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社會學家

    宇宙大爆炸前,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呢!其實,目前最權威的說法就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本身預言了:時空在大爆炸奇點處開始,並會在大擠壓奇點處(如果整個宇宙坍縮的話)或在黑洞中的一個奇點處(如果一個區域性區域,譬如恆星要坍縮的話)結束。這就是宇宙的始與終。就像時間開始之前存在“以前”嗎,也許奇點就是 “無中生有” 而來。

    在大爆炸時,宇宙體積被認為是零,所以是無限熱,密度無限大。但是,大爆炸後,隨著宇宙的膨脹,輻射溫度而導致宇宙溫度逐步降低。此時物質逐步出現了以下變化:光子、電子和中微子――質子和中子――氫,氚等――經過引力壓縮核聚變反應產生其他元素,這也是我們現在宇宙物質的形成。岩石的產生相信諸位都懂了,由各種元素結合形成。

    這是物質大概形成過程,想具體瞭解,大家可以讀一讀《時間簡史》和《宇宙簡史》,真的十分有趣,值得深思。

  • 2 # 陳永興

    根本就沒有什麼宇宙大爆炸。把一立方水壓縮掉1/10都不可能。更別說全宇宙的物質壓縮成一個原子這麼小。只有白痴才會相信這個說法。

  • 3 # shawn25

    其實只有一小部分是由岩石組成的,絕大多數星際物質,星體都是氣體。

    如果你高中上物理化學課好好聽講了的話,應該知道所有物質都是由各種元素構成的。而元素和同位素實際上就是質子數,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組成。

    所以實際上,我們整個宇宙其實都是質子和中子以不同形式結合起來而構成的。(當然還有電子,中子單獨存在的時候,很快會衰變成電子和質子。)

    明白了上面這個道理,你就能大概理解物質是怎麼形成的了。

    首先和大爆炸之前一毛錢關係沒有,我們根本不知道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總之就是一個密度,質量無限大的,大到我們無法理解的東西,突然發生了爆炸。

    大爆炸以後不久,宇宙中其實只生成了質子,中子,電子和一些光子。(具體的過程有些複雜,這裡就不說了)。

    這時候的宇宙其實就是一個質子中子的海洋,質子和中子在宇宙中到處跑(熱運動)。然而中子是十分不穩定的,如果單獨存在,會很快衰變成質子+電子(現在實驗室裡觀測,中子衰變大概需要14分鐘左右)。但是如果中子和質子結合,就會以穩定的形式存在。

    物質總是趨向於以更穩定形式存在,於是一些中子和質子碰撞,行成了質子中子對,這其實就是氘原子核。有些質子和兩個中子碰撞形成氚原子核,同理還會形成氦核。這些原子核捕獲電子後,就形成了氕,氘,氚,氦原子核。其實也就是氫氣,氦氣。

    這麼一番折騰,宇宙中就形成了第一批元素,氫,氦。當原來的質子,中子海洋形成了元素之後,分佈就變的不均勻了(因為相互結合了),然後密度大的地方,因為萬有引力的原子,會聚集越來越多的氣體。

    如果氣體聚集的足夠多,質量足夠大,其內部的氫就開始進行核聚變反應,發光發熱,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恆星。

    而恆星則是宇宙中的發動機,因為核聚變本質上就是輕核結合形成重核的過程。

    這些恆星形成的重核主要由兩個途徑被散發到宇宙中一個是太陽風,一個是恆星死亡後,會形成超新星爆發,把極為大量的物質噴撒到宇宙中去。這些被噴出去的重核,會和其他重核相互結合,最終就形成的宇宙塵埃。

    太陽在核聚變中,有一個階段會形成大量氧原子核,和生成的矽原子核結合,行啊了二氧化矽,也就是我們岩石的基本組成成分。

    這些宇宙塵埃在宇宙中因為引力作用,慢慢聚集,並且不斷地接收更多恆星噴發的組織,最後慢慢就形成了岩石行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針對靈魂伴侶,有人卻說,我只想得到你的人不想得到你的心,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