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金領域領航者

    歐洲央行此前宣佈不再續簽已有20年曆史的中央銀行黃金協議,同時確認:“黃金仍然是貨幣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世界黃金協會(WGC)負責中央銀行和公共政策的常務董事Natalie Dempster表示贊同。

    上述協議旨在限制(主要)歐洲中央銀行集體拋售黃金的數量。

    Dempster寫道,20年過去了,情況已大不相同。黃金市場更加深化,流動性更強。它在結構上也有所不同了,部分原因在於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推出,印度和中國的成長,以及後者黃金市場的自由化。但最重要的不同點在於央行本身的行為。

    在過去十年中,各國央行購買了逾4300噸黃金,使其貨幣性黃金的總持有量達到34000噸。去年,央行在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下購買了有史以來最多的貨幣性黃金(656噸)。由於匈牙利和波蘭的大量採購,去年歐洲也成為了黃金的淨買家。今年可能亦是如此,因波蘭6月宣佈又購買了100噸。

    那麼,是什麼在驅使央行這樣做?

    央行和機構投資者有著不同的戰略目標。央行儲備黃金是為了在國際收支危機或其他緊急情況下提供幫助。因此,他們必須投資於安全且具有流動性的資產。這反映在他們的投資指導方針中,就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央行而言,這些指導方針通常非常狹隘,通常僅限於黃金、SDR、IMF儲備餘額、高評級主權債務和存款。

    這使得各國央行的發達經濟體債務敞口不成比例。而這些主權債中許多收益率已處於負值,無論實際還是名義上的。與之相關的風險正在上升。央行的獨立性正受到挑戰,引發了人們對債務貨幣化的擔憂。非常規貨幣政策措施的邊際回報正在遞減。英國和歐盟在愛爾蘭後備方案問題上陷入僵局,新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採取強硬路線增加了英國無協議脫歐的風險。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黃金看起來比其他儲備資產更具吸引力。它沒有政治風險,印鈔或非常規貨幣政策無法令其貶值。難怪2019年央行黃金儲備調查顯示,強勁的央行購買行動還將繼續。

  • 2 # 廣州人逛廣州

    時代不同了,以前是賣出情緒,現在是買入情緒

    歐洲央行在宣告中指出:隨著市場成熟,各國央行一致得出的結論是,不再需要簽署下一份正式的黃金銷售協議。自1999年以來,全球黃金市場在成熟度、流動性和投資者基礎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同期黃金價格上漲了5倍左右。簽署國近十年來都沒有賣出大量黃金,各簽署國也確認,黃金仍是全球貨幣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目前沒有任何國家計劃出售大量黃金。

    第一份CBGA協議是在1999年簽署的,目的是協調各國央行的黃金銷售計劃。歐洲央行表示,按照該協議,簽署國願意將各自的黃金買賣計劃進行公開化、透明化操作,有助於平衡國際黃金市場的供需狀況。

      現行的第四份協議由歐洲央行、比利時央行、德國央行、瑞典央行等21個央行共同簽署,將於今年9月26日到期。根據相關訊息人士的說法,不再續簽協議的理由很簡單:時代潮流已經改變了。

    現在,央行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購買黃金。2018年,全球央行的黃金需求達到自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關閉黃金視窗以來的最高水平。

      由於各國央行的賣出情緒已被買入情緒取代,最初旨在協調主要國家賣金意圖避免市場供需平衡被打破的協議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以俄羅斯為例,2019年該國央行繼續大規模購入黃金,並拋售大量美國國債。這種現象當然不是俄羅斯特有,全球眾多央行都有相似的操作,這很好地反映了各國央行從售金到購金的歷史轉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遊的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