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鼎鼎奇說
-
2 # S詩書畫
藝術與美的關係:
1、藝術美是美分類中的的一部分——並不是所有美的東西都是藝術。
在美的分類中所說的美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了很多內容,具體可以概括分為三部分: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只有人為創造的才叫藝術,大自然的美顯然不能歸為藝術,所以並不是所有美的事物就是藝術。但是人類可以將所有美透過人類的指揮加工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
2、藝術都是具有審美性的。
由於對美的定義很廣泛,所有能夠引起人們愉悅、舒暢、振奮或使人感到和諧、圓滿、輕鬆、快慰、滿足或讓人產生愛(或類似愛)的情感、欣賞享受感、心曠神怡感或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屬性都稱為美。
而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藝術作品中理解不同,或許每個藝術品都有被認為是美的可能性,都能找到美,所以我們無法否定所有的藝術都是美的,但是所有的藝術都是具有審美性的。
3、藝術美只是藝術的一個特性——研究藝術不能只研究藝術的美。
在欣賞藝術時,人人似乎習以為常的僅僅從藝術美的這一方面來對藝術評價藝術的好壞,僅僅從藝術是否是美的來研究評判。但是這種方式並不是正確的。
自18世紀以來,人們開始用哲學思想探討藝術問題,“美學”一詞一直作為“藝術哲學”的同義詞進行探討。但是理想主義黑格爾提出了有關藝術哲學的問題。對藝術哲學的探討的問題,之處不應該僅僅侷限在對美的探討,藝術的本身不僅僅專注於美。
當欣賞一件藝術作品時,不應該只從這一點入手。藝術重在於情感的傳達。藝術家創作藝術,最終傳達出的真情實感才是我們欣賞藝術的終極目標,據對不應該停留在美這個淺顯的部分。
由此可見,美與藝術的關係應該屬於一種交集的關係,彼此相關但都有不能完全重疊的地方。
藝術與美的關係問題,是美學史上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車爾尼雪夫斯基堅持認為,美不能完全包括藝術的內容,藝術除不表現美以外,還表現其他非常廣泛的內容;因此,“歷史上還沒有專門以美的觀念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
普列漢諾夫的觀點是,藝術的確不限於表現美,還廣泛地表現美以外的許多追求,但這些追求必須表現在藝術家的“美的觀念”中,美學就要說明它“怎樣表現”,和它怎樣在社會發展中發生改變。
普列漢諾夫認為,對於有機體的藝術作品來說,並非只一部分表現美的觀念一部分則表現對於真理、道德和改善生活等等的願望,而是“美的概念本身就滲透著這些願望,並且本身表現出這些願望。”這就是肯定藝術作為整體,是“表現”和“滲透著”美的觀念的。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被表現的某些道德的和實際的願望環依賴於美的觀念”,那麼,這樣的藝術和批評,“它就必然具有道德說教的性質。”就是認為遊離於“美的觀念”之外,單純地表現道德的和實際的願望,那樣的作品是非藝術的東西。
藝術的內容,包括進入作品的客體世界與主體世界,不都是美的,卻應該都是審美的。具體到藝術創作來說,藝術家總是根據其審美觀、審美理想,從審美角度去認識、反映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
創造藝術美,不僅包括使原本就是美的東西獲得藝術美的品格,而且包括使那些醜和非美非醜的東西獲得藝術美的品格。
回覆列表
黑格爾說:“總之,其實真正適合我們這門科學的名詞應該是藝術的哲學,更加準確的說,美是藝術的哲學。” 美學和藝術學之間的區別因此是不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