母親就落下父親一大截,於是父親只好等著母親慢慢趕上來,雖然偶有怨埋,說歸說,但父親總擔心母親走不穩,總是要跟著。特別是六十多歲後,有時候外出散步走岔了,父親總是又順原路回去找。每天買菜都是母親買好,父親提著。老話說得好“少年夫妻老來伴兒”,他們就是彼此的左右手,不可或缺。
前年母親突發疾病離去,享年69歲。當時醫生一直叮囑我們父親年紀大了,不能讓她看到媽媽最後彌留時的痛苦,怕老人承受不住打擊也倒下了,醫生的經歷我們是相信的,本來父親也是個感性的人,能想到他面臨母親離去的悲痛。所以母親住院的幾天我們總是想把法把父親支開在家裡,直到三天後母親離開才帶父親來醫院。當時父親的難過我非常痛心,眼淚鼻涕滿臉都是,都沒法站穩,我甚至後悔不該聽醫生的,該讓父親多陪伴一下母親,也許他會好受點吧。就因為父親沒守著母親最後心跳停止的那一刻,至今還問過我多次,母親是不是落氣了。我特別能理解父親那份疑慮,我自己也這麼想過,在送母親去殯儀館放進冰棺那一刻,我瞬時崩潰,哭得稀里嘩啦,心裡也有一個可怕的念想,以前有人說人是假死被埋了,母親會不會呢?雖然現在科技發達,電腦儀表有顯示人的各種生理機能已停止,可就是遏止不住這種念想。母親走得太突然,難以置信,難以割捨,所以會想到各種可能。
母親走了一年半了,父親依然沒能走出那份痛苦,掉了伴兒就象丟了魂兒,念念不忘母親生前的種種。他們一起風雨兼程相依相伴四十多年,母親這一走,父親生活上少了扶持,精神上少了依靠,整個人都空落了,吃不了睡不好,總是念叨。房間的床頭,箱子上,牆上都排滿了母親的相片,總是對著相片自言自語。前幾天父親還對我說,要不是想到有我和弟弟以及孫子外孫,他都想隨母親去了,雖然我讓父親不要瞎想,但我知道父親說的是真的。因為母親走後,父親的日子真就是過一天算一天,儘管我和弟弟經常開解,陪伴,卻永遠代替不了母親的相守。我也是人到中年,面對父母一生的情感,我自嘆不如,也許是還沒到那個年紀吧,但真心佩服父母愛情。
我的母親和父親是四十年代末出生的,那個年代應該極少有自由戀受,特別是貧苦的農村。我的母親和父親是由遠親介紹的,那時父親退伍剛分配工作,都是窮家庭也算是門當戶對,主要因為熟人介紹,也就在彼此間建立了信任基礎,不到一年母親和父親就結婚了。
其實在那個年代,成家過日子很多夫妻之間都是沒有感情基礎的。在那特定的年代生計都是問題,那還有婚前戀愛的機會,有人介紹能成家就已經是很幸運了。加之那時思想也都比較傳統,社會發展也比較緩慢,一般只要對方家庭成份還好,人只要是健全健康就好。所以母親和父親的結合,和那時千千萬萬新家庭的組成一樣,就是完全人生的任務,結婚成家生兒育女過日子,感情都是在婚後共同生活中慢慢積累的。
母親和父親的情感我都是從讀父親寫給母親的信中瞭解的,因為父親在外地工作,母親在老家農村,父親一年也就一到兩次探親假,平時只能靠書信往來。而母親從小家裡窮是沒上過學的,所以不識字,每次父親來信都是我念給母親聽,這都是小學時候的事情,父親是個細心體貼的人,對母親的關愛毫無保留地寫在信上。也許他們之間的感情沒有我們現在的戀愛和婚姻那麼直白,相愛時依依不捨,轟轟烈烈,矛盾時不依不饒,離婚常掛嘴邊。但是父輩們卻是幾十年如一日相依相伴,不離不棄,哪怕是爭吵也是事過後煙消雲散,日子依然如初。
母親五十多歲時就胖了,人一胖就顯得笨拙了些,走路也快不了,有時候還會摔跤。相反父親一直偏瘦,走起路來風一樣快。每次走著走著母親就落下父親一大截,於是父親只好等著母親慢慢趕上來,雖然偶有怨埋,說歸說,但父親總擔心母親走不穩,總是要跟著。特別是六十多歲後,有時候外出散步走岔了,父親總是又順原路回去找。每天買菜都是母親買好,父親提著。老話說得好“少年夫妻老來伴兒”,他們就是彼此的左右手,不可或缺。
前年母親突發疾病離去,享年69歲。當時醫生一直叮囑我們父親年紀大了,不能讓她看到媽媽最後彌留時的痛苦,怕老人承受不住打擊也倒下了,醫生的經歷我們是相信的,本來父親也是個感性的人,能想到他面臨母親離去的悲痛。所以母親住院的幾天我們總是想把法把父親支開在家裡,直到三天後母親離開才帶父親來醫院。當時父親的難過我非常痛心,眼淚鼻涕滿臉都是,都沒法站穩,我甚至後悔不該聽醫生的,該讓父親多陪伴一下母親,也許他會好受點吧。就因為父親沒守著母親最後心跳停止的那一刻,至今還問過我多次,母親是不是落氣了。我特別能理解父親那份疑慮,我自己也這麼想過,在送母親去殯儀館放進冰棺那一刻,我瞬時崩潰,哭得稀里嘩啦,心裡也有一個可怕的念想,以前有人說人是假死被埋了,母親會不會呢?雖然現在科技發達,電腦儀表有顯示人的各種生理機能已停止,可就是遏止不住這種念想。母親走得太突然,難以置信,難以割捨,所以會想到各種可能。
母親走了一年半了,父親依然沒能走出那份痛苦,掉了伴兒就象丟了魂兒,念念不忘母親生前的種種。他們一起風雨兼程相依相伴四十多年,母親這一走,父親生活上少了扶持,精神上少了依靠,整個人都空落了,吃不了睡不好,總是念叨。房間的床頭,箱子上,牆上都排滿了母親的相片,總是對著相片自言自語。前幾天父親還對我說,要不是想到有我和弟弟以及孫子外孫,他都想隨母親去了,雖然我讓父親不要瞎想,但我知道父親說的是真的。因為母親走後,父親的日子真就是過一天算一天,儘管我和弟弟經常開解,陪伴,卻永遠代替不了母親的相守。我也是人到中年,面對父母一生的情感,我自嘆不如,也許是還沒到那個年紀吧,但真心佩服父母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