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播種火焰的青牛
-
2 # 謝寒
自從學習了攝影和開始寫作之後,每天過得都很充實,遇見美景都會拿手機拍一拍,每天堅持寫一篇文章,已經連續堅持22天了,輸出的同時不忘輸入,購入很多書籍閱讀,學習是快樂的,忙碌起來後時間自然過的快,看到自己拍的美景,用心寫出來的文章,內心總有一種成就感和充實感。
-
3 # 一眼通心
充實的是自己的內心
首先,從心理層面上來講,充實是自己內心的一種感覺,可以稱為充實感,是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的一種內心感覺。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實驗,叫做“感覺剝奪”實驗。實驗者把志願受試者關在恆溫密閉隔音的暗室內。7天之後,受試者出現感覺剝奪的病理心理現象:出現視錯覺、視幻覺,聽錯覺、聽幻覺;對外界刺激過於敏感,情緒不穩定,緊張焦慮;主動注意渙散;思維遲鈍;暗示性增高;神經症徵象等。我想,如果人類失去了任何外界刺激,就像感覺剝奪實驗一樣,人們就根本無法談及所謂的充實感。有時候,人們過的不充實了,就往往會用空虛來形容自己的內心感受。
當然,人們的所接受的外界條件刺激就離不開人們的社會活動,你可以和別人聊天,可以工作,也可以看一部電影,可以玩會手機,打打遊戲……
可是,即使人們在從事著這些活動,也會有人在結束之後仍然感到內心不充實,空虛。
那這是為什麼呢?個人認為,這種充實感就被賦予了一定的價值意義。人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只有當自己的個人價值或者事情的本身意義和社會價值和諧一致,才能真正感受到一種充實。對於我們普通人,比如說一個大學生,如果在學校期間一味逃課去上網打遊戲,談戀愛,或者從事其他娛樂活動放縱自己,從而荒廢了學習時間,那麼當他一樣度過大學生活的時候,他能不能說自己過得很充實?答案是,不能。因為社會對一個大學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再怎麼說,一個人大學畢業也應該具備一定的學術專業性。而一個父親,他可能每天做的工作都很不起眼,還可能很艱辛,但是他可以養活自己孩子和家庭,他同樣會感到充實的。再說我們國家的大人物,國寶級科學家袁隆平,最近他可算是網紅人物,大家都知道。他將個人畢生精力都來研究雜交水稻,而且成果豐碩,他的工作為我們人類都帶來了巨大的價值,他的內心也一定是感到充實的。
可見,一個人充實與否,完全在於自己的內心,更在於內心的選擇。
回覆列表
時間不會變得更快或更緩慢,快或慢都是我們的感受。
時間總是不急不緩地在流淌著,不論是在任何區域,不論主體是任何人。
身處中華神州的秦始皇和生長在南極的企鵝,在時間面前都是平等的。
所不同的是他們每天做了什麼。
秦始皇每天都在想著如何征戰六國、如何統一神州,他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每天都過得異常充實。
南極的企鵝每天都想著去捕魚,去填飽自己的肚子,它的生活簡單而快樂。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做什麼事?如何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一天只有24小時,睡個懶覺,吃吃喝喝,轉瞬即逝。
如果不想虛度光陰,就必須讓自己每天都充實起來。
如何充實?
做自己該做的事。
如果是學生,那就好好學習;
如果是農民,那就好好種地;
如果是軍人,那就好好訓練;
如果是工人,那就好好工作。
也許你現在做的事不能讓你立即擁有金錢或榮譽,但至少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你回首往事時,你不會為曾經奮鬥的你感到惋惜或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