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fxvhgf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說:做事不要去祈求結果,但要有認真去做的心。這句話出自佛教重要經典《金剛經-第十品莊嚴淨土分》,透過解構佛本身的莊嚴,闡明佛法的真諦是“莊嚴淨土”。淨土、極樂世界不只在西方,或是某個縹緲的所在,也可以就在身邊,就在當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禪宗六祖初步悟道,就是這一句話,聽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此心本來無所住的啊!因為你不明白此心無所住,無所住是畢竟空;有個空的境界,就不對了,就有所住了,就住在空上了,那是住法而生心,住在空法上。所以真正的清淨心,不是有個光,有個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他說真正的修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坦坦然,物來則應,過去不留。用常談的這兩句話,勉強來描寫,就是此心無事,像個鏡子,心如明鏡臺,有境界來就照,用過了就沒有。擴充套件資料:《金剛經》提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無住的修行。《六祖壇經》的三大修行要領,也是“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體認到無念、無相的心體,目的是為了生起無住的心,成就無住的修行。《金剛經》修行直接提出無所住。可能有人會覺得困惑:無所住,又怎麼安住呢?佛教的禪修也有兩種型別,一是有所止,二是無所止。通常的禪修都是有所止,選擇一個善所緣作為心安住的物件,或是心工作的地方。而無所止的禪修是讓心從所緣中跳出,導向空性的修行。《金剛經》教導的,正是這樣一種無所止的修行。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八個字,就是《金剛經》的修行要領。包括“菩薩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等,講的都是無住生心。這裡不僅體現了菩薩的悲心,更體現了菩薩的智慧。因為有大智慧,所以才能心無所住。這是心的一種能力,由見和行而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廠要裁人了,是去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