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方有qing

    中國科學落後西方究竟多少年?可能大概520年。

    主要依據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寫了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的著作《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即《中國科學技術史》),該著作被認為是世界上研究中國科技史最完備、最深刻、最具特色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該著作第一卷序言中“李約瑟問題”有這樣的表述:“…中國的這些發明和發現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在15世紀之前更是如此。歐洲在16世紀以後就誕生了近代科學,這種科學已經被證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國文明卻未能在亞洲產生與此相似的近代科學”。

    可見,16世紀即大概1500年之前,中國的科技水準領先歐洲,但在1500年以後,歐洲誕生了近代科學,而此後的中國則因小農經濟的資源限制和保守傾向等因素,阻礙了勞動分工和科學發展,科學水平一直落後到現在,至今大概520年。

    那麼,未來我們能不能全面超越西方科技?當然能!主要依據有二:

    一是,早在3到13世紀中國一直保持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其中,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造紙、印刷術,不僅推動了中國文明的發展,也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卓著貢獻;此外,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明繁多,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列出26項中國不平凡的技術發明,顯示了“科學創始精神、突出的技術成就和關於思考的洞察力。”

    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技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兩彈一星、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飛船探月、載人航天、巨型計算機、量子計算機、H7N9禽流感疫苗研發、雜交水稻培育等等科技成果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中國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近20年來都超過100萬,近十多年超過500萬,最近5年都保持在7、800萬水平,這些高校畢業生將成為中國未來科技隊伍生力軍;近年來中國政府及各地政府紛紛出臺發展科技和引進科技人才戰略及政策,並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國際專利申請數量,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國家實力的主要支撐。相信在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引領下,全國科技人員共同努力,中國科技在未來一定會全面超越西方科技,引領世界!

  • 2 # 南池子

    客觀的說,這需要過程。

    趕超,不是不可能,但是需要克服的困難也不少。但是真正的困難不是科學本身。

    因為中中國人真的很聰明,也很勤勞,最新的國際PISA測評,全球學生的素養。

    排名第一:中國大陸(部分省市,有一些沒全部參加)

    第二名:新加坡

    第三名:中國澳門

    第四名:中國香港。

    後面才輪到加拿大等,看華人的素質還是不錯的。假以時日,科學上來不是不行。

    但是這也需要氛圍

    1、社會的投資氛圍

    這個現在好多了。不管是國家隊,還是民間,中國在這裡的支援力度其實還行。

    2、社會的寬容度

    做科研,必然會出現失敗。尤其是探索新領域。中中國人再厲害,也會出現失敗。失敗了,再爬起來就是了。但是我們對著方面如果給更多寬容,可能創新的就更多。

    3、民眾的理解

    一說中國科技,很多人就會出來說不行啦,落後啦等等。誰不是一步步上來的呀。40年前我們更不行,現在至少還可以了。所以,少點冷嘲熱諷,少點挖苦,多點耐心和寬容。

    4、人才的積累。

    這個,之前寫過很多了。尤其最近幾年教育大改革,對未來肯定會有很大影響的。

  • 3 # 路邊賣瓜皮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過了40年的高速增長,目前按照購買力平價來算,中國經濟已經超過了美國了。但在科技領域,如大飛機、晶片、軟體等方面,中國和西方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那麼中國的科技能夠超過西方嗎?如果能,需要多久?

    有人認為,在本世紀內中國高科技很難超過西方國家,原因是落後西方太多了,在科研方面的投入還太少。但也有很多人認為,中國一部分科技,如高鐵、超級計算機、技術、電力等領域已經超過西方國家,其餘的也正處於快速增長中,很快就可以超過美國。

    我更傾向於後一種,主要理由是我認為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主要取決三個因素:科研投入、使用效率、人口智商,在這三方面,中國綜合起來肯定能超過西方國家。

    先說第一個,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科研投入越多,那麼它的科學技術就越發達。而科研投入又和經濟總量有關,一般來說,經濟總量越大,科研投入就能越多。中國目前的實際經濟總量已經是美國的兩倍多,因此能夠投入的科研經費就越多,從而獲得更大的優勢。

    第二是使用效率,這個行政、管理方式有關,任何一個國家,既然在科學技術上投入了大量資金,那麼就一定會想方設法提高這些錢的使用效率,力爭用最少的錢做出最多的成果。關於這一點,中西的使用效率很難比較,姑且算一樣。

    第三個因素,人口智商。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進行科學技術研究必須要有高智商的人才,而人口平均智商越高的國家,通常這些人才的比例就越高,越有利於科技的研發。

    從世界的智商地圖我們就可以知道,要想成為發達國家,就必須要科技發達,有先進的製造業,而這些則是建立在高智商的國民基礎上的。通常來說,智商95以上才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這也就解釋了拉丁美洲、東南亞各國(新加坡除外)為什麼會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因為這些國家的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因為國民的平均智商比較低,導致即便國家大、人口多,但在高科技領域卻沒辦法跟歐美競爭,所以擠不進發達國家的行列。

     綜合以上三要素,我們會發現,中國能夠投入更多的研究資金,同時人口智商比西方國家更高,所以科技水平隨著經濟的發展,最終是可以超過西方國家,成為世界第一科技強國。

    從目前來看,西方國家還有很多高科技製造業是領先中國的,如醫療儀器、核動力航母、晶片等產品,中國只要覺得有必要,在未來十幾二十年時間裡,憑藉更高的科技水平和更低的規模化生產成本,兩把利劍相加,肯定是能超過美國的。

    一旦中國在大飛機、智慧手機晶片、核動力航母、醫療器械、網際網路等領域超越西方,那麼西方國家的競爭優勢將被嚴重打壓。

    如果西方國家失去了這些高科技優勢,那麼很快就會變成像巴西、澳洲一樣的國家,靠賣資源和農產品換取外匯。

  • 4 # 大奏重生

    我們在科技領域從根子上就落後西方太多,這個根子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的基本思路。因為中國只重視嘴上的東西,什麼詩呀!詞呀!古典呀!用於實際生產能力方面的科技非常少,幾乎沒有,如果有也是民間人士為了謀生的一些技能而已。詩詞大賽再搞十年,中中國人只有嘴巴功夫了,現代科技中國看都看不懂了,比如晶片技術那是一個很多年科技積累的產物而不是光用錢能解決的問題。

  • 5 # 東方紅2321

    中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世界一流,肯定能超過西方並引領全球。當然眼下很多領域還不行,今後行。但有條件,一我們的國家千秋萬代,團結統一穩定。二持續改革開放,生產發展,人民幸福。

  • 6 # 使用者8186497851115

    西方的文藝復興,就是文化科技大爆發時期,誕生了許多科學理論及成果,這己是幾百年前的事了,而當時的中國還是明朝王朝,人民愚昧無知,官方愚民,利於統治,中國進入現代科技,也是在清未洋務運動了。因此差矩太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欠網貸信用卡50萬,逾期五個月,催收突然停了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