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跟著小虎玩著去軟考

    受到自己知識、能力的限制

    猶如:我們不能發現外星人一樣,不是我們地球人不想,事實上我們地球人一直在尋求星外文明。

    張騫出使西域,

    也是為了發現外華人。

    三國孫權大將衛溫發現臺灣人,並將臺灣拉入中國版圖。

  • 2 # 三維看歷史

    中國之所以叫中國,是因為古時候華人認為我們居於天下之中。一塊完整的陸地,四周是海,海內就是天下。傳說海外有四大部洲,(孫悟空即出生於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但我們不認為孫悟空為外華人)在北京頤和園萬壽山上的佛香閣後面,有四大部洲建築,代表皇帝一統四海。皇帝的最高理想,就是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頤和園佛香閣後面為四大部洲,下方是河清海宴坊。

    從大禹治水後劃天下為九州,到乾隆在頤和園中建四大部洲,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思想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甚至影響到今天,每年春晚,主持人的一聲“海外僑胞們”,我們聽上去是那麼溫暖,這就是傳統文化的力量。

    科學的世界地理概念,開始於1492年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明末,外國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較系統地介紹西方文化,徐光啟極為重視,廣泛宣傳。雖然他身為高階官員,但是在強大的傳統面前,他的聲音實在太弱小了。

    哥倫布

    我們一直不能理解,當年乾隆皇帝為什麼一口回絕了英國的貿易請求。許多學者在各方面撰文論述,但都忽略了傳統文化這個大背景。片面的站在現代人的立場上去看古人,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

    乾隆會見英國特使

    所以,我們今天看待歷史,一定要從多個角度,才能看到合理的邏輯。

  • 3 # 斯毛金侃大山

    古代華人無法發現外國的存在,主要是由以下三點原因造成的,

    一是中國地形地貌的限制。

    開啟中國地理地形圖,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東向和南向都面向大海,我們的東海,黃海和南海都是不能和風平浪靜的地中海相媲美的。古代華人面對風高浪急的海洋,又缺乏現代造船技術,透過大航海這條瞭解世界的路是走不通的。中國的西南是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北部和西北部多沙漠瀚海,以古代中國的生產力水平,要透過這些地方是九死一生的。何況這些地方還經常有強悍的遊牧民族的騎兵出沒,這無疑又給探險增加了難度。古中國的路上絲綢之路,一度是中國瞭解世界的唯一通道,也因為西北遊牧部族的強大而屢屢中斷。

    二是外出瞭解世界的動力不足。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姓都對不能耕種的土地不感興趣。如果沿著偉大的萬里長城巡視一圈,你會發現這條長城其實是400毫米降水分割線,也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分界線。我們寧可造一條萬里的牆,也不試圖征服長城以北的土地,可見我們的祖先對於北方蠻夷的生活毫無嚮往。古代中原儒家文化的文明程度和生產力水平要遠高於周邊的遊牧民族,中原和遊民民族的關係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所以古代華人自稱中原為“中國”,有著世界中心的自信。對於周邊這些蠻夷學生,老師是缺乏去了解的意願的。

    三是傳統華人保守的觀念。

    中國古代人是重土安遷的。

    “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漢書 元帝記

    漢民族對於土地的依戀,是信仰般存在的,並鐫刻在基因裡。

    所謂“父母在,不遠遊。”我們的基因裡是缺乏大航海時代歐洲人的探險精神的。這樣的觀念顯然與發現新大陸的冒險精神想背離的,不瞭解外部世界的變化也是必然的。

    綜上所述,地理地貌的限制,瞭解世界的動力不足和傳統中國的鄉土觀念,阻礙了古代華人認識世界的步伐,是近代中國錯過大航海時代的主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的高跟短靴該怎麼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