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一白聊歷史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這句話來自民間傳說。(也有一說是劉伯溫所說,我認為還是不大可信的)

    這句話有點像我們常說的馬後炮,或者說是唯結果論。不論是從歷史角度,還是個人能力上說,這種關公戰秦瓊的比較都有失公允。兩個人所處的歷史契機不同,對手不同,起點不同,說劉伯溫比諸葛亮強都對孔明老先生不太公平。

    考慮到這句話出現的歷史時期,應該是在劉伯溫成名以後。而能把他們聯絡到一起的自然是明初開始流行的歷史鉅著《三國演義》,小說中把諸葛亮描寫的神乎其神,甚至魯迅先生都說“狀諸葛之智而近妖”,可見當時諸葛亮的形象也是很高大的。民間“有識之士”自然會有不同意見,三國諸葛這麼厲害,也不過三分天下,而我朝劉伯溫先生卻能一統江山,也不逞多讓啊,所以才有了這句“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 2 # 另眼看世界江雲

    其實儒家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即要求統一又可分而治之。是海納百川,包容天地萬物的。就是這種特性,中國才由黃河流域的單一民族,發展為地域遼闊,民族眾多,首屈一指的東亞第一大國,就人口、面積、民族、宗教信仰等等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

    話歸正題,就中國歷史講,最好的時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代,那時的國家在周的統制下,各諸侯國的邊界開放、人才流動。雖有小的戰爭但君子各行其道。人民相安無事,雖未完成狹義的大一統,但基本上尊從周的管控,所以也可以說是廣義的統一和狹義的分劽。對人類的發展是有一定好處的。

    秦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寧靜,實現了狹義的統一,雖對中國的統一作出傑出貢獻,但坑殺了百家獨尊儒術,從而限制了人的思維,使中國的封建王朝一傳兩千多年,釘死在農耕大國的鐵板上,沒有再取得長足發展。

    諸葛亮的三分天下,如能在發展百家上取得發展,那對中國不能不說是幸事,但他反道而行,北寇中原的步伐不但沒有讓中華得到利益,反而成為禍害華夏的屠刀。幾十年的征戰,除了多出幾片焦土,就是堆積如山的屍休。反觀魏國遏守要道,發展經濟,百姓生活日漸富足,國家軍事日漸強大,出則一擊必中。戰爭發起,都是百日之戰。人民的痛苦被降到最低點。

    曹魏繼承的是曹操的‘唯才是舉制’,並不象蜀那樣大權獨攪,所以魏人才濟濟,民豐國強,人民的幸福指數在當時也是最高的。但其結果家族也是最悲慘的,兩世而亡。這也說明曹魏走的是國天下而非家天下的老路,從而使人才得到有效利用,後司馬氏亂政,不在評論中。

    劉伯溫是元未軍事理論家,可以說是朱元璋的智囊參謀長,在對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戰鬥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定計北伐,驅除韃虜,恢復華夏。並在吳元年(1367)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可以說對明的建立功不可沒。

    綜上所述,諸葛亮的北伐走的是以落後對先進,以弱小攪強盛,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損大家而顧己利的小伎倆。對整體華夏絕非幸事。而劉伯溫驅除外虜,禁止濫殺,對恢復中華有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兩個人一個是內鬥先鋒,茫目濫戰,一個是匡扶漢統,反對壓迫(這個漢即不是西漢劉邦的漢,也不懸東漢劉秀的漢,而是漢武帝劉徹的漢。犯我中華,雖遠必誅),就其二人而論,不可同日而語。就其二人的軍事理論及軍事水平講,歷史中的諸葛可以說除了對益州劉璋的戰略作戰中有一定成就,對魏作戰中連戰役級的勝利都設實現過。即使一些戰鬥級的勝利也多是苦勝,就不要說戰略了。他這個智聖不要也罷。

  • 3 # 舜日堯天

    葛劉二人並無優劣之分,區別在於他們各自輔佐之主!葛輔佐的是劉備,就只能三分天下!劉輔佐的是朱元璋,就能夠一統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肉怎麼那麼貴呢?二師兄飛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