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至樂無如讀書

    簡單說幾句。

    黃河文明有兩大中心,即中游以華山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下游以泰山為中心的大汶口龍山文化。仰韶文化大致對應的是炎黃夏周文化,大汶口龍山文化大致對應的是蚩尤殷商東夷文化。

    夏因無同期文字,文化模糊不清。殷商已有成熟的文字。但殷人尊信天命,信鬼神,祭祀大量用人牲,甚至吃人,野蠻落後。夏商在思想文化對中國文化影響有限。

    三千年影響至今的是周文化。文武周公時代提出了“民為邦本”、“敬天保民”的人文德治思想,制定禮樂宗法制度,正如考古學泰斗蘇秉琦教授所說:以一個“文”字代表典章的制度化,這是國家成熟的表現。周人的這些人文思想,禮樂宗法等制度影響中華三千年;也是中國大一統思想文化的源頭。

    至於所謂的中原(狹義)文化,只是周文化,也就是中華文化的子文化,如三晉、三秦、燕趙、齊魯等文化一樣,人文思想、禮樂宗法文化是其核心。

    所以黃河文化是主流,中原文化是支流。

  • 2 # 長安見聞錄

    黃河文明,顧名思義就是黃河流域的文明,而中原文明屬於黃河中下游地區文明。綜合來講黃河文明包含了中原文明,中原文明是黃河文明的主流。

    中原文明主要誕生於甘肅東部以及陝西中部渭河流域(關中平原),東到山西晉西南運城地區和河南的陝縣、靈寶一帶,北至黃土高原,南至秦嶺山脈地區。這裡是炎黃二帝的誕生地,也是炎黃二帝最初的活動區,是三代的源頭,也是最早的中原。

    何光嶽先生在《炎黃源流史》一書中說:“黃帝軒轅氏的居地為姬水,以姬為姓。姬與岐同音,即今陝西岐山縣南橫水河。……則姬水、姜水相鄰,正合炎黃雙胞族之說。”

    《連山易》中所記載:“顓頊五代孫鯀,封於崇”。《地輿志》中記載:“鄠,古崇國也。”《詩·大雅。文王有聲》曰:“既伐於崇,作邑於豐。”《史記•集解》: “崇國蓋在豐、鎬之間。”

    《史記.。殷本紀》“契封於商”。漢鄭玄:“商南在華之陽”。晉皇甫謐:“今上洛、商是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丹水自上洛經商縣南,契始封此”。唐李泰《括地誌》:“商州東八十里商洛縣,本商邑,古之商國,帝嚳之子契所封也。”

    在這裡誕生的禮樂文明、《周易》、《周禮》等思想貫穿了整個三千年信史時代的文明,並且一直作為中華文明的主流思想存在,影響直至今日。

    隨著周人的分封,華夏族從這裡走出遍佈神州大地,使華夏族成為了中華大地的主體民族,使周人的禮樂文明隨著華夏族的大分封成為了主體文明意識。

    從這裡出發的周人開啟了華夏的禮樂文明,結束了矇昧時代,迎來了中華文明的早晨(牟柏倉語);從這裡出發的秦人結束了五百餘年的春秋亂世;同樣又是從這裡出發結束了三百年的五胡亂華,恢復華夏衣冠。

    百家姓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這裡,儒家信奉的元聖周公可以追溯到這裡,道家的源頭思想黃帝文化、《周禮》可以追溯到這裡。佛教西來第一站選擇了這裡。

    這裡有大一統雛形的西周,有大一統的實踐者大秦帝國,這裡有鑿空西域,北擊匈奴,帶領我們第一次放眼看世界的西漢帝國。同樣在這裡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在這裡我們有了漢人、唐人的稱號,在這裡我們有著華夏的榮耀與驕傲。

    我們可以這樣來描述題主的問題,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以及其他文明同屬於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就黃河文明而言對中華歷史影響頗深,黃河文明包含了上面所述的中原文明,而中原文明的核心我們應該更準確的稱之為“關中文明”。

    武王就成了天下的共主。從此以後,黃河流域的政治文化全給渭河流域的人們所支配了。~顧頡剛

  • 3 # jishizi

    從古至今,有河流的地方,就有人的聚集,並通過人在各方面的交流溝通,進而產生文化和文明。

    黃河文明是指以黃河文化為基礎而產生的整個文化系統。黃河文明是一種大河文明,有連續性、輻射性和大一統性等特徵。中原文化、黃河文化和黃河文明都與華夏民族分不開,華夏民族在中原地區創立了華夏文明,華夏文明是中原文化根和魂,也是黃河文化和黃河文明的根和魂。

