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幽記
-
2 # 擇吉風水太極道
其實“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兩句詩是啟迪我們看待事情要擺脫主觀片面,客觀全面的看待問題,否則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由此,個人覺得與其道理相同的俗語應該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亦或是:管中窺豹,只見一斑。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把觀賞景色昇華到生活哲理,讓人反覆思索回味無窮!為什麼會不識廬山真面目呢。
因為我們置身此山之中,被廬山的峰巒疊嶂擋住了視線,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小部分,冰山一角的區域性而已,這就必然是片面的,我們在生活中看待事情同樣如此。由於個人的位置立場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就會不一樣,得出結論肯定也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3 # 霍山河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也可以解釋為,做事無情,做人有義,
這就能看到廬山真面目,
而不會只緣身在此山中了
愚見愚見
-
4 # 兩木即是林
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思相近的俗語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題西林壁》,原意是,我看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本身就在這廬山之中。
該首詩前兩句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的是從正面、側面、遠處、近處、高處、低處,不同的方位,會看到不一樣的廬山。受制於視線(當前景色的迷惑),作者只能看到眼前的區域性,而窺不到整個廬山的“真面目”。這說明了一個道理:每個人所處的地位不同、出發點不同,對事物的感知和認識也就會不一樣。要想得知真正的事物本質(全貌),不要被眼前現象迷惑,必須“跳出原地”,從宏觀的大角度去考量。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比喻當一個人做事時,因為自己沉迷其中,只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思維行事,反而不如旁觀的人看得清楚。自己想要看清楚,也必須“跳出迷局”,從全面入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從這一點上來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與“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意義相近。
回覆列表
如果只是斷章取義的看字面,“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不能認識廬山的真面貌,就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這確實應該是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俗語道理相同。
但縱觀全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就不難看出,這是作者由遠及近進而進入山中的遊覽廬山之所見。
前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是作者從橫看和側看不同角度以及遠、近、高、低不同位置看到的廬山面目,總括的描寫廬山巍峨壯麗、千姿百態的風貌!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把觀賞景色昇華到生活哲理,讓人反覆思索回味無窮!為什麼會不識廬山真面目呢,因為我們置身此山之中,被廬山的峰巒疊嶂擋住了視線,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小部分,冰山一角的區域性而已,這就必然是片面的,我們在生活中看待事情同樣如此。由於個人的位置立場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就會不一樣,得出結論肯定也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其實“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兩句詩是啟迪我們看待事情要擺脫主觀片面,客觀全面的看待問題,否則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由此,個人覺得與其道理相同的俗語應該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亦或是:管中窺豹,只見一斑。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拙見,您覺得哪句俗語更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