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甜橙派Gloria
-
2 # 戰隼
這有什麼的,很正常的行為。
我平時一般都是幾本書一起讀,經常是一本書讀段時間,然後換一本看。
特別有時閱讀一些專業性強的、哲學類或者比較枯燥的大部頭,看上1、2個小時注意力就無法集中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時換本科幻小說、科普或其它型別比較容易讀的書,對大腦是一種放鬆。
我做個一些注意,對不同型別的書籍,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不一致,對於娛樂、休閒或者寫的比較好的小說,很容易一口氣讀下去。但對於一部分需要反覆思考,各種專業名詞過多的書籍,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明顯過短。如果只單純讀書的話,看一段時間,大腦就會一片空白,這裡就需要做筆記、劃線、思維導圖等方面做回顧,堅持的時間會更更長一些。
有時還會針對不同的專題來做主題閱讀,針對同一個主題,準備30、40本書,然後在2-3個月內全部讀完。用這種方法閱讀,也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看一本書讀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又換了一本。
同一主題或型別的書讀了多了之後,就會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內容是相同的,可以直接跳過,只閱讀一些不同或差異的地方,效果會更好。
還會遇到同一個概念,這本書看不懂,更換其它書籍來尋找這個概念的描述和解釋,經常會遇到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來闡述相同的概念。有些書說的很容易理解,有些書就完全看不懂。不同作者對同個概念的理解和認知角度都不同,當你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看來對同一件事情的描述,會讓你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更深入。
所以,不要用看書看一半就換書這種行為而焦慮或苦惱。
-
3 # 盤古智庫賙濟
我一直覺得讀書是一個非常注重自己內心感受的事情。如果一本書讀到一般,你就換書了,那就說明這本書並不足夠的吸引你。如果你是希望透過這本書獲得某方面的專業知識,那麼你要做的是第一,評估這方面專業知識對你的意義,第二,嘗試找找同專業的其他書來看。很多時候專業書籍會因為作者的語言表達和讀者的專業基礎水平兩方面的原因導致暫時不適合閱讀。
如果你讀書就是為了開拓視野,為了陶冶情操,甚至是為了解悶,那麼讀了總是比不讀強。世上的書那麼多,並不是每個作者想表達的點都能讓每個人get到,在這個時候,換書也無妨。
回覆列表
謝邀。看書看到一半,就想換其他的書看,我個人看來有三種原因,下面就針對這三種原因,說下對應的解決辦法。1、對看的書不感興趣。如果是這種情況,你不必自責內疚,儘量找能夠勾起自己讀書慾望的書就好。法國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曾經說過,讀者有十條權利,這十條權利分別為:第一條 不讀的權利第二條 跳讀的權利第三條 不讀完的權利第四條 重讀的權利第五條 讀不擇書的權利第六條 包法利症(易被小說內容感染的症狀)第七條 讀不擇地的權利第八條 隨意選讀的權利第九條 朗讀的權利第十條 默讀的權利
所以,你完全有權利不讀完一本書,心態放輕鬆,讀書應該是很enjoy的事情。
2、看的書本來就很無聊這裡呢,又有兩種可能:1)書的內容比較差,讓人讀不下去。那你可以直接放棄,沒什麼可惜的。節約的時間,你可以用來讀更好的書。2)書的內容比較艱澀,但是很有營養,或者是你的專業書籍,或者是經典著作。這樣的書可以從簡單的入門書籍開始,培養興趣。比如,專業書籍你可以找解讀版本,或者相關的趣聞。經典名著你可以找改寫過的版本,或者先看改編的影視劇,掌握大概的情節和內容。舉例來說,《悲慘世界》是經典名著,但厚度堪比辭海,不是人人都能啃下來的,但是你可以看同名電影,掌握主要的人物關係和情節,然後再讀原著。
3、自己太浮躁,沒法靜下心來看書。如果是自己太浮躁,就要動用意志力去克服了。你可以給自己創造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比如說找出大段的時間,像是早起1個小時,或者臨睡前1個小時,關掉手機,靜靜地看書。或者在家附近找個安靜的咖啡廳,甜品店,靜靜享受不被打擾,沉浸書中的感覺。除此外,你還可以採用獎勵機制。即如果在規定時間內,能夠讀完某本書,給自己一個獎勵。這個獎勵可以是心儀已久的美食,漂亮的衣服,或者是期盼已久的音樂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