    從夏朝到宋金時期的3000多年間,中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先後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中國有歷史記載或考古證據表明較長時間的主要政權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區佔據四個,分別是洛陽、開封、鄭州和安陽。

    被稱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陽一帶“以龍師而龍名”,首創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多個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又一人文始祖的黃帝,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之後,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鄭一帶也用龍作為新部落的圖騰,今天的中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就是因此而來。

    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倉頡造字就是在河南創造的。河南安陽發現的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中原也是中國姓氏的主要發源地,中國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中原文化的符號代表:嵩山、洛陽牡丹、龍門石窟、殷墟(甲骨文)、清明上河園、豫劇、太極拳、少林功夫、黃帝、老子等,有的甚至可以說中國文化,華夏文明的代表。

    但是,我們今天的題目是中原文化與黃河文明之間的關係。由此而界定的中原文化與黃河文明之間的關係必然要“中原“的區域進行比較明確的界定。經過對黃河流域的文化資源系統地梳理,我們從地域角度來劃分黃河文化——青海的藏族高原文化、四川的巴蜀文化、寧夏的回族文化、甘肅的隴文化、陝西的三秦文化、山西的三晉文化、河南的中原文化、山東的齊魯文化等;於是這個中原文化就變成了狹義的河南區域的中原文化。

    狹義的中原文化的地域構成,就南北而言,有宋陳文化、鄭衛文化、申呂文化之分;就東西而言,有洛陽的東周文化和開封的理學。這種文化構成很有意思。如果說宋陳文化和鄭衛文化、申呂文化構成了中原文化的主體,宋陳文化、申呂文化代表了中原文化“陰”的一面,鄭衛文化代表了中原文化“陽”的一面,前者富有深度,後者富有力度;那麼洛陽文化和開封文化則代表了中原文化在東西兩個方向、在周、魯(周文化之變體)文化的風雨衝擊中不斷解體的悲劇命運。這一文化轉折的大致過程是:如果說洛陽的周文化顯示了對中原文化殷商文化(其起點和歸宿都是宋陳文化)的革命,那麼周文化因對夏文化的認可,使得鄭衛文化得以發展,中原南北文化的陰性和陽性特徵當從這一歷史社會變遷中得到理解。和魯文化並肩的墨學,成為顯學應該與這一過程大體對應。但在歷史演進的過程中,中原文化受到魯文化、秦文化、楚文化和外域的佛教文化的威脅,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並逐漸喪失了自己的特性,到了宋代,更是完全認同了周文化的變體魯文化,其文化的衰亡就不能不成為一種必然。雖然宋以後,文化中心的轉移有著客觀的外在因素,但作為中原文化本身,其元文化的特性被解構,則不能不意味著這種狹義上的中原文化的解構。

    不過,狹義上的中原文化雖然是一種地域文化。但中原文化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地域文化,中原是華夏文明發源地和核心區域,南宋以前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中原文化對中華文明具有重大影響。即使是到了元、明、清三朝未在中原定都,但中原地區仍以特殊的地理環境、歷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繼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佔據著主流思想,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

  • 4 # 安妮在學習

    首先我想告訴你的是,中原文化跟黃河文明是分不開的,兩者不能夠進行清晰明確的對比,所以談不上誰對誰的影響。你也說了要討論二者的關聯,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將中原文化跟黃河文明放在一起進行討論。

    如果一定要較真的話,可以說中原文化小於黃河文明,畢竟黃河那麼長呢(通俗點說)這樣大家都能理解。

    如果討論到文化就離不開自然環境,縱觀歷史,中國文化的發生和發展,主要依託的就是黃河長江,因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水,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水,黃河全長5464公里,發源地在巴彥卡拉山下的卡日曲。

    迄今為止,黃河中下游及黃土高原發現的古人類新石器文化遺址數量最多,是遠古先民最早棲息繁衍的地帶,也是華夏文明最早發祥地。

    到中原部分也就是黃河下游,新石器文化出現了,這裡的水土條件適宜於農業耕種,原始先民從最初的採集野生穀物,然後經種植馴化,逐漸成為發達的農耕文明,我們的詩經中記載的野生植物就有100多種。

    中國的七大古都西安,洛陽,開封,安陽,北京,南京,杭州有5個位於黃河流域,唐宋以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藝術家,絕大部分出生在黃河流域。。。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黃河和他眾多的支流,為古代聚局居於此的先民提供了灌溉和航運之便,流經的地方也很多,形成了東西南北各個方向延伸的山谷和盆地。氣候溫和,出入便利,是人們理想的聚集區。。。可想而知,文化就由此而生了。

  • 5 # 章小飛魚

    華夏文明,一直以來,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這裡有幸就“中原文化與黃河文明有哪些內在關聯,誰對誰影響更深更大一些?”這一問題,發表一下自已的感悟,非常高興。

    我們還是先分別談一下中原文化和黃河文明吧。

    首先說中原文化。中原文明,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和核心區域。“中原”,廣義指的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指的是現在的河南省。中原文化是一種地域文化,在南宋以前,中原地區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為中華文明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從中原文化,到黃河文明,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我們的驕傲和自豪!

