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外來客222790859

    謝邀。 中國有口說無憑立字為據的傳統,那麼這個印章就是在這個文化土壤中產生的,有記載的印章起源於商代,那時大多數為銅印,直到戰國時期玉製品的大量出現才有了玉印,那時對玉做為稀世珍寶看得相當珍貴的,一塊碧玉竟能換十五座城池,才有了廉波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凸現了秦國的虎狼之心,只是最後這塊可憐的和氏璧還是被秦王打造成了玉璽了。印章最初只是個人信用的憑證,開始時並無嚴格的等級限制,經秦代統一六國之後,為顯識皇帝威嚴——天子以玉為印,並稱之為璽。到了漢代仍以玉為璽,

    但規定皇帝、皇后以及諸侯王的印章,統稱璽,而官吏及平民所用私印,只可稱印,故漢代不僅有印璽之稱,又有“章”、“印‘’等別稱。以致到後來人們把印章的大小無官職級別大小掛鉤 ,到了現代仍在沿用,不同的一點是不在用玉做印了,而是用鋼印,你看現代的政府發文後面的鋼印大小尺寸都是有規定的,級別高的部門鋼印稍大,級別低的鋼印稍小,依次為:4.2,4,3.8,3.6釐米來區別衙門的大小。我曾在一個出土的文物博物館裡看到一枚玉璽,大慨一寸見方,像個小孩的玩具,誰也想不到她會價值連城?我們早年的平民就是用木製的、玻璃的、普通石頭的、工藝的私人印章也不少,每個月開工資的時候都要用一下,現代的我們有了電腦、手機、網路電腦徵信,不是買房子的話用印章的機會就更少了,印章這個稀世古董估計很快就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 2 # 卓然堂

    漢代的印章是中國古代印章藝術的巔峰,官私印最初均繼承了秦印的田字格及日字格制式,但在西漢中期呂后當政期間擺脫了這種制式的束縛,印面呈現多樣化的風格,也為後世治印風格樹立了典範。

    目前所發現的高等級的漢代玉印章數量並不多,還不足以看出印紐形式、印章大小的不同與官階身份的相應關係,也不足以窺見漢代禮玉的等級制度。此外,對印章所用材質也無明確的等級規定。文獻中似乎也沒有見到嚴格的治印等級要求。譬如,玉質與金質印章等級孰高孰低,並不清楚,因為出土的王侯等級印璽有金印亦有玉印。

    印鈕動物的選擇似乎也沒有限定。龜鈕是存世漢印中僅次於鼻鈕的常用鈕式。海昏侯劉賀可用,普通官吏亦可用,並不犯禁。

    相對來說,印章大小可能更為重要,但也不能作為等級排列的依據。漢皇后、南越王、海昏侯印璽均不太大,相反,等級低於皇室的將軍及公侯的印璽卻有超大個的,如以下圖示。

    漢代印章雖應用廣泛,但當時似乎還沒有形成嚴格的官方定式,與後代特別是清朝的印璽制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古代印章承載了大量的歷史文化資訊,值得收藏,但對學養的要求也高,故一直是小眾收藏領域。在材質貴賤、工藝優劣、篆刻藝術高下諸多考量之外,古印章收藏還應本著兩大原則入手:

    1. [官印欲其不史]. 因為史在官印(公印),如果所見官印是歷史文獻不見或失載的,可以起到補遺填缺、修訂歷史的重要作用,其歷史文物價值自然很高;

    2. [私印欲其史]. 如果印章的主人是歷史上有記載的名人雅士,達官貴人,自然好過名不見經傳的人士。此外,藝存私印,私印的藝術發揮比較隨意,藝術價值比較高。而官印的要求則比較嚴謹,千印一面,不利藝術發揮。

    自認學識不足,故多年收藏,並未專注印章收藏。但在收藏玉器、金銀器及青銅器時也會見到質優藝精的古印璽,不免心動,留下幾方,多為漢印,分享於下。

    1-3. 各式材質的戰漢印章;

    4. 龍頭龜方鈕制式套印,(東漢/南北朝);

    5-6. 陽平太守章,(漢?);

    7. 清玉璽, 戰國壇鈕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基督教和佛教有什麼根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