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趣向雜談
-
2 # 天上的雲彩528
剛剛看了一本介紹關於唐朝建立初期的書,正好可以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在玄武門之變前,秦王李世民勢力和太子李建成勢力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兩方都已經有了除掉對方的念頭,不可能再和解了。在這場政治鬥爭中秦王李世民是處在及其不利的局面中的。而這時的李淵是明確的站在太子這邊的,對秦王及其心腹勢力一直都在不停打壓。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李世民不可能坐以待斃,他必然是要進行反擊的。經過和幕僚們的精心籌劃,他決定先發制人,發動軍事政變剷除太子及其盟友齊王,於是就有了玄武門之變。要成功的實施這場政變,李淵的態度是最為關鍵的。而由於李淵支援太子李建成,因此李世民在政變時是一定要控制住李淵的。否則一旦李淵得知政變的訊息就一定會調動軍隊將其平息,幾乎可以肯定李世民必然在這場繼位戰爭中失敗,等待他的必然是死無葬身之地。由此可知李淵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前一定是被終於李世民的軍隊囚禁了,面對兒子李世民發動的政變他也無能為力,只能聽憑擺佈了。
政治鬥爭從來都是極為殘酷的,無論是兄弟還是父子都不能倖免,只有心狠手辣的人才能在這樣的鬥爭中勝出。
簡介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 隴西成紀( 甘肅 天水)人, ,祖籍 邢州 堯山( 邢臺 隆堯) 。 唐朝開國 皇帝。李淵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開皇中,歷任譙、隴、岐三州刺史, 隋煬帝即位後,李淵又歷任 滎陽(今河南鄭州)、 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 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又升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大業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亂時, 李淵乘勢從太原起兵,攻佔長安。義寧二年(618年)農曆五月,李淵接受其所立的 隋恭帝的 禪讓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並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統一全國。武德九年(626年),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稱 太上皇, 禪位於兒子 李世民。 貞觀九年(635年),李淵病逝。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 獻陵。上元元年(674年)農曆八月,改上 尊號為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754年)農曆二月,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世民當上了唐太宗之後,某日他把褚遂良叫過來,說是有事商量。褚遂良是什麼人?他是負責記錄皇帝的日常起居言行,同時兼任向皇帝提意見的官職。太宗找他來幹嘛呢,原來想讓褚遂良把記錄檔案拿給他看看。
按照祖宗規制,皇帝是不能看這個記錄了自己行為的檔案的,現在皇上想看看,主要是因為他心底裡存著一個結,那就是,他擔心當初自己在殺兄逼宮事件中的行為,被如實記錄流傳後世,會引起後人對他的差評。
如果能在史料上稍作修改掩蓋,那他就能安心了。 誰知褚遂良是個無比耿直的官,也對,如果不是正直誠實講原則的人,是不適合做史官這個職位的。褚遂良不給皇上看,他說:“現在我擔任的這個記錄皇帝起居的官職,和古代的左右史,都是要如實記錄君上的言行的,不論是善還是惡。
只要皇帝沒有做一些非法的事情,從沒聽說過哪位皇帝會親自觀看這個檔案的。”太宗在堅守職業道德的褚遂良面前碰了個大釘子。 那麼,太宗為什麼要看起居注,他想修改什麼呢?這裡面究竟有什麼讓他想要隱瞞的情節呢?研究史書發現,李世民後來的確是對那場兄弟流血事件的真相有所修改的,特別是,要找個藉口抹黑被他殺掉的兩個兄弟,這樣才顯得自己是師出有名。
然後,對事件發生時,是怎樣對待老父親李淵的,也做了一番美化。 據官方資料記載:事件發生後,李世民的人進入後宮,李淵正在人工湖裡面劃小船,然而事實真的會是這樣嗎?難道宮門外不遠處發生的激戰,他什麼風聲都沒聽到嗎?而如果他得知了這件事,肯定會立即將自身防備起來,並制止兒子們的爭鬥。而他沒有采取這些行動,那就說明出於某種原因,他沒有第一時間知道這件事情。究竟是何原因呢?有沒有可能是秦王在玄武門設伏之前,就已經先派人封鎖了李淵的對外訊息通道?或者是乾脆直接控制了李淵?
現在,在官方的有意修飾之下,要想還原事件的具體細節是很難的,但是,疑問還是存在的,在舊唐書的記載中,關於這件事,我們發現了一些與“劃小船”互相矛盾的細節描寫:“流箭射到了內殿、箭射到內宮帷幕”等等。箭都射到這兒了,李淵還在那兒悠閒地划船?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李世民根本就是控制住了父親,然後再殺兄弟,否則順序倒過來的話,對他是非常危險的。
而當他當上了太宗之後,想著拿箭射父親的名聲太不好聽了,比殺兄弟嚴重的多,於是想方設法改了史料,變成官方公佈的版本:事成之後才去找父親認錯,而父親順勢讓位給他。