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守門人7

    關於皇帝跟大臣的權力大小,的確有時候是大臣大有時候是皇帝的大,但這只是偶然。

    從秦朝到清朝,總體而言是君權不斷加強而相權不斷縮小的趨勢,君權不斷加強,換句話說就是封建集權不斷加強的趨勢。

    秦漢時期有三公九卿,分別執掌國家政府、軍隊、監察的權利,我們看到秦始皇漢武帝等偉大帝王,是因為這些皇帝有雄才偉略,但更多帝王時候是三公九卿把持朝政,帝王管大臣,大臣管國家,所以有時候會出現帝王管不了大臣的情形的出現。

    然後才到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進一步限制了相權,把宰相的權利進一步分化,比如由一個宰相管的諸多政務分化為兵部吏部等等六部,但此時此刻三省六部自然對皇帝權力有諸多限制,眾所周知,三省六部,中書省起草召令,門下省稽核,尚書省執行,皇帝只是個總扛把子的,甚至唐時期還有不少門下省封還皇帝召令的情況。

    宋朝的樞密院等體制也同樣是,宋朝沒有設三省,所以宋朝皇帝權力進一步加大。

    眾所周知,明朝撤銷三省,設定內閣,內閣對皇帝負責,設定錦衣衛東廠西廠監察百官,皇帝權力前所未有,內閣形成的決議必須要皇帝首肯才能施行。

    到了清朝雍正乾隆時期的設定了軍機處,標誌著中國封建社會皇帝到達巔峰,明朝內閣尚且是對國家政務形成處理意見後交由皇帝同意後施行,清朝的軍機處卻只是一個最高辦事機構,既沒有決策權也沒有決定權,屁大的事情都是皇帝說了算。

    所以題主所說的有時候大臣的權力大有時候皇帝的權力只是偶然,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史實際也是皇權跟相權的鬥爭史,總體就是皇權不斷增強,相權不斷削弱的過程。

  • 2 # 反真

    在古代,一直是皇帝權力大,除了個別孤例,不存在大臣的權力大過皇帝的權力。

    皇帝這一稱呼始於秦始皇,終於溥儀。

    在古代,皇權天授,皇帝是“天”在人間的代言人,所以皇帝又稱天子。

    大臣權力大過皇帝,是因為大臣打著皇帝的旗號

    攝政類:在皇帝尚幼小時,歷史上有過攝政王,比如周公攝政,多爾袞攝政等等,這時候因為皇帝還不懂處理國政,就需要重要的臣子(皇親)來代替皇帝處理國政,但是皇權還是在皇帝的手中。

    顧命類:也可以稱作託孤。在皇帝幼小,而前任皇帝去世時,指定的代理皇帝處理國政的大臣,最早見於周成王,在其病重時,委派臣子輔佐其兒子康王。還有雍正,在臨去世時,指定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為顧命大臣。比較有名的則是劉備託孤給諸葛亮了,諸葛亮也不遺餘力、毫無異心地輔佐劉禪。

    有名的諫臣、言官權力也沒有大過皇帝

    諫臣:有時候,我們有一種錯覺,覺得某位大臣不畏皇帝,敢於進諫,就覺得大臣的權力大過皇帝。。其實,只能說明這位皇帝善於納諫。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當時魏徵是有名的諫臣,李世民常常採納魏徵的建議,但是不能說魏徵的權力大過李世民。

    言官:皇帝相對比較害怕的人物,尤其是在明朝,言官負責進諫和監督,比如劉伯溫、王守仁都曾經擔任過言官,他們敢說敢做,完全抱著“臣言已行,臣死何憾”的態度,可說是拼死進諫,皇帝也害怕,但是皇權還是掌握在皇帝手中,正所謂“君要臣死,不得不死”。

    王莽是歷史上的孤例

    大臣權力大,這個孤例體現在王莽身上,王莽從大司馬--宰衡--攝皇帝--假皇帝--真皇帝,這一路都是權力大過了皇帝,其關鍵是因為外戚干政,當時真正的權力表面上在皇帝,但實際上在王莽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何猷君奚夢瑤求婚結束之後在臺下像商演結束,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