    中華文明,從未中斷,並不斷豐富和發展,這有懶於我們偉大民族——中華民族的堅韌不拔、勤勞勇敢、開拓創新、熱愛祖國、團結一致等優秀民族精神。

  • 6 # 安靜生活工作

    陝西的三秦文化、山東的齊魯文化、河北的燕趙文化、兩湖的荊楚文化等,產生於中原地區的文化則是中原文化。“中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中原”一般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則指現在的河南省,從狹義“中原”概念上說,中原文化是一種地域文化。但中原文化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地域文化,中原是華夏文明發源地和核心區域,南宋以前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中原文化對中華文明具有重大影響。

    黃河文化是指萌生、發展、繁榮和傳承於黃河流域的文化。由於黃河上游、中游和下游氣候和自然環境等不同,歷史上形成了河湟文化、關中文化和河洛文化、齊魯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其中廣義上的河洛文化就是中原文化。中原地區位於黃河中下游之交,生活於此的華夏民族創造了豐富燦爛影響久遠的華夏文明,華夏文明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文化和主幹文化,也是黃河文化的源頭文化和主幹文化。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華夏文明的政治模式、典章制度、倫理思想等都從中原地區傳播開來,因此,中原文化是黃河文化的源頭、核心和代表。

    黃河文明是指以黃河文化為基礎而產生的整個文化系統。世界上所有古老文明的起源都與大河有關,如尼羅河之於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之於巴比倫文明,印度河之於古印度文明,黃河文明是以中華民族為主體的大河文明。在上述幾種世界古老文明中,唯獨黃河文明連綿不斷從古到今,這就是黃河文明與其他古老文明最大的區別。

    中原文化、黃河文化和黃河文明之間的區別和關聯在於:黃河文化是黃河流域文化的總稱,中原文化既是黃河中下游河南段的文化,又是黃河文化的最高體現和集中代表。黃河文明是一種大河文明,有連續性、輻射性和大一統性等特徵。中原文化、黃河文化和黃河文明都與華夏民族分不開,華夏民族在中原地區創立了華夏文明,華夏文明是中原文化根和魂,也是黃河文化和黃河文明的根和魂。

  • 7 # 使用者5648574518134

    僅個人對此淺薄認識不知対不對,愚人認為中原文化如根文化,黃河文化如枝葉文化,一棵樹根與枝葉的關糸,其後是果籽文化。

  • 8 # 旻天998

    最早的中原指以鎬京為中心的周邊。中原一詞最早出自《詩經 小雅》:”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有。”(漆沮,即陝西關中北部二水之名,最早的“中原”源於此。歷史上許多名家對中原概念有論述,比如陸游:“經略中原必自關中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繆希雍《葬經翼》:“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中國歷史最輝煌的朝代,周,秦,漢,隋,唐也多是以關中為中心洛陽為副中心來控制全國的。關中自古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帶,所以無關中無中原!

  • 9 # 健康一生彩視影音

    黃河文明的形成期大體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間,前後經歷了兩千年之久。黃河文明的發展期是它的昇華階段。從時代來說主要是夏、商、週三代。這時的黃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黃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區,以今天的河南省為核心,中原地區文化即中原文化是黃河文明的中心。

    中原文化、黃河文明都與華夏民族分不開,華夏民族在中原地區創立了華夏文明,華夏文明是中原文化根和魂,也是黃河文化和黃河文明的根和魂。

  • 10 # 西部林飛

    古人類生存與水密不可分。中華大地文化之源來於長江黃河兩條江河文化。長江文化和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兩大主體文化體系。

    黃河古老文化文明養育涵養著中原文化文明。

    中原文化與黃河文化同源同根,黃河文化是中原文化之源之根,中原文化是黃河文化主體,是黃河文化補充擴充套件之精華。中原文化以河南為核心,正統主核心中心文化文明。

    黃河古老文化古樸悠遠久長,無窮無盡,中華民族兒女精神力量源頭。中原文化純真古樸正統主統地位。

    物質與精神,是中華民族追求的責任和擔當。

    弘揚黃河文化文明精神,弘揚中原文化文明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抽象畫是怎樣的存在方式,為什麼我覺得我看不懂,而且覺得藝術家精心創作的抽象畫就像是隨意的塗鴉,還有就是如何欣賞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