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笙寫小說

    有人把“我不會,我沒文化”說得理直氣壯,是因為這樣可以推卸、掩蓋自己不足,給自己找到心理的舒適感。

    “沒文化”陳述的是個人的歷史問題。因為在讀書學習時沒有努力,沒有高學歷。但是,我們可以從這一句話中看到很多問題。從“沒高學歷”那天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多少年?在這麼多年裡,為什麼沒有主動學習文化,提升文化修養?學習,並不是只在學校裡才能進行。人,應當保持終身學習。

    現在沒文化,只能是這麼多年放棄了自我學習。

    再看,“因為我沒文化”。做很多事情,一定要很有文化?什麼事情不會做,原因都推給“沒文化”,文化很冤枉很無辜啊!所以,這樣一種推脫行為其實是一種思維與行動的懶惰。不願意花費精力和時間去對該做的這件事進行研究,缺乏解決問題的動力與研究精神。

    總是說“我不會”,其實也是一種自卑心理在作怪。因為一件事你都還沒去嘗試,就輕易下定論說自己不會,這是對自己沒信心的典型表現。有些人因為自卑,把自己保護在“不會犯錯”、“不能犯錯”的舒適區域,只有這樣他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安全,才能逃避自己存在不足的事實。這樣的人是缺乏生命活力的。

    總說“我不會”,也是一種缺乏生活激情的表現。對什麼都不上心,對什麼都沒有興趣。生命灰暗而疲軟。

    所以,別總怪“文化”,文化很冤枉。人生一趟,好好地努力,清醒地活著,拚搏地對待。

  • 2 # 馬火蟻

    這樣說話的人有兩種可能。

    一是放低身段,擺出卑微的姿態,既引人同情又給自己的錯誤找個臺階下來!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卑微貫了,他們情願做小草,任人踐踏,而又憑自己頑強的生命力生長。他們的缺點就是不思進取,不善學習,甘做底層鋪路石。他們的優點是從不主動索取,只是一味奉獻,寧虧自己不虧別人!

    二是臉皮厚,一幅“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嘴臉。比如我有一同事,一天開車上路,在一個路口被一個老人騎車嚴重刮擦,該老人不停車而是逃躥,我同事開車追了幾百米追上了,說:“你把我的車颳了,你還跑!”周圍人也說:“這修車得花不少錢!”這老頭說:“我沒有文化,我不懂!”我同事說“你看怎麼辦吧。”老人一聽這是要讓賠錢呀,於是說:“你的車是我颳了,你想咋辦吧,我己是七十歲的人了,我還有心臟病,你說咋辦吧!”說著就要往地上躺,我同事趕緊扶住他說“沒事,沒事,你走吧!你慢慢走吧!”老人笑了笑說“這年輕人還差不多!”騎上車悠悠地走了。

    這一類人常以“我沒有文化,我不會或我不懂”為藉口而耍賴,對自己有利時啥都懂,對自己沒有利時“我沒有文化”就成了擋箭牌!

  • 3 # 漁我所愛祁哥

    毫無疑問,把“我不會,我沒文化”說的理直氣壯的人確實不少。體制內有之,市井鄉村有之。這是一種頹廢的工作生活“病態”,我們應當唾棄。

    歸納起來,說這種話的無非有兩種情況,第一種人不是沒文化,而是遇到工作不想幹,工作缺乏上進心,把沒有文化,不會幹作為藉口推卸責任;第二種人確實沒有文化,想幹不知道怎麼幹,想幹沒有資源,想幹又不願受累付出,人窮志短,把沒有文化,不會幹作為藉口甘於現狀。

    追根溯源,無論他們是哪類人,生活的如何?能把沒有文化說的理直氣壯,骨子裡就是因為自己缺乏志氣,沒有信心,怕苦怕累。大家都知道,沒有文化不是成事立業的絕對條件。老乾媽沒有文化,做出了一個明星企業。德雲社岳雲鵬沒有文化,一個當下的屌絲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他們的成功,最讓人敬佩的不是成了什麼名人,而是從他們身上體現出的一種精神就是不甘平庸,一種氣質就是逆天改命,一種狀態就是勤奮刻苦。

    因此,文化不能成為他們的說辭,更不能成為“替罪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去旅遊,在網上預訂了酒店房間,可是入住後發現房間和網上介紹的不符,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