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的鋁合金輪轂確實是要比鋼絲輻條輪轂更容易變形,因為鋁合金這種材質比較脆,耐衝擊能力一般,不像鋼絲輻條輪轂那樣可以透過鋼絲的細微形變來吸收衝擊力,故而在遭受相同衝力大小的情況下,鋁合金輪轂更易變形甚至崩落。
像上圖這樣的輪轂,就是在騎行過程中沒有注意避讓路面坑凼,或者速度較快造成的,但是問題還不是很大,你可以選擇更換新輪轂,也可以選擇修復。
既然鋁合金輪轂耐受衝擊的能力不如鋼絲輻條輪轂,那麼為何很多摩托車還是採用鋁合金輪轂呢?
首先鋼絲輻條輪轂一般都是搭配帶內胎的輪胎(也有特殊的鋼絲輻條輪轂搭配真空胎,後面會說),這種形式的輪胎組合一般都用在ADV或者拉力車,越野車上面,耐衝擊性能好,大飛大跳問題都不大,但是由於內部有內胎頂託,因而在貼地上不如這種無內胎的鋁合金輪轂,抓地一般。萬一扎胎了,鋁合金輪轂搭配的真空胎不會立刻消氣,也就不會導致車輛瞬時失控,安全性好點,再加上高速巡航時,無內胎的鋁合金輪轂搭配的真空胎散熱能力更好,也能提升安全效能。
那麼採用特殊結構的鋼絲輻條輪轂搭配真空胎這種結構,是不是就完全綜合了兩者的優點?總的來說是這樣,但是也有兩點要注意。因為鋼絲輻條輪轂的吸能作用較好,騎行比較舒適,但是同時帶來了一個毛病,就是剛性差,在講究公路效能的車型上,剛性差意味著輪胎變形餘量大,會對傳動效率會造成一定影響,動力經輪胎傳導到地面上不夠直接,這是其中一個原因。看下圖。
輪胎因為車輛的動力過大導致側壁產生了撓曲,這還是鋁合金輪轂,如果是鋼絲輻條輪轂的話變形餘量還會更大,這就是為何高效能摩托車從不使用鋼絲輻條輪轂的原因。
而且這種輪轂結構的成本會高於普通壓鑄鋁合金輪轂和普通鋼絲輻條輪轂,價格低廉的車型裝備不起。
避免鋁合金輪轂遭受衝力力過大的一個解決辦法就是——輪胎氣壓要足夠。
看看上圖的影片截圖,壓鑄鋁合金輪轂搭配真空輪胎,在氣壓正常的情況下,以60KM/H的速度衝擊馬路牙子,輪胎由於氣壓充足,起到了保護自身和輪轂的作用,輪胎沒有漏氣,輪轂也沒有崩裂和變形。
而當將輪胎氣壓降低到低於標準值的時候,以同樣的速度衝擊馬路牙子,可看看輪胎因為氣壓不足導致輪轂直接與堅硬的水泥馬路牙子像撞擊,因而輪胎當場報廢,輪轂內壁也出現崩裂現象。
當然,這只是一種模擬現實當中的情況,正常情況下,不平路面需要減速才是王道。
再說說題主提到的豪爵的鋁合金輪轂為何比別人輕的問題。
不管是汽車還是摩托車,簧下質量是操控的大敵,簧下質量越大,操控就會越差,因而,如何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減少簧下質量就是工程師們絞盡腦汁的問題。你可以看看那些高效能豪華汽車或者高效能摩托車的懸掛系統以及行走系統,無一不是採用最高階最昂貴也最輕量化的材料。
上圖是汽車,下圖是摩托車——杜卡迪V4S的前輪部分。
畫的不好,能看懂就行。下方的鐵球意味著簧下質量,問題來了,當你手拿上方的鐵球上下抖動時,是質量更小的下方鐵球還是質量更大的下方鐵球更早停止上下竄動???
這個不用做實驗來模擬吧,凡是有點生活經驗的人肯定都知道,一定是質量更小的那個下方小鐵球更早停止跳動,對吧?所以,不論是汽車還是摩托車,簧下質量越輕,操控就越好。再舉個例子,打籃球你是願意穿一雙皮靴,還是穿一雙輕便點的運動鞋?這個問題不就清楚了嗎?
