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浙訪
-
2 # Huatb
患難見真情!救人要救急。人在患難時急還是富貴時急?您問下自己哪個急吧
我個人傾向於患難時相互扶持的;富貴時為了錢感情破裂,那就舍了錢吧!大不了從頭再來!
不僅如此,您還得反思,是否分配不均呀?或是真的是貪得無厭?
-
3 # 蜀山老倪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類人,只是在不同的時間段表現的不同狀態罷了。
第一種狀態,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一隻患難一般在年輕時較容易,因為人年紀小,父母健在,無牽無掛,再苦再累也扛得住,錢多少都無所謂,加之思想單純,慾望較低,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這就容易共渡患難。朋友之間夫妻之間都是如此。
而到了一定年齡,人成熟了,心思也多了,相對的壓力也增加了。這個時候,錢增加了,經驗豐富了,人脈資源充足了,很多人就會想到時機成熟了,開始自立門戶,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朋友之間最常見。
第二種狀態,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這樣的事情夫妻之間比較常見,朋友之間也屢見不鮮。在夫妻間,有一句話叫貧賤夫妻百事哀。兩口子沒有錢,整天愁雲慘淡,吵吵鬧鬧,到最後各奔東西的例子多不勝數;朋友之間也是,沒有錢,……可能連交朋友的資格都沒有。
反過來,有錢了,富貴了。那麼會看到,兩口孑月子紅紅火火,蜜裡調油,隨時都滿面春風,恩愛無比;而朋友之間也是如此,不管走哪裡都是“蓬壁生輝”,隨時出入都是擁五喝六,說不盡的兩肋插刀,道不完的肝膽相照!這樣的場景是不是經常看到?
綜合以上,人性皆是如此,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喜歡舒適的生活,是人的天性。
這都是同一類人,沒什麼分別,不幸的是,你我皆在其中,沒什麼分別。
-
4 # 陳新建
這個問題有分量,看起來似乎平淡無奇,實則直指人性。看來悟空平時也沒閒著,有學習,提問的水平明顯在提高。有高明的學生才有高明的老師,別老問我一些膚淺的問題,我這麼優秀,老是混在一般人堆裡,縱是我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無顯現之處,搞得像個騙吃騙喝的江湖郎中。
說正題,為什麼說它直指人性,因為它隱含的是人性的兩個陰暗面:自私與貪婪。
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說的是自私,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說的是貪婪。縱觀歷史長河,品味人情冷暖,無不如此,令人唏噓不已。
多少夫妻以愛的名義締結婚約,海誓山盟,卻因物質需求難如人願,貧賤夫妻百事哀,在吵鬧中反目成仇;平時卿卿我我,恩愛有加,一旦一方遇有重大疾病或難渡之災,立即拋妻(父)棄子,大難臨頭各自飛。多少朋友表面看勝似同胞兄弟姐妹,一起吃吃喝喝、海闊天空,整天把“為朋友兩肋插刀”掛在嘴上,真正朋友有難時立即兩腳抹油,甚至反過來插朋友兩道。說來說去,還不是自私二字作怪。
貪婪是人性的另一面,貪婪的前提是有東西可貪,所以在共患難之時能相安無事,朋友也好,夫妻也罷,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標,結成神聖的聯盟,攜手並進,共同奮鬥。然而,沒成功之前,情如兄弟,成功了之後,感情蜜月期戛然而止,各種齷齪應運而生。或因錢,或因權,你來我往,明爭暗鬥,甚至痛下殺手,唱了一出又一出“火燒慶功樓”。
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與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從個案上看不是一類人,實際上撥根尋源,自私與貪婪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別人的故事沒有在自己身上發生,別覺得自己有多高尚,因為你沒有別人的經歷和心理歷程,就像我們每個人都痛罵的貪官汙吏,一旦你大權在握,會保證不貪嗎?
擁抱真善美,摒棄假惡醜,在私慾橫流的大千世界裡,我們每個人終身都在修行,請好走。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毫無生機的問題,人品並不能決定一切,何況患難與共是內心上對活著的一種渴望而早已逝去的理想,我們不應去苛求別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