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家人

    對於狀元何時興起?這個我說不清楚。因為咱們不是研究歷史的。對於文,武狀元誰的地位更高?我想應該是平級的。比如,國務院和軍委都是平級的,區別是文管政界,我管軍事。至於地位高,還要看他擔任什麼職務。比如當今,同樣都是大學,有的在政府擔任要職,有的當村官。所以地位就不同了。

    {謝友邀}。

  • 2 # 泉畔聽荷

    科舉制選狀元肇基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舉考試開始,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次科考,凡1282年間歷代王朝共選拔了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有姓名記載的)。

    中國科舉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孫伏伽,最後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的劉春霖。其中文狀連中三元者14人,武狀連中三元者1人。

    凡是科舉考試能順利進行的年代肯定是太平盛世或者說世道相對沒有那麼亂,既然是太平盛世時期,也就意味著不需要那麼多的武將,俗話說:馬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就是說治理天下主要還是得靠文臣;其次,太平盛世時期,皇帝認為武將是個禍害,擔心武將造反,比如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朱元璋大肆屠戮武將,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武狀元受到的重視程度必然不如文狀元。

    自古以來,一直有有文武相輕的說法,意思是說文臣和武將經常是互相嫌棄,都互相看不起對方。時逢亂世,武將還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在太平盛世,由於皇帝的猜忌註定導致武將不可能掌管大權,甚至會遭受打壓,因此國家的權利大多集中在文臣手中,而且與文臣不同,武將大多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莽夫,因此很難融入文臣的陣營中,再加上文武相輕的觀念,必然導致武將難以抗衡文臣,社會地位比不上文臣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 3 # 福鼎白茶·蘭霧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眾所周知,科舉考試的第一名被稱為狀元,而狀元又分為文狀元和武狀元。但這兩個狀元之間卻有著天壤之別。

    中國的科舉考試是從隋朝開始的, 到唐朝時發揚光大,直到1906年才正式宣告結束。期間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文狀元出現了592位。

    而武狀元是在武則天稱帝后二十年設立的,到1901年時廢除,這一千兩百年間出現的武狀元只有293名。從這些數字中就可以看出來,需要的文狀元往往比武狀元要多得多。

    而且武狀元比文狀元要低一等,通常文科狀元在當官時會先讓他去基層鍛鍊,或者安排到翰林院任職,雖然這個官職不高,但是整天可以跟著國家重臣參與朝政,他們升遷速度會很快。

    反觀武狀元,大多數是到邊遠地方的軍隊去當個小軍官,若無重大戰役的表現只能靠時間來升遷,否則一生就只能當個中下層的小軍官。

    而且在歷史上,文狀元中知名的人物也很多,但歷史上有名的武狀元卻寥寥無幾。那麼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自古以來,一直有文武相輕的說法,時逢亂世,武將還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在太平盛世,皇帝怕武將會影響他的地位,因此武將可能會遭到打壓。

    因此國家的權利大多數就集中在文臣的手中了,再加上文武相輕的觀念,必然導致武將難以抗衡文臣,社會地位比不上文臣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還有就是中國曆代統治者重文輕武的思想,基本上各朝的開國皇帝都是馬上得的天下,所以他們都太瞭解武將了,所以他們登基上位就立刻削弱武將的權利。

    古人云:文治國,武治邦。治理國家需要文臣,國家的戰事需要武力。因為武力治國只能解決一時,並不能做到長治久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劍靈哪個職業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