摩托車的鋁合金輪轂確實是要比鋼絲輻條輪轂更容易變形,因為鋁合金這種材質比較脆,耐衝擊能力一般,不像鋼絲輻條輪轂那樣可以透過鋼絲的細微形變來吸收衝擊力,故而在遭受相同衝力大小的情況下,鋁合金輪轂更易變形甚至崩落。
像上圖這樣的輪轂,就是在騎行過程中沒有注意避讓路面坑凼,或者速度較快造成的,但是問題還不是很大,你可以選擇更換新輪轂,也可以選擇修復。
既然鋁合金輪轂耐受衝擊的能力不如鋼絲輻條輪轂,那麼為何很多摩托車還是採用鋁合金輪轂呢?
首先鋼絲輻條輪轂一般都是搭配帶內胎的輪胎(也有特殊的鋼絲輻條輪轂搭配真空胎,後面會說),這種形式的輪胎組合一般都用在ADV或者拉力車,越野車上面,耐衝擊性能好,大飛大跳問題都不大,但是由於內部有內胎頂託,因而在貼地上不如這種無內胎的鋁合金輪轂,抓地一般。萬一扎胎了,鋁合金輪轂搭配的真空胎不會立刻消氣,也就不會導致車輛瞬時失控,安全性好點,再加上高速巡航時,無內胎的鋁合金輪轂搭配的真空胎散熱能力更好,也能提升安全效能。
那麼採用特殊結構的鋼絲輻條輪轂搭配真空胎這種結構,是不是就完全綜合了兩者的優點?總的來說是這樣,但是也有兩點要注意。因為鋼絲輻條輪轂的吸能作用較好,騎行比較舒適,但是同時帶來了一個毛病,就是剛性差,在講究公路效能的車型上,剛性差意味著輪胎變形餘量大,會對傳動效率會造成一定影響,動力經輪胎傳導到地面上不夠直接,這是其中一個原因。看下圖。
輪胎因為車輛的動力過大導致側壁產生了撓曲,這還是鋁合金輪轂,如果是鋼絲輻條輪轂的話變形餘量還會更大,這就是為何高效能摩托車從不使用鋼絲輻條輪轂的原因。
而且這種輪轂結構的成本會高於普通壓鑄鋁合金輪轂和普通鋼絲輻條輪轂,價格低廉的車型裝備不起。
避免鋁合金輪轂遭受衝力力過大的一個解決辦法就是——輪胎氣壓要足夠。
看看上圖的影片截圖,壓鑄鋁合金輪轂搭配真空輪胎,在氣壓正常的情況下,以60KM/H的速度衝擊馬路牙子,輪胎由於氣壓充足,起到了保護自身和輪轂的作用,輪胎沒有漏氣,輪轂也沒有崩裂和變形。
而當將輪胎氣壓降低到低於標準值的時候,以同樣的速度衝擊馬路牙子,可看看輪胎因為氣壓不足導致輪轂直接與堅硬的水泥馬路牙子像撞擊,因而輪胎當場報廢,輪轂內壁也出現崩裂現象。
當然,這只是一種模擬現實當中的情況,正常情況下,不平路面需要減速才是王道。
再說說題主提到的豪爵的鋁合金輪轂為何比別人輕的問題。
不管是汽車還是摩托車,簧下質量是操控的大敵,簧下質量越大,操控就會越差,因而,如何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減少簧下質量就是工程師們絞盡腦汁的問題。你可以看看那些高效能豪華汽車或者高效能摩托車的懸掛系統以及行走系統,無一不是採用最高階最昂貴也最輕量化的材料。
上圖是汽車,下圖是摩托車——杜卡迪V4S的前輪部分。
畫的不好,能看懂就行。下方的鐵球意味著簧下質量,問題來了,當你手拿上方的鐵球上下抖動時,是質量更小的下方鐵球還是質量更大的下方鐵球更早停止上下竄動???
這個不用做實驗來模擬吧,凡是有點生活經驗的人肯定都知道,一定是質量更小的那個下方小鐵球更早停止跳動,對吧?所以,不論是汽車還是摩托車,簧下質量越輕,操控就越好。再舉個例子,打籃球你是願意穿一雙皮靴,還是穿一雙輕便點的運動鞋?這個問題不就清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